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曾」度玉門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曾」度玉門關

看月牙灣下的淚光

在絲路之上被遺忘

— 敦煌 ·2018—

盛唐詩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會忽悠

他們能把沒見過的寫的跟見過似的,

見過的寫的石破天驚、如聞鬼神。

尤其是邊塞詩人,

他們的詩中無不體現著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但是這些詩人中,除了高適做過大官,

其他的似乎在仕途上都不順暢。

盛唐邊塞詩人的另一特點,

是喜歡寫軍旅題材。

他們的詩中壯闊宏大的戰爭場面佔了很大比重,

可實際上,除了岑參等有過很長時間的軍旅生涯外,

很大一部分人並沒有真正體驗過從軍生活。

王之渙塑像

王之渙,就是這樣一個人。

他即沒有做過大官,

也沒有直接證據證明他參過軍。

可是,他寫的《涼州詞》,

卻並譽為唐絕句壓卷之作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寥寥數語,幾句白描,

卻將大漠的荒涼壯闊表現的淋漓盡致。

一句「春風不度」,

大約是玉門關外寂寥景象最生動的體現。

敦煌月牙灣

只有盛唐,這樣千古難尋第二的盛世,

才能賦予詩人們如此浪漫豪邁的情懷。

但是,拋開情懷不講,

當年的玉門關外,

是否真如王之渙所寫那樣,

春風不度,荒涼寂寥呢?

玉門關遺址

也許,我們應該走進歷史去看一看,

如今這神秘、超然的塞外城池,

當年又是怎樣一番面貌。

絲綢之路烽火台

玉門關,與陽關毗鄰,

靜靜守護在塞外沙漠中。

玉門與陽關,守護著涼州、沙洲

涼州,即甘肅武威,自不必講,

作為雍涼文化的中心,

曾經有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大涼在此建都;

