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汶川十周年,我們找到了九位曾經參與救援的晉城人!

汶川十周年,我們找到了九位曾經參與救援的晉城人!

GIF

很少有災難像汶川特大地震一樣如此牽動人心。

十年了,汶川已換上了「新裝」,山青水秀。

五月的風溫潤而柔和,

你佯裝我沒看到那傷疤,

我也佯裝只看到了你微笑的臉龐,

但這十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汶川記憶。

當年災情發生後,

晉城各界也參與到了救援行動中,

十年後的今天,

晉廣論壇獨家採訪了,

其中九位曾經前去災區救援的晉城英雄們!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川」越十年,

走進他們的記憶。

(文章很長,每個人的故事我們都不忍刪減)

高峰、秦雙江: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救人

高峰(左)、秦雙江(右)

雖不忍,但還是要把時鐘撥回到2008年那段山崩地裂、舉國悲慟的歲月。5 月 12 日 14 時 28 分, 四川省汶川縣發生 8 級強烈地震。5 月 14 日 16 時, 晉煤集團接到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緊急調令, 立即抽調精兵強將組建了一支38人的抗震支援救護隊。晉煤集團救護消防中心副中隊長高峰、秦雙江就是當年救護隊中的一員。兒子尚不滿周歲,秦雙江來不及安頓好妻兒就於當晚19時匆匆啟程, 星月兼程地趕赴災區開展救援。「有的隊員老母親還癱瘓在床,都是義不容辭地奔赴災區。」秦雙江說到。

1300 多公里, 救護隊晝夜兼程, 5 月 15 日 17 時抵達四川省廣元市,來不及休整就接到指揮部命令,趕赴綿竹市漢旺鎮進行工程搶險和人員搜救工作。沿途一片漆黑, 餘震不斷, 路上還不時有山石滾落……可隊員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救人!

16 日清晨 5 時, 已經兩夜一天沒有休息的救援隊員趕到了震的重災區——漢旺鎮。一到那裡, 高峰便被眼前的場景驚呆了, 「道路兩旁到處是倒塌的房屋, 幾乎沒有一處完好的建築, 街道上有幾百個安置災民的帳篷, 耳邊聽到的都是受災群眾在廢墟中呼喊著親人的名字, 還有撕心裂肺的哭聲。」

漢旺鎮標誌性建築物鐘樓上的指針永遠停在了14點28分,成為永遠定格的記憶

按照上級安排, 救護隊到青平山搶運火藥並幫助災民撤離下山。從山下到青平山火藥庫有 30 余公里的路程, 可通往山裡的路全部被山體滑坡的滾石所掩蓋, 救護隊不是在深谷泥濘中艱難前行, 就是在滾石林立的亂石叢中爬行, 飛石不時從山頂墜落。就在救護隊剛剛翻過一段山體滑坡的地段後, 突然發生了 6 級餘震, 頓時白煙四起, 岩體再次滑坡。隊員不同程度地受了傷, 但沒有人停止腳步,最終完成了搶運火藥的工作。

當提起井下救人和災區救人的區別時,高峰說「礦井的基本情況和地形結構我們基本都掌握,但是地震後的汶川地質結構發生變化,很多危險路段只能徒步通行。而且,倖存者往往都是被建築物掩埋的,越接近倖存者,越需要我們徒手清理解救。」

當年,救護隊在天池煤礦 1 號井展開搜救。但是進入礦區的公路大部分被泥石流埋住, 到處都是山崩地裂的景象, 車輛根本無法進入, 隊員們只能徒步前行。回憶起當天的情況,秦雙江說到,「時間就是生命, 早一刻到達就能挽救更多生命, 所以,當時我們決定開闢一條山路進入礦區。但大小餘震不斷, 不時有山體垮塌, 巨石不斷就從我們身邊滾下。」隊員們一路排險前進, 到達了天池煤礦後,在這片廢墟之下,繼續進行搜救。為了避免造成二次傷害, 隊員們徒手進行清理解救, 不一會兒, 大家的手指都出血了, 可是沒有一個人喊疼, 也沒有一個人停下來, 都爭分奪秒地與死神進行賽跑。

