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上這些書法大師原來都是忠實的道教信徒

歷史上這些書法大師原來都是忠實的道教信徒

也許你聽說過不少書僧畫僧的故事,

但你可知,

許多歷史上的書法大家都是真正的道士?

天師府歷代天師中書法高手也很多很多。

今天我們略舉幾例,聊以共饗。

晉朝

道教在晉代之後的風行以及道家的宇宙觀,養生論對士大夫的生活情趣,精神品格,行為藝術以及藝術創作均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王羲之像

《晉書·王羲之傳》載稱:「王氏世事張氏五斗米道,凝之彌篤。」琅琊王氏家族中的王羲之一門,是東晉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士族,其道教信仰有著深厚的家庭背景,家族裡從上到下,都信奉黃老學說。與王羲之家世代通婚的高平郗氏也是東晉著名奉道世家。

王羲之、王獻之父子諸人皆為書法名家。王羲之為道士寫《道德經》、《黃庭經》換取白鵝,為書林韻事。王獻之亦寫有五斗米道符籙及神咒。

王羲之在《白雲先生書決》中說:「天台綠真謂予曰,子雖至矣,而未善也。書之氣必達乎道,同混元之理,七金齊貴,萬古能名。」

可見他將修道和書法藝術相互結合起來,使其書法相得益彰,因而產生了具大的藝術魅力。當時人們爭相畫符、寫經,藉此表達對道教的虔誠,世傳王羲之就曾寫過多部《黃庭經》等道教經文。

王羲之《黃庭經》局部

《黃庭經》,又名《老子黃庭經》,是道教養生修仙專著。王羲之曾用小楷書《黃庭經》,原本為黃素絹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傳。此帖其法極嚴,其氣亦逸,有秀美開朗之意態。

王羲之晚年隱居修性於浙江嵊州金庭道教勝地「第二十七洞天」,與道士共修服食,不遠千里採藥石。王羲之慨嘆「我卒當樂死」。卒後,鄉人根據其遺願葬於此地。從以上可見王羲之得道的情景與心志。

唐朝

到了唐代,由於上層社會崇尚道教,使道教得以迅速發展,道教在唐代的登峰造極也帶給了書法以極大影響。虞世南、李邕、吳道子都崇尚道教,他們的書法,帶有明顯的道教特徵。道教書法,對唐代草書的影響,更為直接。

張旭《古詩四帖》局部

信仰道教的大書法家張旭,他的狂草藝術,直接受益於道教宇宙論和狂奔宣洩的道教符。張旭的《古詩四帖》中,第一、第二首是南朝梁代庾信的《步虛詞》寫的便是在「天上」見到的情景,詩中出現的步虛、真文、玉簡、煙霞等等充滿了道教意蘊和道教理念的辭彙,以此表達了他對登上神仙境界的嚮往。

顏真卿像

顏真卿,字清臣,取名本身就頗具道教意味。《太平御覽》轉引《登真隱訣》云:「三清九宮,並有僚屬,例左勝於右,其高總稱曰道君,次真人、真公、真卿,其中有御史、玉朗諸小號,官位甚多。」杜光庭《墉城集仙錄》卷一曰:「食四節之隱芝者位為真卿。」

《太平廣記·顏真卿傳》還記載,真卿年十八九時,卧疾百餘日不愈。有道士北山君出丹砂栗許救之,頃刻即愈,並說:「子有清簡之名,已志金台,可以度世,上補仙宮,不宜自沉於名宦之海;若不能擺脫塵網,去世之日,可以爾之形煉神陰景,然後得道也。」

復以丹一粒授之,戒之曰:「抗節輔主,勤儉致身,百年外,吾期爾於伊洛之間矣。」此後真卿亦常留心仙道。

另,《唐語林》卷六也記載顏年輕時曾得方士丹藥,服之如少壯,遇害前還自謂「受籙服藥皆有所得」。

這些記載未必盡屬真實,但可肯定其早年就對道家道教有較深入的理解,對仙道存有較多期冀。

顏真卿的字體不僅帶有大唐氣象的美麗,更有其人格魅力凝聚於其中,他一生留下了許多與道教有關的碑帖。例如:《華蓋山王郭二真壇碑銘》、《東方先生畫贊碑陰記》、《華岳廟題名》、《晉紫虛元君領上真司命南嶽夫人魏夫人仙壇碑銘》、《浪跡先生玄真子張志和碑銘》、《麻姑仙壇記》等等。

顏真卿《麻姑仙壇記》局部圖

《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三二還記有真卿得仙於羅浮山顯靈,寄書至家之事。至此,顏真卿似乎有了道教的「仙籍」。

到了宋代,顏真卿被道教奉祀為神。《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三二:「白玉蟾雲,顏真卿今為北極驅邪院左判官。」被尊崇為道教雷部的神靈,負責驅惡鬼邪魔。

懷素是顏真卿的侄兒,雖然是和尚,但是他的師傅是顏真卿,祖師爺是張旭,懷素其實學的是道家書法。

宋朝

唐宋名士多信道,宋代著名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等人都信奉道教,他們的書法藝術,也都從道教那裡得到啟迪。他們將老莊哲學中領悟出的自然無為的精神,完美地融入了書法藝術之中,在點畫之間自由地揮灑出超然物外的人生。

