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萬萬沒想到,媒體人眼中的普洱茶竟然是這樣的存在

萬萬沒想到,媒體人眼中的普洱茶竟然是這樣的存在

每周一至周五 更新原創文章

「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5月5日,立夏日,眾多資深媒體人和茶山一線經營者、企業家來到茶業復興二樓,為這個喧囂的春茶季做了一個不一樣的總結。

洪漠如:二十四節氣是農耕文明的產物,立夏這一天,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農作物在這天茁壯成長。二十四節氣其實是人類通過自身生產實踐來溝通天地,茶其實也是在天地間尋找一種生活方式達到和諧。

二十四節氣是品味布朗與茶業復興聯合發起,今天大家喝的就是2014年的品味布朗,感受布朗山的風味。這幾年整個布朗山的茶,每年都能製造春茶的熱點,去年32萬老班章、今年68萬、還有今年45萬的最大樹冠。布朗山到底是什麼滋味,今天大家都會品嘗到。

今天到場的有資深媒體人和企業家,還有跨界的,用不同的標準來評估這個產業,不同視角看春茶,會有非常豐富的思維碰撞。

周重林:非常感謝大家的到來,今天是第130期沙龍,也是立夏茶會。立夏之前是穀雨,我們聯動24城辦茶會,引起了不少的轟動。今天立夏,邀請大家來,一是喝好茶,二是貢獻好的點子。

我們為什麼會談這個話題呢?徐元鋒發表過三篇文章,反思現在普洱茶是不是過度虛胖?影響了整個行業,讀完之後振聾發聵。徐兄邀請任維東老師,他也常年在茶界奔走,做了很多有價值的事情。還有來自電視台的李盈,和都市時報的虞青。剛剛到的小黑,做茶山黑話視頻做了100多期,非常了不起。還有來自茶山一線的王笑、袁總,以及很多厲害的朋友,待會自由交流環節大家都可以介紹一下。

不知道大家走進茶城的時候會不會發現,家家戶戶都有冰島、老班章。「不賣班章冰島,到底能不能開店」?當你真正去了冰島、去了老班章的時候會失望,但是滿世界都是老班章冰島,家家戶戶都有名山古樹。現在喝茶也是,我以前都是喝台地熟茶的,過去還有人送班章冰島,但是現在沒人送了,因為送不起了。

無論價格多高,始終有商人覺得這個價格是值得的,因為品質確實好。在雲南,班章、冰島就是個大IP,在其他地方,比如福建茶區,請撒貝南吸引眼球,同一時間雲南也請了明星但是沒效果啊。為什麼?雲南不一樣,茶山就是明星。我們是垂直媒體,但是我們跳出這個茶,站在更高的角度做一些思考。

徐元鋒:我對普洱茶是愛之深責之切,我在這個行業,就多說說傳媒和茶行業的互動。我寫過三篇文章,大家有的看到了,有的也許沒注意到。第一篇文章叫《天價普洱茶炒作是自毀前程》,第二篇《別讓古樹茶成為山頭的負資產》,第三篇《警惕消費者對普洱茶的審美疲勞》,三篇發出來也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實際上,我們觀察下來,現實情況和文章所表達的是相反的,自毀長城的人更多了,古樹茶越來越熱等等。

我前段時間就去了一趟冰島,回來想想,媒體這個行業有優勢也有劣勢,觀點相對來說比較中立。茶是雲南綠色食品品牌中排位第一的,但是隔行如隔山,我們採訪也好、寫作也好,接觸的比較淺表,有時候採訪本身也未能做到中立,所以媒體要先把位置認識清楚。

關於媒體和茶行業良性互動問題,我們媒體觀察普洱茶行業,發現普洱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是不匹配的。知名度很高,普洱茶在全國茶葉市場來說品牌價值都很高,但是美譽度較差。說到普洱茶就覺得這個裡面水又深又渾,北京的朋友買普洱茶都要來托我買山頭茶,這樣才放心一點。現如今這個市場已經不正常到這個程度,這是總體的感覺。

