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藝現場:新書推薦如歌德一樣思考人生,杜甫一樣追問世人

文藝現場:新書推薦如歌德一樣思考人生,杜甫一樣追問世人

關注一下,更多精彩等著你!

一周書新書推薦

a week of new book recommendations

01

issue

藏語歌曲

曲爾甲

00:00/04:05

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兩名工人因盜竊工廠的發動機而被捕,隨後越獄,一人被抓後判處死刑,一人亡命天涯,被獄警追捕了多年。警察追捕越獄逃犯的情節在文學史上並不罕見,在「追」與「逃」、「警」與「匪」、「正」與「邪」的通俗故事框架下,能夠容納千奇百怪的內容實驗。在《借命而生》中,作者石一楓選擇在這一框架內融入的,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在當下中國切實的生活經驗。在飛速變遷的複雜背景下,追捕者與被追者的命運緊緊地交疊在了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刻板印象中水火不容的正面角色與反面角色,這部小說中的警察和逃犯卻都擁有著一套共同的價值觀與信念:做一個「好」人。他們是對手,也是同類,他們在生活的同一片水火中掙扎,並一步步在「對手」身上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意義——這或許正是標題「借命而生」希望體現的。在《借命而生》之前,石一楓已憑藉《世間已無陳金芳》和《紅旗下的果兒》等作品收穫了一批文學粉絲,他對這個大時代里的小人物的描繪與感觸細膩而精準,每個故事中都或多或少有我們自己的形象和經歷,倒映其中,影影綽綽。

—02—

GIF

《悲歡的形體》

許多人初次見到「馮至」這個名字,是在里爾克、歌德和海涅的詩集封面,身份是譯者。作為詩歌翻譯家,馮至一直以優雅、精準和浪漫著稱。這些譯作毫無疑問對馮至本人的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東西方的兩種詩歌傳統的共同影響之下,馮至自己的詩作中有一種「雕塑般的語言,雕塑般的沉靜、質樸和空間感」(黃燦然語)。

—03—

GIF

薩拉·沃特斯(Sarah Waters)以書寫維多利亞少女的同性戀愛故事出名,例如前作《輕舔絲絨》中的娼妓傳奇,以及《荊棘之城》中女僕和小姐的私情。但從眼前這本《小小陌生人》里,讀者將看到一種截然不同的內容:一個老式的、平鋪直敘的驚悚故事。故事發生在一座昔日曾經十分輝煌、現在卻頹勢難挽的莊園里,曾經顯赫一時的家族也只剩下三個成員住在其中。在這座破敗的莊園里,各種各樣驚悚的「鬧鬼」故事輪番上演。

小說的敘述者是一位醫生,他並非詭異故事的親歷者,因此講述起來如同蒙著一層水霧。沃特斯希望在這部小說里表達的,絕不僅僅是故事的驚悚情節,而是試圖描寫戰後英國社會的階級亂象以及貴族傳統的傾頹。醫生作為階級差異的親歷者,在窮人和富人之間的鴻溝中作為「局外人」生存,這讓他擁有了更加敏感的敘事角度,也無疑讓整個故事立體了起來。

—04—

如今,生活在上海的人,恐怕已經沒有幾位不知「魔都」一詞了。對於其他地域而言,一提「魔都」,我們也會自然而然聯想到滬上的燈紅酒綠,聯想到匆匆行走的眾生男女以及他們穿梭其間的水泥叢林。然而,這一對上海的指代和稱呼,卻是上世紀20年代由日本作家村松稍風在不經意間創造的。在當時,上海是連接中國與海外的重要樞紐,是一座站在東西方交匯點上的城市。在他看來,上海的「魔性」正來源於此:東西方兩種幾乎截然相反的文化的碰撞,讓上海呈現出了一幅混沌疊合、明暗相交的圖景。