而沙洲,即今敦煌,

也曾作為河西走廊的終點,

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十分繁盛。

敦煌莫高窟景景區一角

和所有遭受磨難的國土一般,

那些記載著我們輝煌過去的文明遺迹,

在荒蕪的大漠深處,

艱難而又堅韌地殘存了下來。

敦煌,以一片片廣袤無垠的黃沙,

以一處處布滿傷痕的殘垣,

隱晦地告訴我們,

這裡,也曾有過先輩們艱辛而光榮的足跡。

夕陽下的大佛

漢武帝元狩二年,即前121年,

漢軍大敗匈奴,在武威和酒泉地區,

設立武威郡和酒泉郡,

又修建酒泉到玉門間的長城,

玉門關與陽關當在此時建立。

敦煌,這座深處荒漠的邊陲小城,

正式登上歷史的舞台。

陽關舊址

在漫長的歲月當中,

敦煌都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咽喉。

張騫開闢絲綢之路,

往來的商賈、僧侶、使節,

使這座小城在長達千年的時間內,人跡不絕。

一時之間,敦煌成為「華戎所交,一都會也。」

駝隊

而後,無論中原如何紛爭,

敦煌,這片荒漠中的處子,

始終靜默不語,靜觀塵世浮沉。

前涼等五朝在涼州建都,

敦煌也在世事的更迭中,

按著自己的步伐朝前行進。

大漠中的客棧

中原躲避戰亂的宿儒與百姓,

帶來了先進的文化與生產技術。

前秦建元二年,

樂尊和尚在三危山下鑿出第一尊佛像,

敦煌文化中最神秘、

最超然的莫高窟文化,從此發端。

莫高窟九層樓

莫高窟,作為世界規模最大,

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

歷來被各朝統治者所重視。

前秦以降,

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各朝,

都對莫高窟有過修補或興建。

說起莫高窟,最著名的大概就是飛天壁畫了。

飛天

飛天形象,實在是中國神佛文化中的一個異類。

在敦煌莫高窟出現在世人眼中之前,

我們從未見過如此長袖飄飄,輕靈歌舞的神佛形象。

在中國本土的神話體系中,

能飛騰的仙神,要麼長了翅膀,

要麼就要依靠雲彩。

然而飛天自由輕靈,飛騰時有雲霧繚繞卻又不依靠雲彩,

這種新奇而又神秘的形象,

使其成為了敦煌文化的一個標誌。

飛天壁畫

莫高窟另外一處比較奇特的景象,是泥塑彌勒。

這尊彌勒佛像,是莫高窟最大的佛像,

也是中國現存的第二高大佛。

但令人驚奇的是,

這尊大佛不同於一般的天冠彌勒和大肚彌勒。

這尊彌勒眉目雍容神色安寧,

無論是神態還是穿著都偏向女性化。

泥塑彌勒大佛

那麼傳統的彌勒佛像,為何會做成女性的樣子呢?

如果知道這尊大佛建造的時間,或許就能找到答案了。

這尊大佛建造的時間,

正是武則天在位的時候。

彌勒,在佛教中是以未來佛,

即現世佛接班人的形象出現的。

武則天要順利登皇位,自然要扯大旗。

所以當高宗去世後,

武則天就讓人宣揚:「太后就是彌勒化身」。

莫高窟佛像

武則天登基後,開始大肆造佛,

莫高窟的泥塑彌勒,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建造的。

所以這尊佛像,跟武則天的歷史圖像十分像。

一代女皇正是用這種方法,

在男尊女卑的社會裡,

用宗教的神秘主義衝破了傳統倫理的阻礙。

武則天人物像

大漠孤煙,長河落日。

站在荒漠之上,舉目四望,黃沙茫茫。

敦煌這片土地,

曾經孕育了無數璀璨文明。

這裡不僅曾結出漢文化的豐碩果實,

其他民族也曾在這裡開創屬於他們的輝煌。

党項族崛起後,建立西夏國。

西夏統治敦煌時期,

重視經濟發展與文化交流。

西夏佛教獨特的文化藝術,

被保存在莫高窟和榆林窟中。

「敦煌遺書」,即在西夏時期被保存在莫高窟內。

而在西夏稱霸河西的一百多年間,

敦煌一直保持著"民物富庶,與中原不殊"的水平。

敦煌雅丹魔鬼城

無論多麼輝煌的文明,

都將有落幕的時候。

如今,像玉門關與陽關,

都只剩下片片殘跡。

敦煌被封塵,大約要從明修建嘉峪關開始。

為了抵禦敵人襲擾,明朝修建明長城後,

乾脆放棄了嘉峪關之外的大部分地區。

山海關、陽關被棄置,

敦煌也漸漸在歷史的舞台中退隱。

明長城

陳寅恪說:「敦煌者,我國學術之傷心地也。」

由於種種原因,

我們在敦煌的文化遺產,被大量轉移到國外。

直至今時今日,我們收集敦煌失落文物的腳步,

一直未曾停歇。

國人,對敦煌心生嚮往,

無數學者,也對敦煌魂牽夢繞。

王重名先生,在最艱苦的年代,

不辭辛勞,從希伯和、斯坦因,

以及日僑處輯錄典籍,

校輯成《敦煌曲子詞》,為研究敦煌文化,

提供了極大便利。

敦煌鳴沙山

歷史永在輪迴。

任何文明,都將有興盛,有衰敗。

衰敗之後是重新繁榮,還是繼續失落,

都取決於人民的選擇。

在茫茫的大漠中央,

春風曾從玉門關內吹來,

給世界留下一個神奇的絲路明珠

而如今,我們都在期許,

再造一個盛世漢唐,

讓世界再次矚目敦煌。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我們熱愛的這個國度,潛藏了無數秘密。敦煌,藏在沙漠中的民族寶藏。想一探她的神秘,請關注路上後續路線。

我們將帶領你,走進敦煌,登上嘉峪關,探索張掖,一個荒漠中的神奇地域,即將出現在你面前

關注我們,將會定期看到更多經典路線~

長按以上二維碼,識別關注

人、車、旅行。

在路上走的越久,越覺得旅行永無止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上自駕 的精彩文章:

汶川大地震紀實:每一個努力活過的生命,都應被銘記
她把日子過成了你們的詩和遠方

TAG:路上自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