在綿竹市安監局家屬樓,隊員們憑藉多年的救護經歷,在一個垮塌的六層樓中,經過 30 多個小時的徒手挖掘, 成功解救出了一名八十多歲的老大娘。接著, 指揮部又命令救援隊馬上又趕往漢旺鎮第三人民醫院家屬樓進行營救。在那裡, 救護隊又解救出了一名受困者。

發現遇險人員,救護隊正在用斷線鉗斷開鋼筋

5 月 22 日, 救護隊又接到命令, 到漢旺鎮東方汽輪廠轉移大型精密儀器。東方汽輪廠的廠房有五層樓, 在大地震中雖然沒有倒塌, 但已成危樓, 樓外側到處可見裂痕, 15 台總價值近 3000 萬元的精密儀器全部放置在樓的第五層, 搬遷工作非常危險。一位老工人告訴隊員們, 放置在樓中的儀器, 是全國僅有的幾台汽輪精密設備, 一旦毀掉, 會給國家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救援隊總指揮劉進元聽罷, 向隊員們吼道:「就是豁出性命, 也要保住國家財產! 」說完第一個沖了進去。在搬遷過程中, 發生了多次餘震, 房頂的水泥碎塊「噗噗」直往下掉, 但沒有一個人退縮。冒著被砸傷的危險, 救援隊員手抬肩扛, 經過 10 個多小時的奮戰, 終於將精密儀器全部轉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在搶險救災十二天中, 救護隊遇到了幾百次的餘震,最高的一次餘震等級達到了6.3級。災區生活條件非常艱苦, 隊員們每天吃的就是速食麵、餅乾、火腿腸, 飲水也要限量供給。從沒有洗過一次臉、刷過一次牙。「晚上我們幾十個人擠在一個二十平米的帳篷里睡覺。為了儘快搜救被困群眾, 很多隊員甚至一天都顧不上吃一點東西, 困了就地打個盹,最長的一次我們連續四十八小時沒有睡覺。」高峰迴憶到。

5月15日至5月27日的十二個不平凡的日日夜夜,即使時隔十年後的今天,隊員們對當時的一幕幕仍記憶猶新,仍難以忘懷。採訪結束後,秦雙江說到,「當年就是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一心救人。但那十幾天的經歷改變了我們很多,生死面前無大事,我們比十年前更熱愛生活,尊重生命。

當年救護隊在災區一線救援的珍貴音像資料

張恩波:封存記憶,愛在心中

張恩波,2008年是武警某部一級士官,現任晉煤集團藍焰煤層氣公司團支部書記。

時間回到10年前的5月12日,那個初夏午後,四川汶川發生了8.0級大地震。張恩波當時隨軍駐紮在四川若爾蓋縣,當時他還在睡夢中,突然感覺帳篷在晃動,「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馬上保持待命狀態。」

地震災區道路損壞嚴重,地面救援部隊難以抵達,5月14日,張恩波所隨軍徒步挺進「孤島」茂縣,餘震頻繁,兩邊的滾石不斷,前進的道路可謂生死未卜。張恩波注意著腳下的亂石,更要躲避山上滾下來的岩石,艱難的向「死亡線」深處走去。通向茂縣的道路,已多處被山體滑坡掩埋,餘震不斷。腳下是滔滔江水,頭頂不時有石子落下,情況十分危險。有一次,他們剛剛通過一處滑坡路段,巨石就轟隆隆滾落,「石頭有一輛汽車那麼大。」

經過一天一夜的長途奔襲,張恩波隨軍成功穿越地震中的「死亡線」,抵達茂縣縣城,隨即展開救援,營救埋在廢墟下的受困人員。「當時現場太慘烈,戰士們都不忍心刨土。戰士們哭著扒開一片廢墟時,我們親眼看到一個母親保護著身下的兩個雙胞胎兒子,畫面定格的那一瞬間,太震撼了,戰士們的眼睛濕潤了。」

