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位將軍生前被全國上下罵是漢奸,身後備極哀榮,真相讓世人羞愧!

這位將軍生前被全國上下罵是漢奸,身後備極哀榮,真相讓世人羞愧!

看標題很多人可能已經想到了,我今天想說的人物是張自忠將軍。

張自忠,字藎忱,山東臨清唐元村人。父親做過清廷五品官,張將軍從小接受的是私塾教育,其一生都以忠、孝、仁、義的傳統道德要求自己。所以從戎後選擇投靠封建色彩濃厚的北洋軍馮玉祥部,而不是南方革命軍。

張自忠將軍的「漢奸」罵名,是從「華北事變」之後,簽署了「何梅協定」開始的。「華北特殊化」致使中央軍撤出這一地區。二十九軍成為這一地區最大的武裝力量,宋哲元的二十九軍是馮玉祥的舊部。與蔣介石一夥一直面和心不合,現在得到這樣一個生存空間。豈能輕易放過。

日軍認為可以利用二十九軍,國民黨因為名義上還是由其領導,面子上過的去,所以同意由二十九軍將領主持成立了冀察政務委員會。這時間的二十九軍好像還是沒有意識到大戰一觸即發。還搞軍閥佔地盤的一套,對日軍野心認識不足。這個冀察政務委員會在國人眼裡就是第二個滿洲國。張自忠將軍在此時不但是冀察政務委員會官員還有主和言論,這樣的主和言論不論是清楚敵我實力的理性選擇,還是拖延迷惑日軍的雙簧。在群情激憤,愛國情緒高漲的時期都是註定要悲劇的。

37年的代宋哲元訪問日本,再到二十九軍撤退,留下他任北平市長與日本人周旋。更坐實了他是「漢奸」的言論。於是輿論嘩然,報紙稱他為「華北第一漢奸」,報道也都是《張邦昌之後》、《張自忠接見松井後,北平城門大開》、《自以為忠》等侮辱性標題。更讓他備受屈辱的,是在他逃出北平,輾轉到達山東後,昔日部下李漢章對他的冷嘲熱諷。在濟南韓復榘的:「他當他的漢奸,我救我的國,來見我幹啥」。韓復榘,一個西北軍叛徒,抗戰為保實力,不戰而退被軍法處死的傢伙兒。這打擊可想而知!

最後,洗刷「漢奸」惡名的是他自己戰績,一戰於淝水,再戰於臨沂,三戰於徐州,四戰於隨棗,最後戰死沙場。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清白。

血戰臨沂,與當年偷襲他的龐炳勛摒棄個人恩怨,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共同將日軍號稱「鐵軍」的板垣師團擊潰,其向台兒庄增援的企圖被粉碎,保證了台兒庄大戰的勝利。

棗宜會戰中,身為集團軍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親筆昭告各部隊將領:「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張自忠率2000多人最後一次東渡襄河後,面對日軍兩個師團的進攻,依然沒有選擇退回河西,被日軍包圍後也沒有選擇突圍,而是堅守陣地。轉移了蘇聯顧問與參謀,義無反顧的迎向著他早點死,光榮的死這一目標。在他5月6日晚致書副總司令兼77軍軍長馮治安的電函內容:「仰之吾弟如晤:因為戰區全面戰爭之關係,及本身之責任,均須過河與敵一拼,現已決定於今晚往襄河東岸進發,到河東後,如能與38師、179師取得聯絡,即率兩部與馬師不顧一切,向北進之敵死拼。若與179師、38師取不上聯絡,即帶馬師之三個團,奔著我們最終之目標(死)往北邁進。無論作好作壞,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後公私均得請我弟負責。由現在起,以後或暫別、永離,不得而知,專此布達。」就是說明。

1940年5月16日,張自忠將軍以身殉國,38師師長黃維剛帶領敢死隊,奪回張自忠將軍遺體。靈柩經水路運至陪都重慶朝天門碼頭,蔣介石、馮玉祥、宋子文等政府軍政要員臂綴黑紗,肅立碼頭迎靈,並登輪繞棺致哀。蔣介石在船上「撫棺大慟」,令在場者無不動容。蔣介石親自扶靈執紼,再拾級而上,護送靈柩穿越重慶全城。國民政府發布國葬令,頒發「榮字第一號」榮哀狀。將張自忠牌位入祀忠烈祠,並列首位。

張自忠將軍在軍閥混戰時期,可以說是個維護小集團利益的舊軍人,也為此飽受世人誹謗。最後以死示清白,殺死張自忠將軍的是日軍法西斯,而送他上路的確是洶湧的輿論,高漲的、盲目的愛國熱情。這一點是讓我們慚愧的,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因為這種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肆意凌辱他人的情況時有發生!

本文由錚哥讀歷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錚哥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因為她曹操吃了少有的大敗仗,搭上兒子與侄子性命,折了大將典韋!
家喻戶曉的楊家將,歷史上是什麼情況!

TAG:錚哥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