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志雄:愚孝不是孝,關於孝敬父母的3大誤區

劉志雄:愚孝不是孝,關於孝敬父母的3大誤區

聖經裡面說到孝敬父母(honor your parents)的時候,清楚地說明一點:這是沒有條件的,只要他們是你的父母,你就必須要孝敬他們。

孝敬父母這個誡命,不只是一個被遺忘的誡命,常常是一個被誤會的誡命。

01


聖經里講到的孝敬,不是說我要孝敬父母,就閉著眼睛,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不管他們是對是錯。因為天下沒有不犯錯的父母。這不是聖經的教導。

聖經告訴我們,很多父母都是不完美的父母,但我們還是要尊敬他們。不是尊敬他們的錯誤,不是同意他們的錯誤,而是尊敬他這個人。你可以不同意他們的錯誤,可以就他們的錯誤和他們探討,可以跟他們一起解決這些問題,但你對他們的態度是要尊敬的。這是聖經裡面關於孝敬的一個很重要的觀點。

中國人也不難理解這個道理,儒家講孝道也是如此。孔子說:和父母相處,見到父母有不對的地方,要態度委婉地規勸;他們如果不聽,仍然孝敬不忤逆,心中憂愁,但不怨恨。

中國人常把「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俗語,理解為父母所做所為都是對的。其實不然。這句話是說,父母就是錯了,也還是父母,我們還是要孝敬他們,但不是認同他們的錯誤言行。

中國有這麼一句諺語:「大杖則逃,小杖則受。」說曾子有一次他被他父親打傷,他都沒有想到要躲避。孔子知道了,對他說:小杖則受,大杖則逃,勿陷父母於不義。意思就是說,父母揍你的時候,要看他拿什麼打你,如果是拿個小棍子來打你,你就忍一忍讓他打;如果是拿根大棍子的話,你就要趕快跑。因為如果你不逃,萬一他出手過重把你打傷了,那你就是陷父母於不義了。

儒家既不避諱父母有「不是」,也不主張子女對父母的「不是」可以「姑息」。曾子最後一個教導是這樣的。他臨終時,僮僕發現躺卧的睡席是大夫所用的,不合禮制,提醒該更換。曾子的ㄦ子曾元說,不要打擾父親。曾子聽見了,責備曾元發現他違禮而不指正,不如僮僕愛他!堅持死前更換。

魯哀公曾對孔子說,ㄦ子服從父親就是孝,臣子服從國君就是忠,對不對?孔子不予背書。子貢問孔子說,就是這樣啊,老師為何不同意呢?孔子說,國君有正言諫諍的臣子,才保得住政權;父親有正言規勸的ㄦ子,才不會有違禮的行事。要明辨是非,應該服從才服從,才是孝子忠臣。

春秋左傳記載,魏武子病重時,交代身後把一愛妾遣嫁。不料臨終又說以她殉葬。但魏武子的ㄦ子還是把那妾遣嫁了,別人責備他違背父親遺命,他解釋說,魏武子臨終的囑咐是「亂命」,亂命不可從。

中國民間也譴責盲目的孝。《孔雀東南飛》就是控訴這種愚行的著名文學作品。所以,中國儒家思想裡面的孝,不是愚孝,不是叫你閉著眼睛,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不是這樣子的,是很客觀的。

02


還有一點我們必須要記住,孝敬父母,千萬不要變成只是為了討好父母。前些年中國台灣的經濟很好,有人說錢不只是淹到腳踝,簡直淹到脖子了。但是,在那段日子裡,卻發生了很多悲劇,就是很多人死了以後不能入土為安。為什麼呢?因為兒女們在爭遺產,甚至是兒女跟「姨太太「爭遺產,爭得天翻地覆。在那段日子裡,有好多這樣的故事。如此看來,當父母還在的時候,對他們的孝敬是討好,是希望現在對他們好一點,到他們閉眼的時候,不要忘記多分一分遺產給我。

兩千多年前的孟子就指出,做ㄦ子存圖利之心服侍父母,心裡沒有仁義只有利益,算什麼孝道?

基督徒更要牢記聖經的教導,孝敬父母不能成為你討好父母的手段。孝敬父母,是為著順服上帝,因為這是他的誡命。

03

聖經裡面講到孝敬父母,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孝敬父母絕對不是任由父母來控制我們的生活,不是讓父母來決定我們如何活在這個世上。我們需要記得一件事,每一個信徒將來都要自己單獨在上帝面前面對審判。到那時,你不能說:「主啊!這不能怪我,這是我媽叫我做的。」你不能夠脫罪的,你要自己面對上帝,要對你自己的每一個行為負責。

來源:青橄欖書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師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劉志雄:訓練你的孩子自律的生活

TAG:京師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