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生哪有不犯錯?但有些錯真不敢犯

人生哪有不犯錯?但有些錯真不敢犯

雅寶路2號的故事(三十)

策劃:池楊 安楊

攝影:胥焰

採訪:安楊

嘉賓:首都兒科研究所張君莉 張克敏 鍾旭麗

導讀

作為一個普通的藥師,一輩子平平安安發葯,不出錯,就是成就感。

一天1萬張處方,一個月是30萬張,一年將近400萬張處方,哪怕萬分之一差錯,幾率很小了,可是病人就是100%。

開藥對了,用藥對了,病才能好。

語音/聽健工作室

安:藥學部主要工作有哪些?

張主任:過去主要就是藥品供應、調配、發放,窗口發葯的部分,叫門急診藥房,另外還有病房藥房;還有負責採購、藥品供應的部門。

近十幾年發展起來的臨床藥學已經不僅僅限於窗口了,我們要走出去,走到醫生身邊、病人身邊,為他們提供更專業的藥學服務。

藥劑師絕不能犯錯

安:張老師,哪年來的藥劑科?

張藥師:1984年。那會兒藥劑科的工作比較傳統,主要任務就是發葯,保證別發錯,讓病人滿意地走就行了。

安:我在另外一家醫院聽到一件事:醫生開處方時把兩盒開成了兩片,藥房就給發了兩片。患者舉著兩片葯直接就找到了院長,說:「您讓我拿這兩片葯怎麼吃?」院長把這個事情處理好後,表揚了藥房,也批評了藥房。表揚是因為她們嚴格遵守了處方,批評是因為藥房沒有及時幫助糾正這個錯誤。像這樣事情,如果你們遇到,會怎麼處理?

張主任:劑量不對的話,我們會跟醫生溝通。我們有一個聯繫單,會寫上第幾個葯有點什麼問題,複雜的情況下,會有專人去找醫生溝通,就是要確保不發錯。這就是藥師的基本工作——審核處方。

處方審核還有重要一項,就是診斷是什麼?用藥是什麼?必須得搭上。比如說診斷是上呼吸道感染,但是開了一個外科用藥,那藥師就要再跟醫生溝通,確認才能發出,缺的診斷項,需要補上。

張藥師:兒科患者從0歲到18歲都有,發育不健全,得根據個人的體重、年齡仔細計算葯怎麼吃,所以窗口工作要比成人醫院麻煩。

張主任:有時會發現雖然寫的是8歲,但劑量超了!這時候必須詢問家長一下:「您孩子多重啊?」然後根據體重再算一遍。

一個合格的藥師應該先審出問題,第一時間把問題解決掉,這樣不會讓病人再跑第二次了。

安:那個發出兩片葯的藥劑師,做得沒有錯,但是不夠棒,如果當時就糾正了,那就做得更優秀了。

一天一個窗口得發多少張處方的葯?

張主任:800到900張處方,而且往往是集中發放的,比如夏天一早多,冬天暖和了以後多,處方集中來的這段,每個藥師平均一分鐘就必須發出去葯,稍微一慢,隊伍就會排很長,這時就需要藥師快速審核判斷、快速計算的基本功。

安:藥品發放這條線上,藥師實際上是最後一道把關人。

張主任:對,藥師不能有錯。醫生開錯了,收費收錯了,到藥師這裡都可以通過審核發現,但藥師發出去,沒有人再給你把關,是最後一道,病人走了有時很難追回來。

所以藥師工作中一點兒不敢走神兒。聽說有差錯的時候,每一個藥師心裡都在打鼓,所有在場的人都在翻處方:「不知道這葯是不是我發的?」

20年前,張藥師就碰到過一次。那次兩個外觀很像的葯弄錯了,病人走的一瞬間她就反應過來了,但是怎麼喊都追不到人,病人很快就消失在了人群里。那一刻,全藥房都開始想辦法,當時也沒有病人的電話,只憑著名字去了雅寶路派出所,查到病人可能的住址,很快趕到那家,敲開門,問家長:「用沒用藥」?家長說:「還沒有用!」

說實話,您知道「如釋重負」這個詞的意思嗎?那一瞬間,就是那種感受。

張藥師:我站那兒控制不住地哭,從業30多年,唯一的一次錯誤,記憶深刻。所以,現在怕發葯發得快,坐在窗口,真不敢快,越發越膽小,拿到葯,看三遍一點都不過分。

我們藥房一天1萬張處方,一個月是30萬張,一年將近400萬張處方,哪怕萬分之一差錯,幾率很小了,可是病人就是100%。

張主任:大家可能不太理解,會說:「你們怎麼這麼慢呀?」咱們都是做母親的人,關係到孩子,關係到一個家庭的幸福,真的是不敢疏忽。人的一生哪有不犯錯誤的?但我們這行業真不敢犯錯,犯了就是大錯。

我有一個小本,把從我上班以來藥房的差錯,包括其他醫院的一些差錯記下來,有時間就跟大家嘮叨嘮叨,尤其新來的年輕同事。

把「關」前移

安:過去是最後一道把關人,現在這個「關」隨臨床藥學繼續前移,怎麼理解臨床藥師?

鍾:臨床藥師出現的背景是觀念的轉變。以前臨床是以疾病為中心,現在越來越提倡以患者為中心、提倡多學科團隊治療。多學科團隊裡面有醫生、藥師、營養師等。我們每天主要任務就是和醫生一起查房,討論患者的用藥方案,給需要的患者講怎麼用藥,給大夫提供一些新葯的資料,對患者用藥方案提出監護。

有的病人用藥有比較特殊,我們會進行用藥指導,保證病人理解用藥方案。比如我負責的癲癇病人,治療時間都比較長,家長如果不理解用藥目的,中間可能就會停葯,依從性差,但如果對家長講清楚為什麼要吃這個葯,他們理解了,用藥依從性就可能提高。還比如,有些混懸劑用之前要搖勻的,如果不向家長強調這點,剛開始用藥,可能有效成份就不夠。

我們就是要保證患者用對葯,還要用好葯。

張主任:臨床藥學發展也把醫生解放出來了,讓他們專心去做診斷治療等專業的事情。

安:一個好的藥劑師需要有那些素質?

張主任:醫學的基礎,完整的藥學專業知識,醫生可以是專科的,但是藥師卻必須是全科的,即使臨床藥師,也要求全中有專、點面結合。

安:醫生治療成功一個病人,病人就會感謝,沒有人會因為成功地發了一次葯,而給你們送錦旗吧?你們如何看待自己的職業價值?

張主任:作為一個普通的藥師,一輩子平平安安發葯,不出錯,就是成就感。

鍾:藥師現在也逐步得到醫生的認可,臨床中,大夫們有什麼用藥拿不準的問題也會隨時找我們諮詢,這也是我們價值的體現。

張藥師:開藥對了,用藥對了,病才能好。

後記

細節錯誤是近期網路熱門話題,「知錯改錯」固然勇氣可嘉,但相比之下,我們更應該致敬那些平凡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勞動者,他們的一絲不苟讓我們懂得了什麼是「專業精神」。

版式編輯/非羊

歡迎分享朋友圈

原創作品,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聽健工作室

知識改變生命,溝通帶來連接

聽健微電台

或者喜馬拉雅FM、荔枝FM、蜻蜓FM,

搜索「聽健工作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聽健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TAG:聽健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