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親歷汶川大地震救援記者的十年記憶

一個親歷汶川大地震救援記者的十年記憶

天空之城

 紅布綠花朵

小娟 & 山谷里的居民 

00:00/03:43

前 言

「汶川地震,生死轉換於頃刻,窮人與富人同行,少年與老年攜手,恩人與仇人同去,平民與官員共趨,抹平了恩怨情仇,埋葬了功名利祿。當生命邂逅死亡,頓感生命脆弱,親情彌珍,更使世人明白:得到別得意忘形,失去別怨天尤人;順時要善待別人,逆時要善待自己,累了就自己歇歇,想了就發條簡訊。平安是福,深深地祝福我的每一位親人和朋友,好好活著,吉祥如意。」

「塔堅強」依舊堅強矗立

廢墟上,北川中學的那面紅旗依然在飄揚。

「樓脆脆」——德陽伐木加工廠家屬樓仍然頑強地屹立在世人面前;漢旺自來水廠高達25米的「塔堅強」在一片廢墟中顯得是那麼鶴立雞群 。

北川老縣城景家山崩塌遺址的亂石上,一條橫幅顯得格外醒目:「親愛的兒子你還好嗎?媽媽好想你」橫幅十年換了三十餘次,但是上面的手機號碼十年未變......

又是一年5·12!人們常說,時間可以讓人忘記一切。可是真的能夠嗎?十年,整整十年了,記憶的閘門今天頃刻「坍塌」。

十年後,汶川縣城夜景流光溢彩

北川縣城廢墟上的七日

時鐘撥回十年前的今天。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南昌市陽明路190號的17樓,剛剛午休過後的我打開電腦,開始寫起稿子來。突然感到辦公樓在晃動。不久傳來正式消息,四川汶川發生8.0級地震。那個時候沒有微信,中央電視台啟動了滾動播出,一個又一個不幸的消息從災區傳來。

得知公安部消防局指示江西派出批救援隊赴四川,我有股衝動,當時,便向妻子提了出來。可是面對餘震、泥石流、遇難者人數迅增等消息的接踵而至,她眼睛有點紅:「能不能不去?我不要你寫什麼稿子,我只是希望我們一家人,能夠平平安安在一起。」聽到這句話,我心裡有點痛,沉默了好久,我還是堅持。她便沒有再說什麼,抹著眼淚幫我收拾行李。

記者在災區一線

隨後,我和江西消防突擊隊乘坐著專機抵達綿陽,碾轉反覆,來到這次地震受災最為嚴重的北川。北川縣城,地震發生後,周圍山體發生塌方,將多面環山的縣城化為平地。

十年後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

「 你的兒子還活著」

晚上,部隊駐紮在北川中學操場上,我們到達時,已有部隊在現場搜救,旁邊還有許多哭得撕心裂肺的家長。死難者的遺體被抬了出來,臨時安放在學校旁邊的任家坪收費站的辦公樓。

還記得,當消防官兵用設備打洞尋找生還者時,看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在洞的下面,有一排排學生坐在課桌上,手上拿著書,讓人產生一種錯覺,這些天真的孩子們還在上課,但實際上,他們已經不在人世了。看見這情景,救援人員忍不住淚流滿面。

救援人員在廢墟中搜索被困者

還記得,17日,江西消防部隊赴北川突擊隊在兩棟倒塌居民樓救出了一名倖存者。他叫陳先貴,時年37歲,被救時已經被困118小時。他老婆在菜市場賣菜,兒子在北川中學讀書。在與消防隊員交流時,陳先貴問:「菜市場能賣菜嗎?」消防隊員當即明白他的意思,說菜市場已沒辦法正常賣菜,但你兒子和老婆被政府安頓到綿陽了。實際上,消防隊員根本不知道他家人的下落。

18日,我聽到陳先貴的鄰居說,他兒子還活著,立即攔了一輛車趕到綿陽,準備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他。當天下午,當我帶著鮮花趕到綿陽中醫院急診科時,護士告訴我,陳先貴送過來簡單處理後就送進了重症監護病房,但是到了18日凌晨,陳先貴因為一些器官功能衰竭而過世。聽到這,我一驚,鮮花也掉在地上,眼淚流了下來。

