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理想的辦公室是什麼樣的|大象公會

理想的辦公室是什麼樣的|大象公會

原標題:理想的辦公室是什麼樣的|大象公會


格子間使人壓抑,開放間使人焦慮,到底什麼樣的辦公環境你才滿意?


在廣大白領心中,理想的工作場所應該是什麼樣?


絕大多數上班族,都不會認為自己上班的地方值得推薦:模糊晝夜的日光燈照明,兩塊隔板圍成的狹小工位,一片死寂中傳來的敲擊鍵盤和操作飲水機的聲音……


▍互聯網上最火的格子間辦公室視頻之一


在這種地方上班的員工,看到谷歌式的開放式辦公室,總是難免心嚮往之:


那裡不但有咖啡廳、瑜伽室等公共空間,而且還「顛覆了傳統的上班模式」,員工不用整天呆在局促、封閉的格子間里,可以自主選擇喜歡的工位。




然而,在親身經歷開放式辦公的員工中,這種工作環境卻毀譽參半,歐美社交網站上,不時能看到谷歌、臉書、eBay 等公司員工的血淚控訴,內容包括缺乏隱私、溝通不暢、同事外放重金屬音樂等。



▍「我,作為一個超愛喝水的員工,甚至開始擔心同事們偷偷在數我一天去了多少趟洗手間,下班時,我還能強烈感受到有 12 雙眼睛看著我 5 點 04 分從公司離開……」


為什麼我們這麼討厭辦公室?有沒有一種辦公室,能讓我們真的感到滿足?


老大哥可能在看著你

開放式辦公如此讓人不適,根本原因可能在於,它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讓人舒服的。


現代辦公室起源於 20 世紀初,隨著現代金融、出版等新興產業的崛起,數量巨大的勞動力進入文職工作領域。


從一開始,辦公室的設計理念便與流水線工廠相差不遠,都遵循當時流行的「泰勒主義」理念,源於美國管理學的創始人弗里德里克·泰勒,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最高目標,將企業員工視為生產線上的螺絲釘。



泰勒主義指導下的辦公室,最突出的特徵就是全方位的開放與監視:廣闊的大開間,內部是整齊劃一的座椅,桌面上不許有遮擋物,管理者在高處的玻璃辦公室中,可以隨時監視員工的辦公情況,大家卻不能確定他何時在監視自己,從而有效制止了磨洋工、開小差的行為。



▍1914 年的美國郵政辦公室,going postal!


這種教師後門小窗戶式的監工方法,最大限度地突出了秩序與等級,不但空間設計上完全不同於今天常見的格子間,其以監控為中心的理念,也與今天流行的開放式辦公相差甚遠。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類似場景

真正與它相似的,是一種經典的監獄設計——1791 年,英國哲學家傑里米·邊沁提出了「圓形監獄」的設想,由高塔和環形囚室組成,監視者在高塔上可以便利地觀察到囚室中罪犯的一舉一動,囚犯卻無法得知自己是否被觀察。



按照邊沁的設想,這樣的監獄「不必使用國家一分錢」,只需很少的管理人員,就能實現有效管理。


泰勒主義辦公室風行美國的時代,恰逢 30 年代的美國經濟大蕭條,求職市場極為低迷,普通職員寧願降薪也要保住工作,像流水線工人一樣在老大哥的監視下工作,當然也不在話下。



▍電影《玩樂時間》中的鏡頭



▍電影《不幹了,我開除了黑心公司》中「黑心公司」的工作環境


正是為了拯救這些在完美監獄裡上班的早期白領工人,設計師們開發出了讓今天的城市白領壓抑難耐、甚至不惜逃離北上廣的格子間。


「100% 有效率的工作」

50 至 60 年代,人文關懷逐漸興起,建築設計理念從「以流程為依據」逐漸轉向「以僱員的需求為依據」。



▍《廣告狂人》中展現的辦公室場景,模仿富裕家庭的居住環境是 60 年代辦公室設計的重要文化轉向。自此,白領辦公室才有了和工廠截然不同的設計風格。


正是在新理念的推動下,建築設計師羅伯特·普羅普斯特和他的夥伴們開發出了跨時代的革命設計「行動辦公室 2.0」,成為了最早的格子間設計。



羅伯特·普羅普斯特(Robert Propst,1921-2000),他於 1968 年設計了格子間的雛形,三十年後,他為格子間的濫用後悔不已。


顧名思義,普羅普斯特的設計並非一帆風順。他最初的產品——「行動辦公室1.0」——以鼓勵員工自由行動而聞名。根據普羅普斯特的設想,員工不應該各自呆在一個地方悶頭工作,要盡各種辦法提高彼此之間的交互。