今年媒介批評的聲音大於讚揚的聲音,自媒體的聲音大於行業內部的聲音,尤其是業內的聲音很微弱,比如方舟子事件,權威和正能量的消息是不足的。現在,自媒體自帶流量遠遠超過傳統媒體的聲音,可喜的是主流媒體開始越來越關注這個行業並介入這個行業,但是如果沒有一個平衡是不健康的。

普洱茶市場會不會成為第二個旅遊市場?會不會面臨整改?這種亂象對普洱茶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會影響到雲南的形象。雲南正在打造「千億雲茶產業」,茶葉品牌排在第一位了,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也要對正面宣傳普洱茶提高一個認識層次。

任維東:我喝普洱茶時間不長,今天喝的茶很好,很不錯。普洱茶說不上懂,知道一些皮毛,就說一點感受。

首先,作為主流媒體的,尤其是黨政媒體,在普洱茶發展到現在應該更多參與,自媒體也應該發出正直的聲音。

第二個,作為普洱茶的消費者也好,經營者也好,應該對市場保持敬畏,不要被暴利遮住雙眼,現在已經有很多例子來證明,比如大蒜、瑪卡,要吸取教訓。

第三個,大家都說普洱茶的價格太貴了喝不起了,那你買不起冰島難道喝不起普洱茶了,你完全可以去買大益,買下關沱,口感非常好。換個說法,難道你買不起保時捷就不開車了嗎?那街上這麼多車哪來的呢?你完全可以開別的車,你也可以喝別的茶嘛。我喝了二十幾年茶了,同樣是有什麼茶喝什麼茶。消費者要保持理性,不要去跟風。

第四個,普洱茶不管是冰島也好,老班章也好,最終就是茶,茶是用來喝的不是用來炒作的,大家明白這個道理就應該回歸理性。很多人喝普洱茶會慢慢陷入一個誤區了,為了顯擺就要一定喝點老冰島、88青,沒喝就沒辦法見人似的,這都是很不理性的。

特別是省政府提出來2020年雲茶產業要達到1000億元,穩定在630萬畝,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不管是茶農還是媒體,每個人都可以盡自己的一份努力,好好的把你這個品牌做好,把品質做上去,把茶葉的市場推廣做好。大益公司在很多機場做大益茶庭,借用星巴克的模式,在韓國在馬來西亞,這個就是非常好的榜樣。有人說,中國所有的茶企加起來都不敵一個立頓,雲南有幾萬家企業,產值有多少呢?還是那句老話,好好做普洱茶,練練內功,把品質做大做強,這才是茶產業發展的方向。

李盈:其實我我是一名時政記者,不算是茶界高手,平常關注普洱茶來自自媒體的聲音比較多,包括對熱點話題的思考是不夠的,但是這一現象需要改變。普洱茶是雲南省的經濟招牌,在大的政策背景下,媒體必須把目光放在這個行業上。

我昨天從普洱回來,參加一個走基層調研活動,我想交流的和前面兩位老師說的方向不太一樣。我想作為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交流一下看法。

我這次去了倚邦和易武,都是名山古茶資源集中的地區,但是在倚邦,這裡的茶農非常窮。倚邦作為名揚天下的茶山,在我們印象中應該是很富有的,但現實卻很破敗,茶農住的房子也很破。老班章現在非常熱鬧,現在已經是二春了,上海北京來的尋茶團一波接一波的過來。山上有很多家庭小作坊一樣的企業,沒有品牌可言,那這個市場有沒有暴跌的可能性呢?大家都知道,古樹茶資源就這麼一點,但是到處都在賣古樹茶,所以現在市場上以假亂真的情況真的非常嚴重。而且,處在最底層的茶農,其實沒有真正進入到這個紅火的產業鏈中。

我覺得,西雙版納、普洱市這些產茶大區應該合力做好宣傳,發展生態,這才是茶行業發展最大的基礎,古樹茶只是一個引子。媒體也應該關注生態茶的發展,為現在妖魔化的現象潑潑冷水。

虞青:喝茶對我來說是人生一大樂事。我茶齡不長,對茶的認識和歷史文化的認識是從周老師的《茶葉戰爭》開始的。我來自「茶鄉」保山昌寧,對身邊這片綠葉,之前是沒有太多的認識的,但是《茶葉戰爭》之後為我打開了一個新的視野。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像我這樣的茶客也是忐忑的、迷茫的。普洱茶有千萬種品牌,各說各的好,消費者如何鑒別?如何找到一款適合自己的、乾淨的茶?

