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監為嘲笑紀曉嵐,絞盡腦汁出一上聯,紀曉嵐的下聯把太監氣吐血

太監為嘲笑紀曉嵐,絞盡腦汁出一上聯,紀曉嵐的下聯把太監氣吐血

乾隆十二年,二十三歲的紀曉嵐參加鄉試,輕而易舉地考了第一名,也就是所謂的解元,很快就成為家鄉的名人。許多讀書人慕名而來,向他請教學問,甚至還有人找他簽名,門檻都快被踏破了,場面相當的壯觀,紀曉嵐也是非常的開心,被人追捧的感覺太爽了。

次年的春天,剛好趕上三年一次的會試,紀曉嵐帶上幾件衣服,裝了一些乾糧及銀兩,自信滿滿地踏上去京城的旅途。由於他老家是河北滄州的是,距離北京不是太遠,沒多久就到了地方,覺得離考試還有好幾天,就找了一家客棧住下。

以前沒有來過京城,而且紀曉嵐覺得,以自己現有的水平,就算考不中前三甲,金榜題名也肯定沒有任何問題,不需要再複習功課了,於是決定到繁華大街上溜達一圈,順便開闊一下眼界。幾天後,紀曉嵐在考試之前,因恃才傲物得罪了主考官,然後就被趕了出去,還未摸到試卷就落榜了。

經歷過這件事情,紀曉嵐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人不能太過高調,否則會吃大虧,忍一時才能風平浪靜,從此逐漸變得十分低調。此後的6年當中,因為父母的去世,需要在家守孝,紀曉嵐錯過了兩次會試機會,但並沒有絲毫的懈怠,一直在埋頭苦讀,終於在三十一歲時金榜題名。

不僅如此,他還在殿試中考取了二甲第四名的好成績,在所有參加殿試的考生中位居第七,因此直接被皇帝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可別小看了翰林院庶吉士,雖然同為進士,其他人很可能會派到外地做官,而翰林院庶吉士基本上是留在京城,一旦才華被皇帝所賞識,仕途之路肯定極為通暢,成為朝廷重臣指日可待。

此後的幾年當中,紀曉嵐一直在翰林院工作,雖然工作比較穩定,但紀曉嵐過得並不開心,不想讓才華被埋沒。俗話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之人,在乾隆皇帝五十大壽時,紀曉嵐的一副對聯讓皇帝龍顏大悅,不久後就得到了升遷,而且還跟著乾隆一起南巡。

當時乾隆身邊有一位老太監,他曾經讀過一些書,頭腦比較靈活,辦事也還算靠譜,乾隆也比較信任他,一些不是太重要的事情都交給他來辦。一年的冬天,乾隆讓紀曉嵐起草一份奏摺,然後就派太監去找紀曉嵐,看他有沒有完成,太監屁顛屁顛地去了。

結果太監卻看到紀曉身穿厚厚的大紅棉衣,看著一本破書,而且手裡的扇子搖來搖去,不是一般的能裝,就決定嘲笑一下紀曉嵐,絞盡腦汁想出一上聯,並大聲念出:「小書生,穿冬衣,執夏扇,一本春秋曾讀否?」紀曉嵐是何等的聰明,一下就聽出了太監的意圖,大笑著對著太監喊出一個下聯:「老太監,生南方,走北地,那個東西還在乎?」太監氣的臉都綠了,差點氣吐血,以後見到紀曉嵐都不敢抬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學界的9527 的精彩文章:

在沒有電的古代,古人晚上會做什麼事?答案令人意外
偶然發現一座千年古墓,墓中的這12個字,讓專家啼笑皆非

TAG:史學界的9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