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淺談清代康熙畫琺琅

淺談清代康熙畫琺琅

銅胎畫琺琅又稱「洋瓷」「廣琺琅」「琺琅畫」,是西方技法傳入我國的產物。畫琺琅製作時,先在銅胎上塗一層白色釉料,燒制後再用各色釉料描繪不同圖案,並二次燒制而成。由於琺琅彩釉料的特殊性,令畫琺琅色彩絢麗富有光澤,且耐腐蝕耐磨損,可歷經上百年而光澤依舊。 銅胎畫琺琅技法起源於15世紀中葉歐洲比利時、法國、荷蘭三國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區。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平定台灣以後,海禁開放,東西貿易交往愈發頻繁,西洋製品開始大量湧入,西方的畫琺琅便是此時由廣州等港口傳入中國的。因其從西方傳入而外觀似瓷,故俗稱為「洋瓷」;又因在廣州傳入後就地設廠研製,宮中又稱其為「廣琺琅」。 中國開始製作銅胎畫琺琅始於康熙時期。康熙三十二年擴充內務府造辦處,將琺琅作設為治器作坊之一。現已證實,畫琺琅至遲於康熙三十年即在宮中試燒成功。但是此時的琺琅由於技術尚未成熟,成品釉色黯淡無光,色釉突出器表,是早期開創階段的特徵。康熙五十五年後,造辦處開始徵召民間及國外琺琅匠人入宮,如潘淳、楊士章等。特別是康熙五十八年法國人陳忠信來京指導之後,畫琺琅的製作進入成熟期,燒制出一批佳作。

下面列舉幾樣以供分享

清 康熙 畫琺瑯荷花水盛

清 康熙 畫琺瑯花卉小盒

清 康熙款 銅胎琺瑯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他六歲登基 青年就平定三番 收復台灣 身高據說只有一米五
康熙皇帝那些參與奪嫡的兒子們都是些什麼下場?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