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面前,衝上前的除了解放軍,還有醫生!
茄子口腔雲
10萬牙醫訂閱的齒科資訊平台
關注
2008年5月12日14點27分,四川一如往常。可誰又能知道,短短一分鐘後,許多人的生活將從此改變。
轉眼十年,新芽蓋上了傷疤,抽出更茂密的枝葉。十年前的地動山搖,十年後的已欣欣向榮。十年前的奮不顧身的軍人和醫生,十年後仍在默默奉獻著。
——汶川地震十周年
2008年5月12日,北京時間十四時二十八分零四秒......
僅僅在這之前,一切都還是那麼祥和寧靜,在東經103.4°、北緯30.9°的汶川縣,陽光明媚,煦暖的五月,正是這個近10萬人的小縣城最好的時候。
大街上車水馬龍,人們正在忙著奔向各自的目的地;
商場里,女人們正試穿著新上架的夏裝;
茶樓里,有人正悠閑地品著竹葉青;
田野里,金黃的油菜剛收完,農人正忙著收割剛熟的小麥,插著秧苗......
震前的汶川
陡然之間,大地搖晃不已,像小池塘里扔進去一塊大石頭,堅硬的大地像波浪一樣蕩漾不停!
高樓開始左右搖擺,越晃越矮,玻璃哐啷哐啷響著,一些房屋轟然倒塌
大量碎石從山坡上噴發出來,滾落下來的石頭勢不可擋,摧毀沿途遇到的一切東西。
恐怖的石流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最靠近爆發點的人還沒有看清周圍情況就已被衝擊波擊倒,並被隨後奔涌而下的數百萬立方碎石掩埋。
強烈的地震波以每秒3公里的速度一路撕裂開去,拋下一片片瓦礫,把一座座城瞬間夷為平地:
在大災大難面前,有兩種人必須沖在前面:
一種是穿軍裝的軍人!
武警部隊率先進入震中汶川;
濟南軍區「鐵軍」繞道夾金山、夢筆山進入汶川;
濟南軍區「猛虎師」進入青川;
成都軍區「紅軍師」等進入災區,海陸空和第二炮兵進入災區,近百名將軍在災區一線指揮抗震救災。
另一種則是穿白大褂的人。
北川醫院地震前原有醫生護士一百五十七人,地震後,只剩下了三個人!而災區其他醫院的一些天使們,雖然自己幸免於難,家人卻難逃厄運:或母親遇難;或父親傷殘;或孩子去世;或姐妹離散。據說有親人遇難的白衣天使,災區不下三百人!
汶川地震中,德陽醫院有一個護士,地震時丈夫不幸遇難,父母、孩子生死不明;而醫院樓房危在旦夕,幾百名傷員急需轉移。於是在電梯不能運行的情況下,身高不足一米五五、體重不足一百斤的她,竟把三十多個人高馬大的病人,從九層樓一層一層地背到了一層!
而此刻,全國各地的醫療救援人員也沒有閑著,他們正在緊急趕赴災區,爭分奪秒、日夜兼程,翻越秦嶺、跋涉蜀道。
由鄭州、焦作、新鄉、安陽、平頂山、洛陽六地市的130名急救人員和53輛救護車、1輛應急指揮車、1輛應急通訊指揮車組成的河南省首批赴四川汶川醫療救援隊正在急速趕來。
由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市鼓樓醫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南京市第一醫院、揚州市蘇北人民醫院、南醫大二附院五家醫院106名醫護人員組成的江蘇抗震救災醫療隊正在急速趕來。
由省直、中大、廣州、深圳、佛山醫療系統抽調組成的111人廣東醫療隊在道路阻斷的情況下,身背醫療器械和藥品,連夜步行數十公里,趕赴震中救援
其他地方的醫療救援隊正在急速趕來。
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手術,和其他救援人員一道,在極端困苦的條件下,把災民傷員生命從死亡線上一個又一個拉了回來。
這是四川省綿陽市中心醫院列出的,在該院參與救援的外援醫療隊
北川中學的廢墟里,女護士顧雲仙左手提著一袋血漿,右手和被扭曲的鋼筋、預製板埋著的17歲少年的左手緊緊握在一起。
5月12日汶川地震發生時,綿陽第三人民醫院24歲的顧雲仙正和男朋友在一起,她顧不上再談情說愛,馬上和同在醫院工作的男朋友跑到醫院,當天就作為醫院的緊急救災醫療隊奔赴重災區北川縣縣城。
汶川地震救援時,石俊楨與同事一起接生寶寶。
成都軍區昆明總醫院護士長石俊楨在5·12次日到達汶川後為一位急需生產的孕婦進行接生。地震期間環境特殊,醫療條件有限,石俊楨向其他醫院借葯後,做好了手術的準備。終於,10個小時後,孕婦成功生產。這個「地震寶寶」成為唐家山堰塞湖泄洪後第一個順利降生在醫療隊野戰醫院的新生命。
醫護人員蔡華撇下自己不到3歲的女兒去了災區,期間護理了一名小男嬰,當起"臨時媽媽"。
男嬰顱骨骨折,被一根斷掉的肋骨刺傷了肺部,造成呼吸非常困難,被安排在了一間單獨病室。9個月的小傢伙還未斷奶,便突然離開媽媽,完全無法適應。蔡華全權照顧,言行舉止間全是母親獨有的溫柔。作為第一批進入汶川的醫護人員,一頭扎進救災前線,當時她的女兒還不到三歲。
餘波穿越時光,始終回蕩心間
轉眼十年,換了人間
不能忘卻的回憶,讓我們更明白
生命的堅韌和生命的美好
時光荏苒,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
? end ?
編輯| 茄子君圖| 網路
▌本文內容來自網路,茄子君整理綜合,感謝原作者


TAG:口腔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