今天立夏,春天喧囂的茶山在此時暫時告一個段落。今年茶山很熱鬧,各種老闆都上山了,明星也來了,朋友圈裡都變成制茶高手了,那作為一個消費者怎麼來鑒別呢?這是一個非常難的問題。我痴迷普洱茶很久了,為了搞明白我花了很長時間才找到屬於自己的茶,那是不是所有人都要這樣呢?肯定不行。

今天的話題很好,「流量在茶山,蕭條在市場」,消費者不是要追求越陳越香,而是想找到一款性價比好的茶。我在想,我們能不能讓茶回歸本身?茶行業怎麼樣來建立大眾產品的標準?這個標準為又什麼出不來?作為媒體,需要對消費者進行正確的引導,不要盲目的去追求名山古樹。

小黑:大家聊了這麼多,基本上每個觀點我也都想去聊聊。現在茶山黑話已經一百多期了,自己也是茶商,也在做品牌,我想我是這個行業當中更能跳脫出來的人。剛剛前輩將到「理性」這個詞,過去兩年我們自己的理念就是做「理性的普洱茶玩家」。

99%的人看圈內是好奇的也是畏懼的,想要去研究探索。普洱茶就歷史發展來講,時間並不長,20年都不到。2005年以前大家都不喝普洱茶,到現在其實有很多東西沒跟上發展,比如渠道。在我看來是偽渠道,茶都在經銷商手裡,不在消費者那裡,「毛細血管」都不流通,所以渠道是不暢的。十多年的發展時間,歷史造就了很多大事件,圈內有很多迷霧,但圈外才是大眾化市場。

還有一方面,怎麼看待主流媒體?媒體想要宏觀是很難的,但是主流媒體要好的一點,起到一個以正視聽的作用。

炒作名山、個性化市場,內容本身容易被誤解,我們只能聊觀點,因為事實是很難碰觸的。冰島價格會更高,而且是不可逆的,這是供需關係決定的。現在到茶山的交通越來越方便,需求在上漲,但是供應不變。冰島、老班章本身就是標籤,為什麼要去靠冰島、靠老班章,因為傳播成本低,這在一定時期是必然的。就商業模式來講,冰島班章未來發展方向像會像紅酒產業中的勃艮第,一些主流茶商發展趨勢為波爾多。

名山頭背後的炒作,褒貶不一,類似龐氏騙局,我們其實更應該警惕普洱茶的增值概念。吉普號是不做增值化概念的,想增值就不能喝,但是茶入口才是價值。

徐元鋒:我2017年才接觸茶,我們在自己的報道中也遇到困惑。去年拍賣的時候還發了新聞,但是今年不發這個新聞了。大家都能看到這個問題,但是怎麼達成解決方法需要我們思考。有人說,今天大蒜就是茶葉的明天,不過茶葉的漲價和大蒜還不一樣。茶農還是賺了錢,冰島、老班章這些地方的茶農收益很大。通過茶葉對於邊疆少數民族的教育和培訓是非常難得的,生態偏僻的地方因為有了茶葉接觸到市場,會用微信了,會買學區房了,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王笑:聽了各位老師的發言,受益匪淺。作為普洱茶行業經營者,到底是做大眾化市場還是圈內個性化市場,對於剛剛從業的我們來說,個性化市場更能讓我們獲利。這是生存方式的選擇,所以我們選擇做個性化的市場。百年古樹茶是不可複製的,我們只希望能在普洱茶圈內生存發展,沒有更多長遠的遠光,在這裡多聽聽大家的看法。

王先生:我曾經做過工業監測處處長,經歷過普洱茶行業的發展,這個茶葉對少數民族脫貧是決定性作用,基諾族、愛伲族、拉祜族,這三個民族對種茶的歷史有絕對的話語權。在茶的發展過程中,要走正常的路,哪怕到了42萬一斤,但是核心產區的產量就是這麼一些。無論怎樣,普洱茶的名聲是出去了,以前做大紅袍的、高山茶的,都跑來雲南做普洱茶,以後具體如何整合是以後的事情,我們要對雲南的茶有信心。

