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實現教師性別適度平衡還任重道遠

實現教師性別適度平衡還任重道遠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近期發布的「教師職業中的性別失衡」主題報告顯示,該組織各經濟體內,教師職業「嚴重的性別失衡,女性教師在教師隊伍中的比例不斷增加,從2005年的61%增加到2010年的65%和2014年的68%。」報告指出,令人擔心的是,這種差距未來還可能會繼續擴大。(5月9日 人民網)

多年來,中小學教師群體中陰盛陽衰現象在全國範圍內十分普遍,且越往基層越明顯。尤其在一些小學,幾乎都是清一色「娘子軍」。而男女教師性別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待遇地位偏低。相比公務員、金融等職業,教師的工資不盡人意,教師的收入和地位無法滿足男性養家糊口的角色規範,對男性的吸引力正在降低。很多農村男教師甚至面臨結婚難的問題。國務院、教育部出台的意見法規中多次提出,「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但在很多地方實施起來,依然存在偏差,難以落實。

缺乏職業成就感。相對女性,男性做出成就的慾望更為凸顯。而現實教育很難讓男教師實現自己的教育抱負。於是通過考公務員、考研等途徑逃離學校。比如,前些年有媒體報道某地區100名年輕男教師集體轉行當警察就是有力的佐證。報道中高中教師劉剛力表示,對自己教師職業的未來也失去信心,可能隨時跳槽。

招錄製度對男生不利。由於女生在語言表達和親和力等方面更有優勢,在面試中更容易獲得評委的青睞,獲取高分。導致本來報考人數就不多的男性考生被錄取得更少。

有資料顯示,男性的性別形象傾向於積極進取、聰明頑劣、有能力等;而女性則傾向於順從、缺乏競爭意識、認真、富有愛心等。教師性別過度單一化,不利於孩子的勇氣、膽量、寬容等意志品質的培養。還會讓一些男生缺乏「陽剛之氣」,影響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實現中小學教師隊伍從陰盛陽衰到適度平衡可謂任重道遠。除了國家層面強有力的政策法規,更需要各地政府部門把如何吸引更多男性投身中小學教育作為重要課題,想辦法落實好中央有關意見精神,切實提高教師的地位待遇。一是儘快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改進績效考核辦法,使績效工資充分體現教師的工作量和實際業績。二是開展多種活動,加強教育宣傳,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著力提高教師的社會認同感。同時,要通過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完善職稱評聘機制等,引領教師專業成長,使他們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另外,各地要調整改革招考制度,降低對男教師的招聘標準。比如,福建等地在師範招生指標中設定男生名額或比例,確保生源中性別比例合理的舉措值得借鑒。同時,高校對報考師範專業的男生在錄取分數上可適當優惠,以吸引更多的男生報考、就讀師範院校。

文/劉傳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網 的精彩文章:

探秘中國自主品牌博覽會:各地都亮出了哪些「名片」
聖湘生物入選中國生物醫藥領域最佳投資案例TOP10

TAG: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