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崔永元斥馮小剛是渣子,馮小剛憋大招,這裡邊藏著哪些貓膩

崔永元斥馮小剛是渣子,馮小剛憋大招,這裡邊藏著哪些貓膩

文/馬慶雲

5月11日的時候,崔永元老師在自己的社交媒體平台上置頂了一條狀態。配圖是與劉震雲老師的聊天記錄,兩人聊到即將上馬的劇本不能再叫《手機》,不然會對小崔造成生活打擾,劉震雲老師則答應叫《朋友圈》。誰知,不到一個月時間,馮小剛導演發布新片名字,定名為《手機2》。崔永元老師斥責馮小剛是渣子,劉震雲變成渣子的速度也偏快了。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配發的五張圖片中,最後兩張是《手機2》的官方宣傳圖。一張是《手機2》的官方先行版海報,一張是《手機2》原版人馬劇組在聚會的大合影。小崔斥責小剛是渣子的新聞一出,各類幫小崔叫委屈的文章開始閃來。

十五年前,做《手機》這部電影的時候,編劇劉震雲老師和導演馮小剛去採風,專門採的就是著名節目主持人崔永元。小崔有一說一,把自己的工作生活經歷全告訴倆人了。誰知,電影出來之後,竟然是個男主角嚴守一背叛妻子的戲。搞得小崔很被動。所以,有了崔永元老師這次斥責小剛導演是渣子的戲碼。

十五年前馮小剛與崔永元這段戲碼,要是這兩天沒人說,估計沒有人知道。為什麼呢?因為2003年就根本沒有產生這段戲碼,即使小崔和小剛兩位小朋友之間有不愉快,都不會有人知道。我從文也差不多十五年了,2003年還是BBS論壇的時代,在以天涯為主的論壇上,根本沒有作者或者網民對這段戲影射小崔的說辭與文章。

論壇時代的文章,有個特點,那就是寫作者的起點非常高。新世紀初期,還不像現在電腦和手機這麼普及,大夥也只是團聚在論壇上做一些文章,不像現在閱讀途徑廣泛。這也就造成文章作者本身也嚴格要求自己,不會胡亂猜忌。

像電影影射個人這種低端戲碼,在十多年前的論壇作者們那裡,真是不屑相信的,更不會丟掉臉皮這麼亂編。所以,我以老論壇作者的身份懷疑一句,當年哪來的小崔和小剛之爭了?這分明就是為了宣傳《手機2》而故意加的戲嘛。

冷靜分析,我們會瞬間發現,剛剛準備籌拍的小剛新片《手機2》是急需一次擴大化宣傳的。為什麼說是急需呢?這裡邊藏著的貓膩不妨與廣大的讀者親們聊聊。像劉震雲老師編劇小剛導演的《一九四二》這類大家國大情懷的電影,就不需要拍攝之前進行大規模宣傳,宣傳多了,反而會劇透了劇情,讓更多的網友先去讀小說,造成對電影票房的影響。《手機2》這樣的現代戲則恰好相反。

首先,劉震雲老師根本沒寫《手機2》的小說,現在依舊只是一個劇本,沒有劇透的任何可能。而這部現代戲,直接一點說,一定是一部廣告滿天飛的電影。以小剛導演的商業運作能力,光廣告植入就已經可以把電影製作成本賺回來。在片子剛開始運作的時候,就能製造幾個大猛料,非常利於公司對廣告商的前期運作。

說白了,這次的首發宣傳,根本不是給網民看的,而是給廣告公司和品牌運營們看的。這類人,到不是說他們比咱們網民有水平,而是他們的思考方式跟咱們不一樣。咱們論是非,他們論利益。只要片子火,網路熱度大,投入到廣告植入上的經費就必然充足再充足。

小剛導演自電影《芳華》開始,宣傳策略如有神助。《芳華》從粗剪完成之後,便開始了各種花色套路的宣傳模式,更是能夠產生各類全民參與的較為低端的話題,比如,演員大劈叉等等。若排除宣發乾擾,《芳華》這類沒知名演員的老舊時代片,票房能夠過三億,就可以燒高香了。但最終,正是依靠超高的話題度,和宣發方面的其它運作方式,讓該片獲得14.2億的超高成績。

這也是馮小剛導演的歷史最好成績。他嘗到了相應宣傳策略的好處。但這更像是一種悲劇——小剛導演當年《一九四二》那麼優秀的電影被《泰囧》那種爛片吊打,實在是敗在了宣發策略上。

而這次的小崔懟小剛,就是滿滿的套路感。給網民製造一個「渣子」的話題,小剛嘴巴上看似吃點虧,然後背地裡獲得實際的網路熱度,製片方從廣告方那裡獲得真金白銀。同時,小剛真的吃虧了嗎?其實一點都沒有。小崔說電影影射自己,這是偽命題,十五年前就沒人信,現在,正常人也沒人信。電影就是電影,誰跟崔永元對號入座誰是義務教育就逃課造成的。

另一面,從咱們吃瓜群眾的角度講,實際上就是看一個熱鬧嘛。這次的小崔懟小剛,正是製造一個關於電影內容本身的熱鬧。小崔說,你影射我,我難受。那麼,《手機2》上映之前,肯定這事兒還有下文,影射沒影射,咱們吃瓜群眾也只能入場看完電影才知道了。這就是電影營銷要實現的目的。現在,沒準小剛、小崔帶上劉震雲老師正北京大銅鍋子開涮呢。劉震雲老師的小說寫得也是真好,他執筆的東西都是數一數二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馬慶雲 的精彩文章:

本周觀影:斯皮爾伯格《頭號玩家》對決顧長衛《遇見你真好》
馮女郎鍾楚曦對戰迪麗熱巴,《脫單告急》能否票房壓制《21克拉》

TAG:馬慶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