「行動辦公室 1.0」誕生於 1964 年,類似當時流行的波普藝術


這種注重員工體驗的「行動辦公室」,當時廣受輿論和設計界好評,除了獲頒重量級的設計獎項,還得到《星期六晚報》的盛讚:「小心!行動辦公室來了,美國白領很快要實現 100% 有效率的工作了!」


▍1969 年 Delaware County Daily Times 對行動辦公室的報道,同樣讚譽有加


不幸的是,因為售價高昂,且恰逢電腦辦公逐漸普及,辦公設備從打字機變為電腦,員工行動的需要大大縮小,「行動辦公室」在市場上銷量極低。


開發修訂版產品時,普羅普斯特吸取了教訓,開始考慮僱主們、尤其是高管的需求,同時也融入了他對辦公室工作的新認識:人在有邊界的空間中更有生產力。


因此,普羅普斯特想到了使用隔板來垂直劃分空間,既確定了工位的所有者,提高了員工的隱私,又不妨礙觀看或參與周圍活動。



▍行動辦公室 2.0:由三堵可改變角度的牆組成,整體是開放而動態的,職員可以自由安排空間


這種格子間兼顧了員工和老闆的需要,上市後大受歡迎,銷量明顯優於「行動辦公室 1.0」,並風靡世界,90 年代成為市值高達 4 億美元的大生意,今天更是人們心目中「寫字樓」的標準形態。


除了提高效率,格子間還能塑造平等的企業文化,如 Intel 堅持全體成員都在同樣大小的格子間里工作,即使董事長和高管也沒有獨立辦公室,以此象徵「平等」的企業文化。


▍Intel 公司的標準化格子間


不過,剛剛逃離了圓形監獄辦公室的美國白領,對新的辦公室設計並不特別感冒。


最直接的原因是,後來流行的格子間,與普羅普斯特的設計略有不同。



在「行動辦公室 2.0」中,隔板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允許僱主根據需要更改工作環境。而今天的格子間則拋棄了所謂的靈活性,幾乎所有辦公室的工位隔板都採用 90 度的固定夾角,以便在更小的空間里塞進更多的員工。




▍「行動辦公室 2.0」的理想利用(上)與實際利用(下),後者空間被大大壓縮。


為了節約房租成本,格子間原本的設計面積也大大縮水,以至於有人調侃說,美國郊區房子的面積越來越奢侈,可能是受了格子間面積縮水的刺激。


▍1999 年的電影《上班一條蟲》嘲笑了格子間生活的種種荒謬,至今仍在 IMDb 保持 7.9 分的高分


時至今日,白領的格子間面積還在不斷縮水,根據國際設施管理協會的數據,1994 年,白領平均每人擁有 90 平方英尺 (8.3 平方米)的辦公空間,到 2010 年, 這一數據已縮減到 75 平方英尺 (7.0 平方米)。


半數美國人相信,他們家裡的廁所都要比自己在單位的格子間要大,而他們坐擁郊區大 House 住宅,卻要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小隔間里。


推倒這堵牆


格子間變得面積小、標準化程度高以後,其「泰勒主義」色彩也變得越來越重,像一個個單人牢房一樣,成了效果極佳的「管理單元」。


這樣的工作環境,對白領上班族的身心健康並不有利:


80 至 90 年代,西方發達國家集中出現大量「高樓綜合症」患者,癥狀表現為疲乏、頭暈、頭痛、呼吸不暢、氣喘胸悶、咽干喉疼、眼乾、鼻塞、流涕、流眼淚,甚至一度導致熟練辦公技術員工的用工短缺。



▍高樓綜合症(SBS,Sick Building Syndrome),也稱作「病態建築綜合症」,詭異的名字和癥狀都很適合出現在《主題醫院》之類遊戲里


雖然現在看來,高樓綜合症很有可能和裝修產生的有害氣體或黴菌有關,不過,在完全隔離自然界的水泥森林中,辦公室白領完全感受不到季節、天氣和時間的變化,生理和心理健康都難免受到影響。