餘震、洪水、巨石,危險無處不在

還記得,16日,在北川縣城,有一種說法正在悄悄流傳:北川後面的茶坪鎮山上水竹壩將決堤,一旦決堤,已經成為廢墟的縣城將成為一片汪洋。17日,這個消息更是傳到頂峰,北川搶險救援指揮部也發出了警報。

「快跑!要決堤了!」人群中不知道誰喊了一聲,於是人們像潮水般地往縣城外面跑。當時在縣城執行救援任務的有一萬多人,一旦再次發生意外,後果將不堪設想。在逃亡的過程中,有的人丟掉了手上的工具,有的人鞋子也跑掉了。

抗震救災期間,搭建的簡易帳篷

還記得,19日凌晨2時許,突擊隊指揮部聯絡員被叫到總指揮部召開緊急會議。公安部與國家地震局經過緊急溝通後,認為當晚有7級餘震,公安部的意見是要消防部隊撤退。北川指揮部的意見是部隊要撤已經來不及了,只有就地尋找一個安全的地方。那個晚上,我們在帳篷外坐了一夜。

那是怎樣的一夜啊!

「逼」我帶上水果牛奶的餐館老闆

怎麼能忘記,搜索期間,我們看到,北川中學新校區的一片廢墟中,有一面國旗還高高飄揚。那是一種怎麼樣的震撼!

災區一線記者在廢墟中拍照

怎麼能忘記,由於北川通信不暢,記者發稿經常要攔車到70多公里外的綿陽市。我趕到綿陽後,向一私家車司機問路。一聽說我是江西消防部隊,剛從北川回來,小夥子當即將我帶到他新婚的家,找出筆記本讓我寫稿。

怎麼能忘記,在綿陽一家小餐館,當得知記者來自北川的救援部隊,老闆不僅不肯收我的飯錢,而且拿來水果和奶,非「逼」著記者帶上不可。

十年再還人間一個錦綉巴蜀

十年時間過去了, 十年時間,在地震災難中倖存下來的高齡老人,很多已經過世,當時的中年人,也已步入老年行列,兒童也都已經考入大學或者走上社會參加了工作,而我也已經成為他人眼中的油膩大叔。災後重建的四川是什麼模樣?512前夕,主題為「奮進、巨變、展望」大型主題採訪在四川舉行,而我有幸親手觸摸四川的新模樣。

十年後,記者回訪四川

巨變背後是奮進的力量

五月的什邡,處處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綠樹紅花掩映著一棟棟白牆灰瓦的川西風格民居,和煦的微風吹拂著樸實的笑臉……如果沒有目睹地震遺址里傷痕纍纍的殘垣斷壁,誰會相信,這裡是「5.12」特大地震極重災區?這座素有「禹跡仙鄉」美譽的川西小城曾遭遇過傾覆之殤:近6000個鮮活的生命驟然消逝,11萬戶房屋夷為墟土……

行走的四川的農村,杏黃色調的川北民居星星點點,石階小路貫穿房前屋後,間插鮮花嫩柳,雞犬相聞;灰白色調的新複式民居整齊排列,水泥小路棋盤交錯,太陽能電燈沿路矗立。民房集中區清新野趣,異地搬遷安置點現代簡約。

四川是全國的四川,在重建的過程中,災區的規劃風格因為援建地不同而各具特色。變的不僅有村貌,還有產業。汶川縣健康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劉傑說,在災後重建過程中,汶川水磨鎮淘汰了幾乎全部的270多家高耗能企業,發展旅遊業和新能源、新材料。

笑容重回孩子臉龐

在學校,「清油油的咂酒唉,依呀勒嗦勒哦依呀勒嗦勒喲,請坐請坐是請呀坐唉,咂酒唉喝不完再也喝不完的咂酒唉……」 5月8日,在理縣雜谷腦小學。在新校園的音樂教室里,孩子們用一首精心準備的祝酒歌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

