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三步降噪法,打造完美照片

三步降噪法,打造完美照片

拍攝照片,噪點總是無法避免。除了前期使用更好的相機、充分曝光、多張堆棧等等,後期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利用軟體對照片進行降噪。

今天分享的「三步降噪法」,可以在盡量保留細節的情況下,對照片進行比較精細的降噪。

照片中的噪點一共分為兩類:顏色噪點和明亮度噪點。

顏色噪點,指的是照片中本來單純的色彩區域,出現的五顏六色的雜色塊。比如下圖中,原本灰白色的雲海中,有大量的紅綠藍色的色斑。

明亮度噪點,指的是照片中本來亮度一致的地方,出現的斑斑點點、亮度不一的灰色顆粒。比如下圖原本應該很柔順的雲海,裡面卻是各種嘈雜的顆粒。

降噪,屬於修補前期的「錯誤」,一定要在後期處理的一開始就進行。

因為各種降噪演算法,在未經任何處理的原片上,識別噪點的準確度最高。如果經過各種銳化、提亮、加強細節處理之後再降噪,噪點已經被強化,細節也是被污染,就難以分辨這到底是細節,還是噪點了。

下圖是一個比較誇張的例子,我在使用詳細提取、色調對比、以及銳化之後,再想用Dfine 2插件降噪。此時噪點已經強化的非常厲害,專業的降噪軟體也無能為力了。

我在不斷的後期研究和實踐中,特別是學習了Jeff Wu老師《野性之美:野生動物攝影手記》書中談到的兩套傑夫流程之後,慢慢的形成了一套比較固定的後期降噪方法,因為一共分三個步驟,所以這裡稱為「三步降噪法」。

1.Lightroom/ACR全局降噪

前面說過,降噪要在後期的一開始進行。由於ACR和Lightroom中,軟體內部的運算順序是固定的,和我們的操作順序無關。(也就是說,無論我們在軟體面板中是先銳化後降噪,還是先降噪後銳化,渲染圖片的時候Lightroom總是會先運算降噪,再計算銳化。)而且提亮陰影、加強清晰度等Raw操作,會讓一些噪點更加明顯,所以降噪最好在這些步驟之後進行。因此第一步全局降噪,一般放在Raw處理的最後進行。ACR和Lightroom中的降噪工具,在細節面板中。打開細節面板,會發現軟體默認已經進行了強度為25的顏色降噪。

「顏色」滑塊控制了顏色降噪的強度。如果我們把顏色滑塊減少到0,會發現五彩斑斕的顏色噪點非常明顯。

默認的25數值,適用於95%以上的圖片。

如果我們把「顏色」數值提高的100,會發現方框中的一些細微顏色,全部被抹平了。因此顏色降噪的強度並不是越高越好,一般25-35之間足以。

「顏色細節」滑塊,控制了顏色降噪運算的閾值,默認數值50適用於大部分情況。增加「顏色細節」數值,顏色降噪的閾值提高,更多細節會被保留,當然不少噪點也會成為漏網之魚。

降噪的原理,是在噪點周圍採樣,進行平均和模糊。「顏色平滑度」滑塊,就控制了顏色降噪運算時平均程度,默認的50數值也是大部分情況的最佳預設。比如這張照片,如果我把「顏色平滑度」滑塊從默認50左拉到0,你會發現降噪的結果不夠平滑均勻,還是紅一坨青一塊的。

「明亮度」滑塊,控制了明亮度降噪的強度。

「明亮度」滑塊默認是0。一般要適當的提高數值。

假如右拉滑塊到100,我們會發現整個照片噪點是沒有了,但是已經模糊的跟水彩畫似的。

這張照片,「明亮度」滑塊調整到30左右比較合適。

為什麼是30呢?因為這是三步降噪法的第一步,我們的目的是給整張照片一個基礎的降噪。所以這步的核心,就是要保留照片中最微小的細節。因此在調整「明亮度」滑塊的時候,我們可以放大圖片到100%甚至200%,觀察照片中的一些微小細節,比如暗淡的星星,人物的毛髮,遠處的紋理等等。

