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故宮匾額上有一根箭,為什麼200年不摘?其實原因很簡單

北京故宮匾額上有一根箭,為什麼200年不摘?其實原因很簡單

這事正史有記載,說是當年林清等人在內廷太監的指引下,一度從西華門和東華門攻入紫禁城,而這隻箭頭就是當年天理教教徒攻隆宗門時射中的,畢竟隆宗門位置險要,只要把它攻下,那進入故宮內廷就易如反掌了。不過這次起義最後失敗了,在總結經驗教訓時,嘉慶大大覺得這隻箭必須保留,以警示後人和自己。

還有一個版本說箭頭又是典型的清代破甲重箭,為八旗軍使用的戰場利器,據說此箭可以射穿重甲。由此可見,匾額和箭頭都是清朝的物件,而李自成是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除非穿越到清代,才能射下此箭。

另一版本出自故宮博物院的《故宮簡介》。

嘉慶十六年,天上出現彗星,以林清和李文成領導的天理教認為此天象是除舊布新,改朝換代的徵兆,因此,他們在中原發動了轟轟烈烈的天理教起義。

1813年9月14日,嘉慶皇帝帶人到承德狩獵,紫禁城內空虛。在內應太監劉金、閻進喜的裡應外合幫助下,起義軍在頭領陳壤、陳文魁的率領下農民軍分別從東華門、西華門打到了景運門、隆宗門的門外。

隆宗門是進入內廷的第一道禁門,可直取皇帝居住的養心殿。幾十名農民軍在隆宗門前與清軍展開殊死搏鬥,臨危受命的二皇子綿寧用火槍向攀上高牆的起義軍射擊,當場擊斃兩名天理教徒。

經過激烈的戰爭,起義軍終因寡不敵眾被清軍用火槍鎮壓,起義宣告失敗。在激戰中,農民軍將一利箭射在了隆宗門的匾額之上。

據說起義軍只有200來人進攻紫禁城,平均幾十人攻打一個大門。那麼多紫禁城守衛,都攔不住這一點人,可見,當時清王朝的戒備多麼鬆懈。難怪嘉慶帝狩獵回來後龍顏大怒!

這件事給嘉慶皇帝以很大的震懾,自乾隆盛世之後不到二十年,宮內出現這樣的醜聞,可謂奇恥大辱。嘉慶帝為了警醒自己,也為了警示清兵今後不能掉以輕心,宣旨不得拔下匾額上的箭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八萬里路 的精彩文章:

古代謀士中,姜子牙、張良、諸葛亮、劉伯溫是同一個人的轉世嗎?來看看
永曆皇帝被吳三桂絞死前,說了什麼?來看看

TAG:八萬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