余世剛:我們古樹人家是專做原料的,對外面的市場不太了解,而且只專註於做自己基地的原料,所以對臨滄茶區了解得更具體更多一些。今年雲南省的茶產業是值得我們可喜可賀的。

第一,雲南幾個大的產區,今年氣候好,雨水相對適中,好的氣候讓茶發芽整齊旺盛,相對去年來說,今年茶的品質是很好的。像冰島老寨、小戶賽、昔歸、綠水塘及雲縣、永德等地的茶葉品質今年明顯比往年好得多。

第二,往年在茶山,出現兩個極端,高端高價山頭茶供不應求,出現低價茶賣不出去,茶農甚至不採了,這是很嚴重的問題。但是今年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根據公布的官方數據,全省白茶產量有三千噸,紅茶八千多噸,比去年增長了很多。就拿我們古樹人家來說,去年就五百斤白茶的訂單,今年接到訂單要9噸,問題是最後沒有鮮葉了,我們也才交出7噸的量。這點至少說明,雖然整體產量增加,但曬青毛料明顯減少,白茶增多,對茶農來說這無疑是件好事。

第三,茶山交易方式的創新,大部分都電子化,微信、支付寶、手機銀行、刷卡機全部用上,安全方便!另一個就是鮮葉現場「競價」交易明顯市場化,外地茶商茶人到茶山,看到自己喜愛的茶樹或鮮葉,相互間現場競價交易,茶商間也都不認識,畢竟來到茶山,親自看採買走踏實,當然也算理性。

古龍:我關注茶業復興很長時間了,今天坐在這兒作為一個消費者,聽了媒體老師專家的發言很有感觸。我是一個新茶客,2015年年底才開始喝茶,喝的比較雜,一開始追求山頭純料,對拼配不感興趣,後來口味也包容了,尋找適合自己的茶。

大家的觀點我都聽了,普洱茶行業和媒體的互動,藉助媒體的平台發聲,期待引起行業協會和政府的關注。但是現在聲音太多,我們只能通過自己的口感來辨別。茶是雲南的特色產業,市場好了才能造福雲南的茶農。

楊普龍:在茶行業十多年,前幾年在媒體做雜誌,這幾年也跑茶山,關於樹齡這個問題,茶界是莫衷一是的。南糯山古茶樹為什麼是八百多年,這和當地父子聯名的傳統有關,因為哈尼族到哪裡都會帶茶樹去,是他們必種的作物之一。

關於茶山講故事這個問題,茶山本身就有故事。那麼多人不遠千里過來,天南地北的車牌都有,來這裡看看民族習俗就是一個體驗。我到易武採訪,十幾年見這裡都蓋起了山村別墅。易武和寮國接壤,布朗山和緬甸接壤,這些寨子一半的媳婦都是那邊過來的。民族文化融合、跨境民族文化,這些本身都是自帶故事的,傳播出去,消費者很感興趣就自然會來茶山。

周重林:大家都是有故事的人,茶山故事更多,關鍵是如何講。今天這麼多才子佳人在一起,各美其美,總是要為這個行業做貢獻的。

文章由茶業復興編輯部根據嘉賓現場發言整理

未經嘉賓審校

解釋權歸嘉賓所有

現場攝影|王天華

二十四節氣茶會,我們想把傳統生活化。除了茶,找不到更為恰當鏈接傳統生活的方法。

今年,得益於楊尚燃先生的鼎力支持,品味布朗與茶業復興聯合舉辦二十四節氣茶會。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文明的獨特貢獻,每一時節的來臨,都是人的行動指南。當下,我們回歸節氣和時間本身,有利於反思自身的精氣神,在歲月的長河中打撈更多成果。

二十四節氣茶會,期待您的參與。

點擊以下藍色字即可鏈接閱讀二十四節氣茶會前六場:

END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之際無意中發現了味道絕佳的普洱茶
《甄嬛傳》最小淳貴妃侍寢,皇上卻要喝茶,操作真的是很到位!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