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看佛門大德如何報母恩,原來我們欠出家人一聲「對不起」……

看佛門大德如何報母恩,原來我們欠出家人一聲「對不起」……

導讀

親在,則善巧勸諭,

令其持齋念佛求生西方。

親歿,則以己讀誦修持功德,

常時至誠為親迴向。

令其永出五濁,長辭六趣。

忍證無生,地登不退。

盡來際以度脫眾生,令自他以共成覺道。

如是乃為不與世共之大孝也。

——印光法師語

報父母恩咒

 拈花微笑

斯琴格日樂 

00:00/03:25

父母恩德難報

今天是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母親節。

雖然母親節不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但是孝親的精神卻是跨越古今和中外的。

我們之所以要紀念母親,

就是因為母親們太偉大了。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產前十月懷胎的痛苦;

產時,與死神掙扎的恐怖,

產後移干去濕,撫養提攜的辛勞。

除了負起生育與教育的責任外,

還體貼入微,愛護備至,

不獨「推衣衣之,推食食之。」

往往為了子女的健康和幸福,學業與前途,

寧可委屈自己,甚至犧牲性命,

亦在所不惜。

箇中滋味,除了母親們,誰能體會得到?

可以說,母親給予子女的恩惠實在太多了。

佛門孝道貫通三世

世人每以釋迦牟尼佛,

割愛辭親,出家修道,

不顧妻兒,不養父母,不攝朝政,

既違人子之禮,復有負於人生的職責,

故謂之不孝。

其實這是大大的誤解。

釋迦牟尼也是因為孝養父母,

知恩報恩,

得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

(見《報恩經》)

而佛「初坐菩提樹下,

成無上正覺,

初結菩薩波羅提木叉,

孝順父母師僧三寶,

孝順至道之法,

孝名為戒,亦名制止。」

(見《梵網菩薩戒經》)

佛因實踐孝道而成佛,

成佛後,

馬上立孝道為佛教主要制度之一,

誰能說佛教不重視孝道呢?

佛教的孝道,要以五事奉供父母:

「一者供養無乏,

二者所有為先白父母,

三者父母所為,恭敬無逆,

四者父母正令,不敢違背,

五者不斷父母所作正業。」

除養生送死外.

還要勸父母行善,使之可以了脫生死。

不但要令自己的父母了生死,

還要令他人的父母了生死。

不特令現生父母了生死,

還要使過去或未來父母了生死。

何止要令自他三世父母了生死,

還要使一切眾生解脫生死輪迴。

使之共同獲得真理生命的歸宿,

享受真理生命的幸福與快樂。

可見佛教的孝道,

較之儒家更廣博而又平等,

可以說:

凡是真正學佛的人,應該都是世間的孝子。

佛門大德行孝事迹

佛弟子的行孝可不是只嘴上說說,

其實,

高僧們奉行孝道上絲毫不輸在家孝子,

他們雖然出家了,

但是卻用另一種形式體現了對母親的愛。

我們一起來看幾位佛門大德是如何報父母恩的:

道蹤禪師——織鞋奉母,孝感亂軍

《五燈會元》中記載:

睦州道蹤禪師,因為年幼時到寺院禮佛,

見到僧人就像見到故知一樣,

所以向父母請求出家。

父母答應了他的請求。

他出家後持戒精嚴,學通三藏,

後來在黃檗禪師門下開悟,

在禪林中聲名遠揚,

大家都尊稱他為「陳尊宿」。

後來父親早逝,母親無依,

於是他就住在開元寺僧房之中,

織蒲鞋以養母,

於是後來又有「陳蒲鞋」之號。

(也許有人會問為何他要織蒲鞋養母呢?

後世的禪師曾經說道:

陳尊宿之所以織鞋養母,

而不用施主布施之物奉養父母,

因為消受施主的布施是需要功德資持的,

所以他不敢置母親於不義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

後來亂軍將要侵城,

陳尊宿將一隻大草鞋掛在城門處。

亂軍想要拋掉這隻草鞋,

卻費勁力氣都無法將草鞋舉起。

於是領軍者感慨道:

「睦州裡面有大聖人啊!」

於是棄城而去,

百姓由此幸免於難。

後世有禪師感慨道:

「誰謂萬夫之勇,竟不能動一草屨!

誠孝之所感也!」

正是因為禪師的孝感之力,

所以一城的百姓得以脫離兵災之難。

虛雲禪師——苦行五台、燃指供佛報母恩

虛雲禪師,一代禪門泰斗。

19歲出家,勤修道業。

常念及「我生不見母,母親因生我而死,大恩不能忘懷。」

為了報答母親生育之恩,

他一心發願朝拜五台山禮文殊菩薩,

以此功德,迴向母親早脫輪迴。

虛雲禪師每天禮懺若干拜,

一心求見母親一面。

隨後又在阿育王寺燃去指頭供佛,求見母親。

結果一天在夢中見母現身。

夢中有人對他說:

「你求見你母親,這就是你的母親,要見快看。」

老和尚抬頭一看,

只見空中有一夫人,騎在龍身上,

有很多龍神護佑,飄然上升而去。

虛雲老和尚為報母恩,

苦行五台、燃指供佛,

最後虔誠祈請,在夢中得以親見母親乘龍而去。

老和尚行舉,

雖非子風母旁之平常奉孝,

卻以一個佛教徒獨有的方式,

展現了可歌可泣、令人震撼的行孝之心。

本煥長老——點燃身燈 為母親祈福

1948年,

本煥長老母親病重,

他寸步不離的陪侍在老母身邊,

端茶奉水,喂葯敬食,

分分寸寸都照顧的體貼入微。

母親臨終時,

本煥長老遵從佛門「右肩載父,左肩載母」的教導,

跪在母親床前,抬起袒露的雙肩,

左右形成兩個「肩窩」,

裝上菜油和燈草芯點燃了,

默念起《大悲咒》、《心經》、《觀音偈》。

油燒乾了又加,皮肉燒得吱吱作響,

他一動不動,淚如泉湧。

就這樣點燃身燈為母親祈福,

直到母親離開人世。

後來有人問:「燃臂孝母痛不痛啊?」

本煥長老答:

「說什麼痛不痛,色殼子(肉身)是個生滅的東西,

不過是用這個功德報父母生養的恩德。」

所以,生理上的贍養父母為小孝;

在精神上光宗耀祖是中孝;

能夠修行道業迴向雙親是大孝;

而能夠讓父母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則是大孝中的大孝。

至心祈願

一切如母的眾生都能夠早日解脫,

獲得究竟圓滿的自在安樂。

學佛導航綜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藏 的精彩文章:

明日觀世音菩薩聖誕暨清明節
如何做好一個護法居士?

TAG:佛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