張恩波當時救一個7歲小孩子時,晃晃悠悠扶著孩子往外走,突然,一陣強烈的餘震,房屋牆壁倒塌,把張恩波的右胳膊給壓住了,簡單地包紮之後又重新回到救援現場,他說:「軍人身上扛得不光是軍銜,更是人民和責任。」

救援過程中,艱辛成為記憶,然而更難忘的還是村民的純樸和善良。「那時災民們很熱情,把家裡僅有的糧食煮來給我們吃。但按部隊規定,我們不能吃。有的災民,尤其是老年人很不理解,硬塞進我們嘴裡。」

望著如今湛藍的天空,也許是慘烈的記憶和身處的寧靜對比太過強烈,張恩波還是哽咽了。5.12對於他來說是一段不願提起的傷痛,那一段痛苦的記憶或許永遠不會消失,當救援回來後,我一個月內沒有睡過整覺,每天都會做夢。」如今,他選擇封存那段記憶,不輕易提及。

23歲那年的經歷賦予了張恩波的青春更飽滿的含義,有的故事,往往在回望中更加清晰;有些精神,往往經過時間的沉澱而愈顯珍貴。

雷俊梅:十年了,仍能清晰感受到那種悲痛

雷俊梅 ,2008年是晉城大醫院(晉煤總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現任腫瘤科主任

2008年6月10日,晉煤集團總醫院為赴地震災區救援的醫療隊舉行了歡送儀式,他們一行共10人赴四川綿竹,雷俊梅就是其中之一。醫療隊去的地方在綿竹郊區2號立交橋,那裡大概有800至900頂帳篷,約4000人,有2000多的建築工人,大多是南通人,主要工作是在馬路對面進行簡易房的搭建;1000多災民,多數是當地人;剩下的就是各種後勤補給人員及醫療救護隊。

作為醫生,見慣了生老病死,但面對天災人禍,內心仍是難以接受,痛徹心扉。所幸他們去時,已經基本結束了最困難的搶險工作,而他們要做的是生還者的保障工作。逝者已逝,醫生能做的就是讓生還者繼續活下去!

用鵝卵石和各種石頭將水稻田填起來,帳篷就搭在水稻田上,搭在河床上,水時常滲進帳篷。一日三餐自不用說,他們讓災民們先吃飯,有時沒飯了,冷水泡著速食麵就是一頓大餐。條件艱苦,但為了救援,一切都值得。

雷俊梅在為災民做檢查

雷俊梅告訴記者,她至今難以忘記的那時候遇到的一個志願者女孩,女孩是一名大學生,姐姐、姐夫和小侄子一家三人不幸被山體掩埋。家人遇難,內心的痛自然無法言說,但女孩堅強地選擇做一名志願者,去救助更需要幫助的人。十年過去,每一份傷痛、每一個故事都值得記憶,卻不願再提起。醫療隊撤離之前,隊員們在鎮上給孩子們買來了各種生活學慣用品,也將自己帶來的所有東西都留給了災民,大家僅剩下穿在身上的衣物。滿懷信念地來,輕輕地走,是他們的最大努力。

歸來後雷俊梅與同事緊緊相擁

雷俊梅說,10年了,還能清晰感受到那種悲痛。走時曾互相留下地址,中間收到過一封信,但後來汶川重建,當年的地址已經時過境遷,便漸漸失去了聯繫。經常在新聞上看到地震中那些孩子,如今陽光善良,心裡便有了一些安慰。

丁磊:突然想再回到戰鬥過的災區

丁磊,2008年是晉城廣播電視台新聞部記者,現任晉城廣播電視台房車頻道副總監。

2008年6月6日,大地震發生第25天,丁磊作為晉城援建隊的隨隊記者來到都江堰市安龍鎮。第一次親眼看到災後房屋垮塌、道路中斷、餘震不斷,滿目瘡痍的場景,「快到災區的時候,車上沒人敢說話,雅雀無聲,每個人都被現場的場景震撼了。」