由於山高谷深、層巒迭嶂,這裡的孩子又被稱作「雲朵上的孩子」。看著孩子們臉上的笑容,聽著稚嫩而嘹亮的歌聲,我的心瞬間融化。

變的還有人們的思想。理縣佳山村,也曾在地震中受損嚴重,而如今已成為當地人眼中的「花果鄉村」。從2012年開始,村民已經有了「不錯的收入」。生活好了,村民馬永彪每年還會在閑下來的時候「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我們一般都是9家人組團去,這幾年已經去過海南、北京、華東五市。今年的目標就是還要到香港、澳門去看看。」被問及原因,他說,地震過後,大家收入增加了,也都想開了,要去好好生活。

行走在四川,有兩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一句話是:「在災區,最漂亮的是農房,最堅固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群眾」。還有一句話是「再苦再難也要堅強,只為那些期待的眼神」。是的,災區巨變的背後是奮進的力量。

奮進十年,常懷感恩

十年,有愛。十年,郵愛。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攜手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四川省分公司特製「十年·郵愛—帶勁新生活,因愛更美麗」主題明信片活動。活動中,大家紛紛提筆,在明信片上寫下了對援建親人的感恩之心思念之情,對新生活變化的感受。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來臨之際,成都、阿壩、綿陽、廣元、德陽、樂山等市州的多個景區推出了多項旅遊優惠措施。

水磨鎮是汶川第二大鎮,也是歷史上著名的「老人村」,鎮上一家寫著「汶川十年 感恩有你 免費茶歇」招牌的茶葉店引起了記者的注意。經詢問得知,店老闆蒲琳曾是「5.12」汶川地震中的一名倖存者,「我們受災之後,全國各地的黨員、愛心志願者都向我們伸出了援助之手,廣東佛山對我們進行了援建,給我們建了這麼好的鎮子,我無以為報,只有為來往遊客提供一杯茶水,沒準這裡面就有當年幫助過我們的好心人。」

感恩的標語,隨處可見

「銘記黨恩」 「奮進十年,感恩有你」 「感恩,每一個汶川人真實的感動與溫暖」……行走在曾經的各重災區,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這樣的「感恩牌」。

感恩、傳承!什邡市七一中學是一所由「特殊黨費」全資援建的普通高中學校,學校的每一處角落都體現著這所學校感黨恩、念黨情。採訪過程中,無論師生,說的最多的也是「感恩」二字。

而除了感恩,他們對於大愛的傳承,更令我感動。據校長賴緒雲介紹,他們先後與雅安市蘆山中學、若蓋爾縣中等學校完成結對幫扶。玉樹地震發生後,他們又接收了首批94名從青海玉樹州遠道而來的藏族學生。

「這批學生中有一個叫普措的孩子,患有先天性佝僂病,身高只有1米4左右,經醫生診斷得知,由於他的內臟生長受到限制,如果不進行手術治療,生命將會受到威脅。」賴緒雲說,當時,經過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和慈善機構的多方籌措,最終為普措籌得40多萬元的手術「救命」錢。

經手術得到康復的普措由於學習時間有限,並沒有參加高考,而是通過高職單招進入了北京社會管理學院老年人服務管理專業學習。問及原因,他告訴賴校長:「因為愛!七一中學的大愛傳遞,不僅讓我們玉樹學生遭遇地震後,來到這裡上學,還為我醫好了病,所以我希望以後也能夠幫助更多的老年人,將這種愛傳遞下去。」

後記

汶川地震改變了許許多多人的生活,其中包括我。

十年,曾經參加參加地震救援的報道記者,還在媒體行業堅守的已經不多,而我依然堅守著,因為廢墟下那份對生命的渴望和堅持感動了我;因為廢墟上,北川中學的那面飄揚的紅旗激勵著我,因為理想,所以簡單地堅持。

一晃十年,生者堅強

十年很短,在歲月長河中不過轉瞬;十年很長,當年地震中的人和事都已發生巨變。

十年,嬰幼兒已經步入學堂;十年,懵懂少年也已參加工作;十年,而立之齡已至不惑之年...

十年之前,你身處何地?

十年後,你又在何方?

十年,你又有著故事

十年,寄語四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西政讀 的精彩文章:

TAG:江西政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