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打臉:是時候揭開「量子飲粒」的真面目了!
最近,市場上出現了一種新型保健食品——量子飲粒。清腸、減肥、排毒、養顏、排油、護肝、醒酒...現代人最焦慮的各種健康問題,它宣稱幾乎都能治療...
(本文轉自防騙大數據:FPData)
正文共:2210 字
閱讀時間: 6 分鐘
雲無心 | 食品工程博士
「量子」是現代物理學中的一個概念,跟食物和飲料八杆子打不著。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保健食品資料庫中,不管是輸入產品名稱「量子飲粒」還是對應廠家的名稱來進行檢索,都沒有任何結果。在中國,保健食品需要經過審批才可以上市銷售。食葯監總局的資料庫中檢索不到,是否意味著它是一種非法產品?
且不論它是否合法,它是否具有宣稱的功能呢?我們從它的主要成分說起——褐藻寡糖、銀耳多糖和「純植物萃取超微飲粒」。
褐藻寡糖就是一種低聚糖,沒有什麼超出同類的特殊功效
褐藻是一種海藻。海藻中含有各種多糖。多糖是單糖通過不同的方式連接而成的大分子。理論上說澱粉和膳食纖維都是多糖,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多糖往往指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的大分子碳水化合物。它們跟膳食纖維沒有明確的區分,在多數語境下說到多糖,往往是探討它們對於人體的「生物活性」;而說到膳食纖維,通常是作為「營養成分」。
「寡糖」也叫「低聚糖」,是幾個單糖分子結合而成的產物。它跟「多糖」的關鍵區別就是所包含的單糖分子個數不同。不同的寡糖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有一些寡糖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但在人體腸道內可以被「好細菌」代謝,代謝產物有利於人體健康。這樣的寡糖被稱為「益生元」,比如廣為接受的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等等。
所謂的「褐藻寡糖」,就是用特定的降解方法(比如高酸高溫水解或者酶降解)把褐藻多糖切成小段的產物。在一些研究中,褐藻寡糖也顯示了「可能的益生元活性」。(本文轉自防騙大數據:FPData)
不過,它也就是一種低聚糖而已,並沒有顯示出比別的「益生元」特別的地方,甚至科學證據也不像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那麼充分。
銀耳多糖有一些「活性」證據,但在多糖中談不上有突出的表現
銀耳多糖是一種真菌多糖,保水性能好,經常被用於化妝品。
作為多糖,它對身體有著和其他膳食纖維同樣的作用,比如增加飽腹感而不產生熱量、減少血糖波動、帶走一些膽固醇等等。不同的多糖有著不同的「活性」,所以這些年來關於多糖的研究一直很熱門,每年都有大量的論文發表。銀耳多糖作為其中的一種,有一些證據,但談不上有突出的表現。
關於真菌多糖,騰訊全民較真之前發布過一篇文章《真菌多糖,是神奇保健品、藥品還是營銷騙子》,感興趣的讀者不妨點進去參閱。
「超微飲粒若葉」完全是堆砌時髦名詞
「量子飲粒」的第三種主要成分是大麥若葉的「超微飲粒」。在營銷文案中,一會兒說是「萃取超微飲粒」,一會兒說是「採用進口先進的低溫乾燥及超微粉碎技術,儘可能多的保留原料中所含的各種活性營養成分」。實際上,「萃取」和「超微粉碎」是很難、也沒有必要同時使用的技術。
萃取是用溶劑提取出固體中的可溶性成分,而超微粉碎是把固體粉碎到極細的顆粒。萃取只能得到可溶性成分,不可能「包含了大麥若葉中幾乎所有營養元素」;而超微粉碎之後再用萃取,幾乎無法實現液體和固體的分離,萃取也就沒有什麼意義。寫營銷文案的人或許只是堆砌了一堆時髦的名詞,但是並不知道那些名詞是什麼意思。
顯然,這一成分是對「大麥青汁」的「高科技升級」。大麥青汁是起源於日本的一種時髦產品,宣稱有種種功能。而它的產品概念,又是來源於美國的「小麥草療法」。該療法是美國人安·威格莫爾創立的,依據是《聖經》,「安大師」認為「吃草可以治病」,喝小麥草汁能讓血液中的氧含量增加,還能清除毒素。
小麥草療法在美國曾有不少追隨者,也有一些科學家對其功效進行過研究。不過至今都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證據,也就只能是一種「功能靠腦補,證據靠相信」的替代療法。簡而言之,它類似於張悟本的「綠豆療法」。
「低溫乾燥」和「超微粉碎」都是現代食品加工技術。低溫乾燥能夠減少溫度對熱敏成分的破壞,而超溫粉碎可以把固體變得更細,改善固體食物的口感,但它們都不會產生新的營養成分。
量子飲粒宣傳的功效,都站不住腳
量子飲粒宣稱:「富含的過氧化氫酶具有很強的分解酒精的作用,經常服用,會使體內儲存足夠的過氧化氫酶,這樣,不善喝酒的人也會增加酒量」。這是缺乏科學常識的囈語。首先,過氧化氫酶的作用是分解過氧化氫,而酒精是乙醇,對過氧化氫酶完全無感。其次,酶是蛋白質,產生酶活性的基礎是完整的空間構型。即便是量子飲粒中含有什麼酶,吃到肚子里也會被消化,不會再有催化活性。
至於其他的「排毒」「排油」,本來就不是科學術語,只是商人們炒作出來的營銷概念。人體不需要「排毒」「排油」,也沒有任何食物能夠「排毒」「排油」。
所謂「葉綠素被稱為『綠色血液』」,其實只是安·威格莫爾的一個比喻,並沒有任何科學依據,所謂「跟人體內紅細胞的結構十分相似,具有幫助造血、清理毒素、殺菌除臭等作用」,就更是信口開河了。而且,即便葉綠素對於健康有好處,人體可以從任何綠色蔬菜中獲得,完全用不著從保健品這種「量極其少而價格極其高」的途徑來攝入。
這個產品的優點,或許只是「無害」
從產品組成來看,不管是褐藻寡糖、銀耳多糖還是大麥若葉,都是無毒無害的食品成分。把它們作為正常食譜的一部分,也能夠提供一些膳食纖維、礦物質和維生素能成分。(本文轉自防騙大數據:FPData)
不過,這些成分在許多蔬菜水果中都天然存在,而且價格便宜量又足。這個產品的實質,就是把一些平常的食品成分包裝成保健品,再堆砌一堆科學術語去忽悠消費者。所以,不要被那些所謂「高大上」的宣傳所欺騙!


※專家:1040傳銷的人出來後,如何面對困境?
※11城市上榜「傳銷重點整治城市」,知恥而後嚴打!
TAG:防騙大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