這張照片,我觀察的是紅框處,遠處摩天大廈的玻璃窗邊緣。如果降噪過度,這些摩天大樓的玻璃細節,就糊成一團了。在強度30左右的時候,這些細節任然還在,同時照片得到了一定的降噪。

下面的「明亮度細節」以及「明亮度對比」滑塊,和「顏色細節」、「顏色平滑度」非常的類似,一般我也是保持在默認的50和0這兩個數值。

第一步,ACR或者Lightroom中對Raw文件的降噪,其核心,是要在降噪的同時,保留住照片中最小的細節。因此這張圖片的天空和水面,噪點依然明顯,需要在後面進行進一步的局部降噪。

2.Nik Dfine 2局部降噪

第二步降噪,我們使用專業免費的插件 - Nik Dfine 2。關於如何下載這個插件,以及Dfine 2的詳細說明,可以參考我以前的教程《比PS更好用的降噪神器 - Nik Dfine 插件》。這裡菜單欄點擊「濾鏡 -- Nik Collection -- Dfine 2」打開Dfine降噪插件。

Dfine插件會自動分析照片,然後進行降噪。

這張照片我覺得雲層中的對比度噪點(明亮度噪點)還是比較明顯,所以把「對比度噪點」的強度從100%提高到了130%。

上面說過,這一步的降噪,主要是針對天空、水面等噪點比較明顯的區域。而建築等細節豐富的地方,降噪工作在第一步全局降噪就完成了。第二步降噪,是局部降噪,主要針對天空、水面、牆壁等大塊純色、噪點會比較明顯的區域。

3.蒙版抑制噪點再生和輸出降噪

經過ACR的全局降噪,和Dfine2的局部降噪,照片的降噪工作基本完成,之後的主要任務,是不讓噪點重新顯現出來。在進行細節提取、色調對比、暗部提亮、增加質感、銳化等等後期操作時,會凸顯出很多原來不可見的噪點。因此在做這些步驟時,一定要結合蒙版等局部工具,不讓他們影響到天空等純凈部分。

比如下圖,經過細節強化、銳化等後期處理,天空中的噪點又比較明顯了。

因此我建立了一個亮度蒙版,把上述操作局限在建築的亮部細節中。這樣建築的暗部,以及天空水面,就不會受到影響,增加噪點。

如果這些操作,必須施加在天空水面上。那麼我們在最後輸出照片前,還可以再做一個局部的輸出降噪。

配合蒙版的白色部分,輸出降噪主要應用在大片純色區域,使得天空水面的噪點在成片中不明顯。同時蒙版的黑色部分,使得輸出降噪沒有(或者很少)應用在細節多的建築上。

以上就是「三步降噪法」的全部步驟,從全局到局部,甚至不同局部用不同的降噪強度,適用於需要精細處理的照片。普通的旅遊圖片,一般直接ACR或者Dfine一步降噪即可。

總結

1. 噪點分顏色噪點和明亮度噪點,降噪要在後期的一開始進行。

2. 三步降噪法的第一步,是在Camera Raw處理的最後,用細節面板進行初步降噪。一般只提高「明亮度」滑塊即可,其他保持默認。這步的核心是要觀察照片中的微小細節,保證最小細節不被降噪抹去。

3. 三步降噪法的第二步,是在Photoshop中,使用Nik Dfine2插件降噪,同時配合蒙版或者控制點,把降噪局限在天空、水面、前景等噪點更明顯的區域。

4. 三步降噪法的第三步,是在後期銳化、細節提取、對比強化等過程中,使用蒙版對純凈區域進行保護。或者在輸出前,再對噪點過多的地方局部降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攝壇 的精彩文章:

簡單五步,教你玩轉高逼格日系小清新!
簡單4招 究竟如何在白天拍攝出流動的雲

TAG:攝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