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宦官為何如此「囂張」

明朝宦官為何如此「囂張」

在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裡,經過了許多朝代,宦官制度也一直伴隨著封建王朝左右,許多朝代都出現了宦官專權,有的宦官權傾朝野,有甚者操控皇帝廢立大權,比較出名就有東漢末年、唐朝、明朝。今天我們要談論的話題就是為什麼明朝的宦官為何如此「囂張」,比較出名的宦官有:王振、魏忠賢、汪直、馮保等。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宦官制度,宦官的出現,其實是君主專制的產物,皇帝為了維護自己在後宮的絕對支配權,就不允許後宮出現男人,而後宮的很多工作苦力活必須要有人去干,而這些事情有的是宮女無法承擔的,所以宦官這個職業就出現了,宦官既能滿足後宮工作的需要,又能滿足皇帝對後宮的支配權,可謂一舉兩得。

現在我們回頭再看看明朝的宦官制度。其實在明太祖朱元璋汲取了前朝宦官專權的教訓,在建立大明朝的時候,就嚴格限制宦官的權利,並且在皇宮門口立下牌坊,上面寫道「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宦官的權利得到了很好的限制,此時的宦官就是皇宮打雜的下人。那為什麼明朱元璋之後就出現了宦官專權了呢?

首先從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開始。胡惟庸案件發生後,朱元璋就廢除了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這一舉措一方面加強的皇帝的權利,另一方面也加重了皇帝的工作負擔,朱元璋本人非常勤政,那倒也沒什麼較大影響,大不了自己多干點,但是他的子孫後代可沒有他這麼好的精力,懶政懈於政事者較多,如此一來,這麼多的工作總的有人干,慢慢皇帝處理政事就開始以賴宦官,這就是宦官權利上升的第一步。

其次明成祖朱棣通過「靖難之役」獲得皇帝寶座的,而在這攻打南京的時候,宦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宦官作為內用打開宮門),因此在朱棣當了皇帝之後,就開始違背朱元璋的祖訓,開始重用宦官,比較出名的宦官鄭和就是例子。

再次到了明宣宗朱瞻基是時候,在宮廷里開設「內書堂」以此提高宦官的文化素質,進而更好的輔助皇帝處理政事。自從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之後,明朝就開始形成了內閣制度,內閣主要的職權是「擬票」(即提出問題對策的參考意見),而「擬票」後的奏章,呈交給皇帝,明中後期皇帝懈於政事,就把審閱批改奏章的權利交給了宦官首領秉筆太監「司禮監」,秉筆太監替皇帝批改奏章,同意內閣的建議時,就在奏章上有紅筆劃對勾,俗稱「批紅」,如果沒有太監的「批紅」,內閣呈報的方案就無法作數實施,這就讓宦官掌握較大的行政權利,最後形成了:皇權、宦官、內閣這三角權利的博弈,可見宦官權利之大。

最後到了明憲宗朱見深時期宦官權利全面擴張。明朝皇帝接班人即東宮太子從小一般就有宦官陪伴照顧成長,太子俗稱宦官為「大伴」,這就造成太子從小就會與宦官「感情深厚」,太子接班之後,勢必會重用宦官,明憲宗朱見深從小與宦官汪直感情深厚,登上皇位之後重用汪直,甚至讓汪直掌管軍權,有名的「土木堡之變」就是宦官汪直造成的,類似的情況如天啟皇帝與宦官魏忠賢、隆慶皇帝與宦官劉瑾都是這種關係,這也使得這幾個宦官權傾朝野,甚是「囂張」。

到了明朝中後期,宦官還負責管理特務機構錦衣衛、東廠、西廠負責幫助皇帝監督文武百官,在軍隊里也有監軍宦官,可以說此時的宦官集團成為了明朝政治力量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並與皇帝、內閣形成了中央政治權利的三股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含冤而死的五個人,有一個是咎由自取,有一個卻是心甘情願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