村松梢風1923年從長崎乘船到上海,他說,「說起我上海之行的目的,是想看一下不同的世界。我企求一種富於變化和刺激的生活,要實現這一目的,上海是最理想的地方了。」 據考證,在1923年至1932年間,他前後六次拜訪了這座中國沿海都市。在他眼中,上海的「明亮」之處在局部商業和娛樂業的繁榮,而在霓虹燈照不到的地方,陰暗之處和藏污納垢的混沌之地亦有存在。這本一個世紀之前日本人寫「魔都」的書,或許會為我們提供一個觀看這座都市的新視角。

—05—

今天,我們所談論的「性」,顯然已經不同於古希臘時期的「柏拉圖式愛欲」,而弗洛伊德和福柯回顧與批評以往性理論時的時代,也已經和我們當下生活的世界相隔甚遠——在弗洛伊德和福柯的時代,未結婚而同居生活、公開自己同性戀身份、通過手術改變自己的性別、雙性戀和性虐等話題極少進入公眾視野。然而,在性觀念發生了極大變遷的當下,社會學研究對性、文化、社會的批判性綜合思考依然並不多見。

在《性慾和性行為》一書中,作者福爾克馬·西古希(Volkmar Sigusch)對這性慾和性行為兩個話題進行了系統的理論批判。西古希是世界上最知名的性學家之一,同時也是德國性醫學的開拓者和批判主義性科學的創建者。在書中,他帶著一種探討哲學話題的細緻感,提供了對當代各種性形態的深刻觀察,並探討了社會、文化和團體的變化如何具體地對每個人施加了影響。

—06—

降落

對於馬克思,我們似乎已經談論得足夠多了:在課本里,在課堂上,在運動中。但對於馬克思其人,我們好像又談論得太少了,以至於很多人對這位德國思想家的印象僅僅停留在書本上的大鬍子肖像照,和那些模糊的符號與主義。在那些令整個世界為之一振的理論背後,在種種歷史的宏大敘事背後,在各種紛繁不休對馬克思主義的爭論背後,馬克思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經歷幾乎被忽略——而理解一位思想家的生平經歷,正是真正進入其思想的重要切入口。

《愛與資本》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在書中,我們可以通過馬克思與燕妮、恩格斯及他的女兒們的書信中看到一個更加立體的馬克思:他同樣會為經濟發愁,會嘲諷自己敵人,會和當時的普通工人階級一樣借錢、賒賬、去當鋪。但可貴的是,在困頓潦倒的生活中,他沒有選擇苟且或沉默,而是依然大聲疾呼,嚴肅甚至痛苦地思考著他所負擔這個世界。

—07—

GIF

許多人會試圖和趴在沙發上的貓或狗對話,並且相信它們的叫聲表達著某種意義,但很少有人會對陽台上的植物做同樣的事。在我們的印象中,植物似乎始終都是沉默的旁觀者,在人類生活的背景中兀自枯榮。植物是否擁有自己的交流方式和信息系統?在它們看似獃滯和靜止的表面下,是否有一陣陣暗潮正在涌動?它們是否在原始森林中悄悄運營著一個組織嚴密的樹木社會?

在《樹的秘密生命》一書中,森林研究者彼得·渥雷本(Peter Wohlleben)提出,樹也會表達,只不過是通過一種安靜的方式:氣味。正如人的荷爾蒙,樹也擁有一套神秘的氣味語言。例如非洲的金合歡樹被長頸鹿啃食時會釋放出一種警示氣體,向鄰近的金合歡樹傳遞信息,因而得到警訊的樹木會迅速分泌毒素來回應。不僅是高大的樹木,灌木、草本植物甚至可能所有的植物都會用這種方式進行交流。除此之外,渥雷本還在書中提到,樹木甚至擁有不同的「性格和作風」。當我們下次在森林中漫步,或許會由此展開更加豐富的遐思。

GIF

如果你也是只刺蝟

請擁抱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公子高端金融智庫 的精彩文章:

TAG:楊公子高端金融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