作為手拿話筒肩扛攝像機的記者,丁磊要做的是架起家鄉親人和前線援建隊員的橋樑,「我覺得自己肩上擔著的是責任,要告訴家鄉人民援建隊員是多麼不容易,讓所有人的面孔通過電視能被他們的家人看到。」

丁磊在災區整理稿件

上午冒著高溫,丁磊和同伴穿梭在各個工地間,捕捉辛苦感人瞬間,中午加班剪輯,顧不上吃飯,下午又坐三輪車到十幾里外的鎮政府借用網路傳輸到晉城,異常艱難和不易,但對於丁磊來說,這些都不算什麼。在災區40天的時間,丁磊和同伴發回報道35篇,千里之外的晉城人每天都能通過他們的報道獲取來自災區一線晉城援建隊的消息。讓每一個晉城人都能切身體會到與災區心連心的感受。「作為記者,能夠參與這麼有意義的工作,我很有滿足感,這也是我作為一名新聞記者的光榮使命。」

丁磊坦言,「十年了,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能記住,但是去災區這件事情很多細節我都能想起來,這是我人生太深刻的記憶。」十年後的現在,丁磊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再去一趟都江堰,看一看曾經戰鬥過的地方,見一見當時那些人,他相信那些百姓一定也很惦念著當時的晉城援建隊。

侯玉貴:堅守對生命的承諾

侯玉貴,晉城市人民醫院病理科主任

災情發生後,侯玉貴主動請戰,他跟隨晉城市第三批救援隊赴災區進行醫療幫扶、災後防疫等工作。就這樣,當年55歲的他成為了當年醫療隊中年齡最大的隊員。侯玉貴說,這是醫務工作者的責任擔當。

雖然在隊中年齡最大,但沒有受到格外照顧,反而作為隊長的他要負責起隊員們的生活、工作中的一切事宜。雖然已經過去十年,但侯玉貴還是能夠說出在那裡發生的重大事件和工作細節。對侯玉貴來說,在災區工作的三個月是他一生銘刻在心,永不會遺忘的經歷。

經過了一天一夜的車程,醫療隊終於抵達了四川茂縣。隊員們不顧休息,在一處二層招待所里展開救援,夜以繼日地救治傷員。他們還常常背上藥品,自帶乾糧,爬山涉水為災民送醫送葯並開展義診。

「如果要問災區的生活苦不苦?說實話,真的艱苦。」侯玉貴說,「但是,當看到經歷過大災難的群眾臉上露出一絲笑意時,我們的心情也無法形容。他們真的堅強,從不和我們聊悲傷的事情。」不是歲月風乾了淚水,不是陽光消融著悲傷,是生命在奮鬥中堅韌勃發,微笑重回臉龐,生活更加美好。「他們堅韌的精神一直感動著我,參與過災區救援,才真正理解了醫生的誓言——健康所系,生命相托。」侯玉貴感慨道。

圖中左二為侯玉貴

十年很長,四川災區早已面貌一新;十年很短,災區的一幕幕仍在侯玉貴的腦海中回放。茂縣群眾們的四川鄉音尤在耳邊。「當年那裡的人們多熱情啊,醫療隊員買菜,他們都熱情得打折。」 豪爽的四川口音,真誠的笑臉,彼此一家親的情誼,至今溫暖著醫療隊的隊員們。

廢墟上一頓熱飯的味道,也讓侯玉貴回味至今。「我之前不吃辣,剛去那邊後由於氣候的問題,關節總是出現酸痛,所以也開始稍吃一點辣。」 侯玉貴回憶:「有次老鄉送來自己做油潑辣子,我們沾著饅頭吃都覺得香,後來愛上了那種又麻又辣的川味。」 在面目瘡痍的災區,那一瓶油潑辣子遠勝珍饈美饌,成為了侯玉貴終身難忘的慰藉。

