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點進來,就能get到漢服知識?

點進來,就能get到漢服知識?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在共青團中央的倡導下,今年的4月18日被定為首屆中國華服日並成功舉辦。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城牆上的思慕望穿秋水,碩人其頎,衣錦褧衣,庄姜的優雅過千古而來,服章之禮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可是事實上,我身邊總有不少人把華服錯認為其他民族服裝。

今天我們就了解一下漢服之美,認識一下漢服吧。

關於漢服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現。

――摘自百度百科

我也聽到了很多漢服愛好者的心聲:終於有一個節日能光明正大的穿著漢服走在街上,而不被別人誤以為是和服或韓服。

就中國華服日與漢服,我們對傳統文化學社進行了一次採訪,以下為採訪內容:

採訪時間:2018.4.18

採訪對象:傳統文化學社

採訪人:王奕翔

採訪過程:

Q:如何看待當今社會對漢服圈的一些誤解?

A:首先,漢服沒有「圈」,漢服復興者(我們互稱「同袍」)其實只是一個群體,而群體是沒有邊界的,這一點和「圈子」還是很不一樣的。

對於誤解,其實本質上都是大眾對於「漢服」這一概念的不了解。漢服是「漢民族傳統服飾」的簡稱,是民族概念而並非時代概念,我們復興漢服,是要用傳統服飾喚起大家對於民族文化的自信,更重要的,是將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而如今我們要拾起的,不僅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脊樑。

Q:中國華服日與中國傳統文化間有哪些內在聯繫?

A:中國華服日有利於我國各民族傳統服飾文化的繼承與發展,而它與我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間則是一種包容並蓄的關係,如果我們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狹隘的定義為漢族為全體的漢本位文化的話,那麼它就被包括在華服日所代表的傳統文化內涵內,可如果我們將傳統文化定義為近現代之前我國土地上所發展的所有傳統文化,那麼中國華服日的文化內涵就與我國傳統文化一般無二。

每一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傳統文化,有著自己的傳統服飾,文化在一起交織,形成了中國華服日這樣一個美麗的篇章,這一個盛大的節日。

Q:在當今,面對傳統漢服文化日益式微,身為普通學生的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弘揚漢服文化/傳統中華文化?

A:說漢服文化式微,不如說它方興未艾。畢竟我們的身份不僅是傳承者,更是復興者,目的是重拾曾經由於某些原因沒落的優秀傳統文化。其實漢服本質上只是一件衣服,我們需要平等地看待,沒有必要大驚小怪,因為我們身上穿的是自己民族的衣服。

當然最重要的,文化並不僅僅在於衣服,而在於這件衣服中蘊含和代表的精神與意義,而我們所能做到最好的,便是將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民族精神牢記於心,並結合時代精神付諸實踐,創造出屬於我們這一代的新氣象。

好了,根據上面的回答,就讓我帶著大家,普及漢服里一些基本概念吧。

基本概念

漢服一般採用幅寬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十部分。

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摺,作為前襟後裾,縫合後背中縫。

前襟無衽即為直領對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為兩幅衽,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為斜領右衽衣。

漢服一般為右衽,而前襟後裾的中縫稱為裻,即督脈、任脈,衽在任脈右側,故稱右衽。

裾的長度又分為腰中,膝上,足上。根據裾的長短,漢服有三種長度∶襦、裋、深衣。

袖子與襟裾的接縫稱為袼,袖口稱為祛。

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內衣)、中衣、大衣。

傳統漢服

限於篇幅,我們只能對漢服中的重要形製作簡要介紹,請跟著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漢服的領型最典型的是「交領右衽」,就是衣領直接與衣襟相連,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側的衣襟壓住右側的衣襟,在外觀上表現為「y」字形,形成整體服裝向右傾斜的效果。

首先,直裾,曲裾,雜裾與深衣只是漢服下擺的形態而不是完整的形態

1.曲裾(qv jv)深衣

曲裾深衣,是漢服深衣的一種,秦漢時期常見服飾。

深衣根據衣裾繞襟與否可分為直裾和曲裾。

曲裾深衣在未發明袴的先秦至漢代較為流行。開始男女均可穿著。男子曲裾的下擺比較寬大,以便於行走;而女子的則稍顯緊窄。

2.直裾與雜裾

直裾指漢服剪裁中前後大身部分的方形平直的布幅。

直裾袍可分為交領直裾袍、圓領直裾袍、直衿直裾袍。直衿直裾袍即典型的宋代褙子。布幅斜裁則稱為曲裾。直裾、曲裾相間則稱為雜裾。

朱子深衣

深衣制,上下分裁併連為一體,多用於祭祀場合。上衣二幅,屈其中為四幅,代表;下裳六幅。用布六幅,其長居身三分之二,交解之,一頭闊六寸,一頭闊尺二寸,六幅破為十二,由十二片布組成,代表一年有十二個月。

衣袖呈圓弧狀以應規,交領處成矩狀以應方,這代表做人要規矩;後背處一條中縫從頸根到腳踝垂直而下,代表做人要正直;下襟與地面齊平,代表著權衡。

便服

主要有曲領衫,襦,半袖,衫子,裙子等形制其中最為常見的是衫子與裙子。

1.衫子

單層,領襟型多樣,直領、圓領、立領,大襟、對襟均有,多為貼身衣物,通裁開衩,男女均可穿著。過膝為長衫,不過膝為短衫。

2、裙子

(1)交窬(yu二聲)裙(也稱交輸裙,N破裙)

交窬為一種裁剪方式,即一幅方布裁開成兩個直角梯形的做法。一條裙子有n個裁片就可叫做n破裙。裙子上可以打褶。可以做間色裙,亦可做純色或碎花。

(2)百迭裙

兩側留有光面,中間打滿順褶的裙子,光面一般向前。

(3)馬面裙

裙身分兩片,連在同一裙頭上,兩片裙身兩側及重合部分留有光面,稱為馬面,其餘位置打滿對褶

(4)滿褶裙

裙身兩片,共裙頭,兩片裙身都打滿褶子。

左上: 方領半袖披襖搭配時裝短裙子

右上: 立領對襟衫搭配蕾絲馬面裙

左下: 交領襖配馬面裙

右下: 立領對襟衫配滿褶裙

3.圓領袍,又稱?袍

圓領,又稱盤領、團領、圓領衣、盤領衣、團領衣。

窄袖或直袖,圓領大襟,通裁開衩,長度過膝即可。事實上,圓領袍上加上不同圖案即可區分身份、功用等。例如圓領袍加上龍紋即成為袞龍袍,公服也是圓領袍制。

事實上,漢服文化有著博大精深,淵遠流長的特點。限於篇幅,我們介紹了其中的一部分。

還是希望大家減少對漢服的誤會,避免認錯或類似現象的發生。

GIF

圖片 網路

編輯 王奕翔

校訂 郝欣宇 袁泓宇

審核 程詩瑤 王一開

特別鳴謝 傳統文化學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農之聲 的精彩文章:

TAG:西農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