除此之外,格子間明顯優於圓形監獄的「隱私感」,在很多人看來可能也只是幻覺。在格子間辦公室里,員工們被迫以極不舒服的社交尺度聚集在一起,一米多的矮牆僅僅阻斷視覺上的聯繫,卻不能阻隔聲音的傳播。


為了尊重這種表面的隱私,員工們甚至會給相鄰隔間的同事發微信、郵件詢問簡單的問題,不但效率和創造力都大打折扣,甚至令人懷疑自己已經瘋了。



▍「一美」在電影《刺客聯盟》中的台詞


未曾經歷過泰勒主義辦公室的新一代白領,在格子間的隔離和規訓下,難免心生幻想:沒有隔板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呢?


正如前文所述,以谷歌為首的開放式辦公潮流,給員工的體驗並不美好——與效率至上的泰勒主義不同,當代設計師的初衷,是希望開放空間能促進員工間的協作和溝通。然而,因為隱私蕩然無存,部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大為削弱,大家的交流溝通也流於表面。


那麼,什麼樣的辦公室才能真正讓員工覺得滿意,甚至有「在這種地方上班我願意天天通宵」的巔峰體驗?


答案是,你是否有這種感受,可能跟辦公室的設計無關:根據新近的研究,員工對辦公空間的滿意度,主要取決於他們是否覺得空間與自我形象匹配。


對企業更認可的員工,會感受到更強的「地方依戀」,在他們眼中,開放空間的特徵是靈活、舒適、協同,而認同感較差的員工只會覺得嘈雜和吵鬧。


▍《最佳工作場所》的作者通過對財富 100 強企業的調查,發現癥結並不在物理空間或者財富分配上,而是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佳辦公空間所共有的五大特徵如上圖。


所以,無論格子間還是開放式的辦公室,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你真正認同的公司,相信你為它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值得的。



▍1999年,一名程序員在西雅圖簡陋的辦公室里為夢想奮鬥


這樣的辦公室,可能離你並不遙遠:


如果你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足夠豐富,自覺通識感足夠出色,並由衷地熱愛傳播,也許大象公會將成為你真正認同的公司。


我們正在招聘如下崗位:


?內容編輯:


我們需要你具備健全的通識感,強大的學習能力,旺盛的好奇心,加上優秀的信息搜索和學術檢索能力。


如果你擅長以精細的分析、梳理和例證,解釋我們周遭世界的方方面面,並且認同大象公會的敘述和寫作方式,希望和我們一起完成更多困難的工作,持續寫作高質量的作品,請發簡歷給我們——為了避免海投簡歷,請自行搜索我們的招聘郵箱,難度遠低於大象公會同事們的日常檢索。


?運營人員:


我們需要運營人員。如果你有平面設計相關的學科背景或工作經驗,熟悉大象公會的調性和社交網路的傳播規律,且責任心強,善於溝通,請發簡歷給我們。為避免海投簡歷,請自行搜索我們的招聘郵箱。





?你將在大象公會得到:


高於行業標準水平的薪酬:我們會儘可能提高你的生活水平,保證你為大象做出的貢獻都有充分的回報。


寬鬆的工作氛圍和環境:我們的辦公地點在北京,上下班時間寬鬆,且會考慮你的實際情況。


擁有一票奇妙的同事:大象公會由一群有趣的人組成,類型之豐富足以刷新大多數人對人類多樣性的想像。


自我提升的空間:你可能經常需要面對挑戰性的工作。此外,作為一個還在成長中的新媒體,這裡也充滿了目前還不可預知的上升空間。


?我們也需要內容實習生,要求如下:


好奇心:對別人習以為常的事總有疑問,以及解開疑惑的鑽研、探索之心。


通識感:不苛求出彩的學歷,但需要具備不錯的知識結構與良好的閱讀習慣。


謙卑之心:不因立場、成見而折損自己增長智識的能力。


工作能力:清晰、流暢的文字表達。


充足的時間:實習期兩個月以上,至少每周出勤三天以上。


搜索能力:請自行搜索我們的招聘郵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公會 的精彩文章:

蔣介石讀的都是哪些書|大象文摘
1960 年,中國人擁抱黑科技|大象公會

TAG:大象公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