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咪他爸關於育兒經驗的分享
嗚咪他爸關於育兒經驗的分享
我已經不做老大好多年,因為做了爸爸好多年了,有些經驗,給大家分享一下。鑒於自己在帶嗚咪過程中碰到的一些情況,自己有些感觸,也有懊惱,鑒於周遭一些朋友的焦慮。給出以下經驗之談。當然不排除有不恰當之處,歡迎討論。
1.
孩子的行為習慣、興趣、和樂觀、探索的心態,遠比會做題,會讀英語這種技能的獲得來得重要。孩童時期,應該多帶孩子體驗自然,多運動,多做遊戲。然後養成閱讀的習慣,為今後的自發學習做好準備。
2.
人腦中有腦細胞或稱神經元,他們彼此孤立,當受到外界信息刺激時,每根神經元就會發育出許多樹枝狀的「樹突」來,使孤立的神經元聯繫起來,形成神經網路,聯繫越多,頭腦越發達,大腦功能越強,智力也就越高。而孩童期是大腦發育最快速的時期,從邏輯、空間、顏色、記憶、音樂等多方面廣博的培養孩子,有助於神經網路的發育。
3.
孩子往往會比成人更執著,並且大多情況下會執著於一件大人看來不好的或者沒有意義的事。而大多家長會強勢地加以干涉。這會造成兩種結果:你在孩子哭鬧後讓步,或孩子在你的強勢下妥協,就範。強勢從來不是好的解決辦法,只是暫時的讓事情趨於你理想的狀態,對孩子的影響確是負面的。所以和孩子有衝突的情況下,最理想的狀態是和孩子保持平等,用聰明的方法來引導。這也是對父母心性和智慧的考驗。相信我,這一點很難,但只要有心,你可以做到。
4.
孩子的成長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弊病,父母是引導的關鍵,處理不好,就會烙下病根,伴隨孩子的一生。同樣,原生家庭在孩子的人品、性格、行為習慣以及思維方式等等,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只是傳授知識和提供孩子社交的環境,不要過分依賴學校。只可惜,每一個父母都有很多事要忙。這是個家庭和社會問題。
5.
一部分孩子在3歲和7歲左右,會出現口吃的現象,這是大腦發育的某個階段可能遇到的一個情況。也許是由於語言表達力和思維組織上的脫節。做為家長,不必過於擔心,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也不要讓孩子自己太過在意。只是循循善誘地對孩子的語言組織做好指導,這一段時間很快會過去的。這種經歷在我自身和嗚咪身上都發生過。我一直沒有改正,嗚咪現在是個表達能力很強的話癆。
6.
做為父母,能自己帶孩子就盡量自己帶,不要依賴老人帶,畢竟老人和孩子的代溝更大,代溝主要體現在知識、興趣和觀念上。並且老一輩普遍精力不足,跟不上孩子的打了雞血的活力。不過考慮到年輕人的工作繁忙,和老年人需要陪伴。可以特意安排一些孩子和老人的相處,生活起居上是沒有問題的。教育和出遊,還是不要賴給自己的父母了。畢竟為人父母的是你,老一輩已經操勞過一回了。
7.
最後總結下孩子的特點,如下:
1.異想天開,想到哪出是哪出;
2.精力充沛,或者睡得很死,像一節充電電池;
3.善於模仿,希望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
4.喜歡被認同,很有表現欲;
5.對一切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對一些看來無聊的事情樂此不疲;
6.沒有時間觀念,沒有責任感;
7.動手能力差,想像力豐富;
8.做事全憑興趣,毫無自律性;
9.自私是天性,不喜歡分享;
10.做事主顧眼前的苟且,不考慮任何結果;
11.短時記憶力強,長期記憶力弱;
12.可塑性強,人因環境而異;
13.愛憎分明,表現直白,喜怒形於色,不善於隱瞞;
14.沒有是非觀,因為不考慮後果;
15.感性情緒化,沒有理性,因為不懂道理;
16.一般缺乏專註力,做事沒有耐心;
17.喜新厭舊,偶爾長情;
18.天性活潑,好動,在運動中和開放環境下學習的效率比較高;
19.性別意識淡薄,喜歡和比自己大的孩子玩;
20.感情方面依賴媽媽,玩樂方面會找爸爸;
21.大多挑食,偏愛甜食;
22.不喜歡被約束,無組織性,不服管教;
23.相較美好事物,更容易接受惡趣味事物。
只有了解了孩子的特點,你才能做到,不為孩子所惱,利用特點,形成方法,循循善誘。每個孩子都是上帝賜予父母的天使,是建築師案上的白紙,是一塊稜角分明的玉石。每一位父母應該珍惜自己愛的結晶,修人先修己,注重方法,保持耐心,用愛來澆灌眼前的孩子,也是曾經的自己,和未來的希望。
嗚咪他爸
2018年5月10日
於上海


※孩子總是積食、發燒、便秘,這種食物比吃藥還管用!
※暖男嗯哼幫媽媽霍思燕洗腳,霍思燕的育兒經值得學習!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