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亞洲蹲」,沒錯!就是你上廁所的姿勢,最近突然在歐美流行起來

「亞洲蹲」,沒錯!就是你上廁所的姿勢,最近突然在歐美流行起來

今天的話題可能比較污,對你沒聽錯,是真的污!!!

在《廁神:廁所的文明史》一書中,美國教育學博士朱莉·霍蘭認為,文明並非源於文字的發明,由於第一個糞坑的出現,人們才不再到處遊走躲避自己的糞便,從而最終定居下來形成古代文明。

廁所的進化從茅坑演變到茅房、廁所、衛生間、洗手間,從無到有,從公有到私有,從單一功能到集生理代謝、衛生調整、休息乃至審美、商業、文化等多功能,廁所革新一步步從文明走向進步。

蹲坑是中國「專利「?

確實,蹲坑大多存在在亞洲和非洲。西方國家大多是馬桶。儘管「馬桶」的樣子經過N次變革,但早在古羅馬時期,廁所就是「坐著」的形式。

這種東西方廁所形式的差異,除了歸結與東方和西方的兩大古代文明外,傳說還因有「基因」作祟。

每個到神秘東方的老外都會在便意來臨之際意識到自己的人種劣勢。

面對平坦的機場廁間,初來乍到的歪果仁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屎門該對準哪個方向。

便池便池

對於從維多利亞時代就開始堅持使用馬桶的歐洲人來說,蹲便一直是神秘而禁忌的領域。

雖然就要蹲著拉還是坐著拉早就成為了互聯網上的曠世之爭,但試過蹲便的老外都淺嘗則止了,在大腿肌腱哀鳴的那一刻就放棄了嘗試,只有得道東方文明的人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快意恩仇。

在網上,長期留學日本的美國網友分享了自己與蹲便之間的情愫,「開始大腿會有些刺痛,你的腳尖無法著地可能會大汗淋漓,但這並非世界的終焉,只要你勇敢堅持下去,大腸會給你最終的答案,這就是我蹲便第320天的打卡建議。

亞洲蹲

一個斯坦福大學的一則骨盆研究小組注意到了屎式的嚴重性,並發表了paper「亞洲蹲」才是最佳排便姿勢。

「糞便在排出前都留在大腸,最終通過直腸排出體外。通常情況下,恥骨直腸肌會牽住直腸以避免失禁。」

蹲便好處

人的一生要拉7噸屎,3年的時間要花在坐便上,而蹲便椅就像開在屎縫裡的花。

早在2003年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上便刊登過一篇文章,對比三種排便姿勢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研究對比了坐在41cm高的馬桶、坐在31cm高的馬桶和蹲著三種姿勢排便的時長和排便的順利程度。結果顯示,蹲著排便花費的時間更短。

坐便浪費時間

人的一生要拉7噸便便,

一共要花掉3年的時間

朋友們,

且蹲且珍惜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馨文 的精彩文章:

特斯拉接連發生事故,自動駕駛真的不安全嗎?

TAG:科技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