在災區工作生活的三個月中,醫療隊共遇到了21次餘震,也曾下鄉義診路上遇到滾石滑落。然而,這一切的驚險經歷,侯玉貴的老伴是在他回家中時才聽說。「下鄉的時候手機經常沒信號,好不容易給家裡打個電話也是保平安,不說其他。」侯玉貴說到。

其實,不光侯玉貴,他的老伴也是報喜不報憂,獨自解決著家中的大小事務,不讓遠在災區的侯玉貴有後顧之憂。「回來後一進家門,我發現地板磚不一樣。才知道家裡的地板翹起破裂,老伴自己聯繫施工隊修好了。」

侯玉貴手機里保存著老友的手機號碼

汶川地震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我們不願去回顧悲愴,但卻從不曾忘記感動。在侯玉貴的手機里一直存著一位特殊老友的聯繫方式。他叫胡建明,是茂縣醫院的一名從事病理研究的醫生。當年在茂縣開展醫療救援時,他們成為了並肩作戰的同事,一起攜手幫助災民解決了無數的醫療衛生難題,十年後的今天,仍保留著一份非常特殊的友誼和感情。每隔一段時間,他們會打電話聊一聊,回憶往事,暢談難忘經歷帶給自己的種種影響和改變。「如果當年沒有選擇去災區救援,一定會成為我終身的遺憾。」從老友口中得知災區重建得很好,侯玉貴心裡的那份牽掛也就放下了。「希望有機會帶著老伴看看那裡的山川,真的很美。」

李慶峰:我只是盡到醫務人員的天職

李慶峰,2008年任晉城市人民醫院功能科主任,現任超聲醫學科主任。

十年時間匆匆流過,被大地震撕裂的家園傷口已經癒合,在地震中走出來的人也過著全新的生活。而晉城市人民醫院那支在災難面前搏鬥過的援川醫療隊,如今依舊平凡的照顧著每一位患者,只是在他們心裡,都有著一份關於地震的屬於自己的記憶,十年光陰,恍若隔日,作為親歷者的李慶峰迴憶著那段日子,仍然如此清晰……

李慶峰,當時任功能科主任,地震發生後主動要求前往一線,「沒多想,就是想到一線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幫助更多的生命!」2008年7月29日出發,經過兩天兩夜的長途跋涉,李慶峰一行到達茂縣疊溪鎮較場中心衛生院,他負責超聲檢查。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李慶峰到四川抗震救災,才體會到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進入四川境內,高速公路變成了蜿蜒的公路,沿途是墜落的山石,塌陷裂開的道路以及滑坡的泥土。

李慶峰覺得在災難面前,愛護至關重要。有一次快中午12點時,衛生院當時緊急送來一位搭建平板房而墜落受傷的村民李少林,患者左側胸部著地,疼痛難忍,李慶峰立即給他做了胸腹部的B超檢查,給予止血對症處理。但還需行胸部X光檢查確診,該院X光機不能使用,經患者家屬同意,由救護車轉運,李慶峰跟車到達松潘縣醫院,保證確診病情、安排住院後才放心下來,此時已到下午3時,他才覺中午沒顧上吃飯。

圖中左二為李慶峰

「每當回想在災區的事情,一切彷彿就在昨天。」李慶峰帶領隊員到閉塞的山區給當地老百姓進行體檢,天氣經常是烈日高照,溫度高達45度以上,但是再困難的環境,所有的人都沒有怨言,不顧路途疲勞抓緊給百姓做檢查。

8月31日,經過一個月的醫療救助,李慶峰正式離開茂縣,這一個月他為當地群眾B超檢查人次約500人,並培訓當地的醫生掌握常規檢查項目。作為實施災區災後醫療衛生重建任務的醫療人員,「我們沒什麼特別,我們只是盡到了醫務人員的天職。」