蘇東坡像

蘇軾的一生都與道教有著不解之緣。蘇軾、蘇轍兄弟少年時在家鄉今四川省眉縣天慶觀讀書,他們的啟蒙老師為道士張易簡,所以他的一生對道教情有獨衷。蘇軾成人後,也經常與道士交往,他除了自號「東坡居士」外,還有一個不為人熟知的號——「鐵冠道人」。

蘇軾一生好道,對神仙道教充滿了無限嚮往,渴望有朝一日能夠進入神仙境界。這是他一生的追求。在千古名篇《赤壁賦》中寫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蘇軾書法作品欣賞

在老子道學的影響下,蘇軾以一顆淡泊空靈的心態從容進退於藝術創作和世俗人生。他對「道法自然」的理解,在藝術上轉化為對自然適意的追求、對「吾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的崇尚,都無不滲透著宋人「尚意」的美學風格。

清朝

以及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朱耷也是一名道士。他是明朝王室子孫,生活在清朝,順治五年,他妻子亡故,朱耷便奉母帶弟「出家」,至奉新縣耕香寺,剃髮為僧,自此改名雪個。

朱耷像

乾隆死後雍正即為,此時天下大勢已定,清朝的文字獄輕了,對明朝皇室的追索也輕了,他想念故國衣冠由佛入道,這時的朱耷可以名正言順的留著長發,穿著漢服。

朱耷書法作品欣賞

朱耷三十六歲時在南昌城郊十五里的天寧觀,在此建觀為道,並改觀名為「青雲圃」。「青雲」兩字原是根據道家神話「呂純陽駕青雲來降」的意思。在這裡他一直待到六十二歲。

發展

道教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本土宗教 ,在歷朝歷代的發展傳承都不乏其人,當代仍有許多能夠繼承華夏民族古代原始宗教之血脈的宗師。

說了這麼多古代信奉道教的書法大師,我們再來說一說我們陝西本土的一位當代道教宗師——任法融道長。

任法融照片

任法融道長是我國前道教學會會長,是當今道教界備受尊崇的學者、風水大師、傳統文化專家、慈善家,同時也是書法家。

任法融治學與其人一樣,踏實、勤苦,不走捷徑,自幼師從外祖父學文習書,從顏體入手,兼學諸家,其路端正,基礎厚實。

其後利用出家學道之機緣優勢,潛心臨習前 賢之碑貼,數十年如一日,手不釋經,筆不洗墨,終於修練成道學門中之領袖哲人。

其學說,出於老莊,承繼先賢,見解獨到,氣韻空前。先後著有《道德經釋義》、《周易參同契釋義》、《黃帝陰符經·黃石公素書釋義》等著作,風行海內外,廣受推崇。

其書法作品,因其融道於中,也赫然光耀於書林,令名家瞠目,使後輩學者如追仙覓道,可望而不可及。

任道長之書作,可透視出他寬闊的胸懷,施善於眾,普濟蒼生的道德理念,對天地萬物的深知卓識,對人世是非善惡的體察關照。

一個「道」字,猶如一學道者架一葉扁舟雲遊四海,或訪名山大川,或拜哲人聖賢,探究民間善惡禍福之本源,天南海北四季物候之繁衍變化,終歸明理悟道,修成正果。

一個「德」字則如修行之人盤膝打坐,參禪悟道,靜養其德,廣施其福。

書法與道教淵源頗深

中國書法與道教關係至為密切。符籙在道教的方術中十分重要,相傳道教符籙最早來自黃帝「雲書」。黃帝善作雲書,故以云為紀。「雲書」是以流云為主要模擬對像的一種書法。

道教符籙雖帶有濃厚的神秘色彩,但從形式上看,符?又是一種具有抽象意義的書法藝術。早期道教符籙,基本上是在隸書的基礎上形成的,是漢代隸書若干字的結合。因此,畫符就成了具有獨特意味的道教書法。後來,道教為了加強神秘感,對漢字作了大膽的變形,突破了字體筆畫的束縛,並吸收了古代各種字體的寫法,特別是吸收了草書的寫法,創造出人們難以辨認的一種文字。

如果說在書法史發展之初,道家是一個重要的源頭,那麼在唐宋尤其是中世紀以後,書法和道教符籙書寫逐漸分道揚鑣,書法因其文化性格的全覆蓋而越來越強大,而道教符籙則限於自己的教派的有限空間和領域,逐漸被邊緣化,慢慢離開了社會文化的視野——此消彼長,完全符合萬物發展的規律。

—END—

西安市徳風堂畫廊以「傳承弘揚、誠信求真」為宗旨。長期購、銷于右任、石魯、黃胄、何海霞、劉自櫝等名家書畫作品。名人字畫定製(帶視頻或作者本人與作品的合影),幫您免費鑒定字畫。

德風堂堂主——魯先生

地址:西安市南門裡與朱雀門之間的五嶽廟門78號(大車家巷南口海友酒店西10米路南)

投稿郵箱: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安德風堂 的精彩文章:

斯人已去,風範永存——紀年于右任先生誕辰139周年

TAG:西安德風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