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講知識:東西方的王室正統理念之別

講知識:東西方的王室正統理念之別

第1453天

相對而言,西方王室是如何面對這種情況呢?實際上,西方的王室所遵循的並不是嚴格的子承父位的規則。歐洲最傳統的英國自17世紀確立君主立憲制後,就以立法的形式制訂了王位繼承法

世人皆重視血統,更不要說君主帝王之家了,有時關於它們的血統純正與否的問題,都是上升到了整個政權的合法性高度。而在過去,缺乏有科學的血型判斷、甚至是更精確的DNA的技術條件,所以往往就會留下諸多關於帝王公侯的身世之迷,這些迷團又更因關聯的權力鬥爭,顯得神秘莫測。

在歷史上諸多的野史軼聞之中,關於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的出身身份就曾有多種說法。這是因為秦王嬴政的生母朱姬之前曾是呂不韋的歌姬,後來送給了當時還在趙國做質子的異人。於是,自異人回國登基成為秦王后,民間就一直傳說朱姬所懷的嬴政並非是異人的兒子,而是呂不韋的兒子。如此說來,實際上之後滅六國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帝,倒是呂家的後代了。

今年開始播出卻收穫2018年第一爛劇之名的《尋秦記》,剛剛懶得在這裡浪費筆墨去吐槽它,就談其原著的作者黃易,卻構思了更匪夷所思的新情節,姑且不論朱姬所懷的那個孩子的生父是誰,其實已經死在秦趙戰爭中,而之後回秦國繼承異人之王位的嬴政,卻是穿越人項少龍臨時拉來的趙括之子趙盤所冒充的。如此一來,一統天下的卻居然又成了趙國的趙括之子了。

在漫長數千年的帝王繼承過程中,有過類似謎團或是糊塗帳的都不在少數。再來看大家更熟悉的三國時代吧。這賣草鞋的劉備趁鎮壓黃巾起義的機會,開始依靠他是西漢初期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而開始了他的開掛人生。而幾年後漢獻帝在宮中接見了劉備後,只是因為拿來皇族族譜與劉備自我介紹的祖上十八代核對無誤後,就大喜出望地拜稱其為皇叔。

也不是說劉備就一定敢蒙人,但就憑能背得準確祖上十八代又姓劉來判斷,這也未免過於草率了。但實際上卻是反映了當時漢獻帝在皇室衰微之際猛然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時的心態:別管這個皇叔是真是假,只要對方承認漢室、匡扶漢室,又有什麼問題呢?同樣,回到我們前面所提到的《尋秦記》小說情節之中,登基後的秦王政認定自己是嬴氏後人,擔負繼承以及實際所做的都是嬴氏一族數百年來所夢想並堅持的統一大業,這事又有什麼分別呢?

不過,在血統無疑問時卻出現難題的事情發生在中國唯一女皇帝武則天的暮年時期,憑心而論,武則天稱帝期間的大周的確也能稱得上政治清明、國力昌盛。但是在其決定皇位繼承人時卻發生了難題,如果傳給自己的親生兒子,也就是她與李治所生的李弘,那麼政權相當於又重新回到了李唐手中。可是如果武則天要把皇位傳給她的侄子武三思,這又根本不可能得到朝中大臣之支持。

相對而言,西方王室是如何面對這種情況呢?實際上,西方的王室所遵循的並不是嚴格的子承父位的規則。歐洲最傳統的英國自17世紀確立君主立憲制後,就以立法的形式制訂了王位繼承法,其中與東方的最主要區別就是不僅男女皆可,而且還會把繼承權擴大到侄甥等人。

英國歷史上有兩個最著名的伊麗莎白女王,也就是1558年登位的伊麗莎白一世,還有1926年登位的伊麗莎白二世。伊麗莎白·都鐸(一世)雖然為了確保政權穩定而終身未嫁,但最終繼承她王位的是其侄孫詹姆士·斯圖亞特,也同時宣布歷史上的都鐸王朝的結束。好在西方人並不在乎這一點,只要符合王室繼承法,轉為斯圖亞特王朝也無妨。

第二個女王也就是當今的伊麗莎白·溫莎(二世),她所嫁的是希臘王子菲利普親王相當於中國的駙馬,而上個月剛剛通過的繼承人,也就是查爾斯王子,按東方的觀念,只是標準的希臘王室蒙巴頓氏的後人,換句話說,英國王室也將會在這次傳位之後,從之前的溫莎王朝轉為蒙巴頓王朝了。

其實東西方王位繼承中一直有一個隱藏的共性,那就是對於先祖政權的效忠,只是中國人會把其機械強硬地捆綁在姓氏之上,至少也要有一個改姓的儀式。後唐的創立者李克用原來是沙陀人,本姓朱耶,只是其父有功,從唐朝獲得賜姓為李。在後唐統一北方後,傳位的又只是自己的養子——沒有姓氏的邈佶烈,當然之後起了個象徵性的李嗣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