在茂縣李慶峰經歷了如火如荼的戰鬥歲月,「作為隊長,能和六名隊員一起並肩作戰,在災難面前挺身而出,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經歷,是我一輩子的驕傲。我難忘茂縣!」

郜慧青:用心去尋找需要幫助的人

郜慧青 ,2008年任晉城大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現任康復科護士長

512是護士節,正當她們過自己的節日時,得知汶川地震,郜慧青除了震驚、悲痛,更多的是迫切想要去第一線。地震發生後,她和幾個朋友商量準備自駕前往,之後知道了醫院會組織醫療隊前去,便在第一時間向醫院遞交了「請戰書」。

郜慧青說,那時候閆宏偉主任作為晉煤集團救護大隊赴川救災的隨隊醫生從災區回來了,人變得黝黑,話語也明顯少了。她在想,那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地方呢?災區使一個開朗健談的人變得沉默起來。

6月10日,總院為他們舉行了盛大的歡送儀式,許多送行的姐妹不知為什麼都哭了,他們一行共10人赴四川綿竹。

當時餘震不斷,路況極差,去綿竹的沿途可以看到毀壞的路面和路邊滾落的石塊。郜慧青回憶,當時路邊有計程車,是當地的老鄉:「我給你們帶路吧,謝謝你們來災區!」。那個時候,無關地域,無關年齡,無關性別,所有人只有一個目標,為災區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那時候的天氣極不穩定,時而大雨,時而暴晒。6月12日晚10時,外面下著小雨,一個老大娘從廁所剛出來,一個年輕的女孩馬上迎上去,為她撐過雨傘,護送回帳篷。一位又一位老人,被安全地護送,沒有人的時候,女孩便一個人靜靜地站在雨中。女孩說:「這兒的老鄉很自覺,為了保持帳篷區的衛生和清潔,老人們不管天氣有多惡劣,路有多難走,也要堅持到廁所方便。」為了保證老人們安全,她們幾個志願者排了班,每人兩個小時,專門在這裡護送老人回帳篷。她們自費來到災區,沒有固定的任務,她們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去尋找需要幫助的人和事。

圖中身著白色衣服彎腰者為郜慧青

如今,儘管已經過去了十年,但那時在災區發生的每一件事郜慧青都歷歷在目,「一想起這些就覺得很心痛,我時常會在心裡祝福那些曾經在災區遇到的人,希望他們現在過得幸福。」

呂建寧:救死扶傷,義不容辭

呂建寧 ,2008年任晉城大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現任神經內科主任醫師

呂建寧在醫療隊中主要負責對失去親人的倖存者們進行心理安撫,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每日還要進行巡診,量血壓、量體溫、換藥、發葯,記下帳篷號及人員的健康狀況。

失去親人的痛讓很多人都不願與人交談,他們常常躲在帳篷里不出來。為了幫助他們走出陰影,呂建寧和隊員們為災區人民唱歌跳舞,陪孩子們做遊戲。一點點走進,一點點安撫,一點點陪伴,最終和他們成為了朋友,打開了心扉。

圖中前排左一為呂建寧

那時手機充電不便,信號不好,工作更是滿滿的,很少有機會能給家裡保平安。家人怎會不擔心,呂建寧說,「醫生的使命不就是這樣嗎?救死扶傷,義不容辭。」十年後的今天,呂建寧已經不願意再過多的回憶當時的情形,「讓那些回憶深藏心底吧,越是經歷傷痛,才越是珍惜當下的生活。」

回憶不是為了重複傷痛

而是為了銘記過去和珍惜現在

這場災難帶來的悲痛

從未被忘卻

而我們需要做的

是振作起來

為更加美好的明天奮鬥

十年

沒有不可逾越的過去

沒有不可抵達的未來

【完】

你有哪些關於汶川地震的記憶

歡迎留言分享給大家

編輯:岩石花

來源:晉城廣播電視台新媒體中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聚焦晉城 的精彩文章:

TAG:聚焦晉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