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唯一進清朝太廟的漢臣,輔佐三代皇帝,雍正視其為知己

唯一進清朝太廟的漢臣,輔佐三代皇帝,雍正視其為知己

原標題:唯一進清朝太廟的漢臣,輔佐三代皇帝,雍正視其為知己


我們都知道,清朝是滿人建立的政權。因此漢人要想在朝堂上取得一席之地,是十分困難的事情。舉一個小小的例子,乾隆年間,有個京官給皇帝提建議說,增加漢人擔任總督職位,氣得乾隆要殺掉此人。從這件小事,可以窺見,清朝統治者對使用漢人臣子的忌諱程度。


不過,今天小妹我要講的這個人,他不僅輔佐了清朝三代皇帝,甚至雍正帝,在遺囑中都不忘提及這位老朋友,要求在這位朋友逝世後,配享太廟。

這個人是誰呢?就是清朝時,歷經了三朝的元老,張廷玉。這三朝,分別是康熙、雍正、乾隆。



在康熙年間就被賞識,他從小秘書晉陞到禮部侍郎。這還不算什麼,到了雍正時,更加平步青雲,升至禮部尚書。也不知為何,雍正帝一見他,就有見到故人的感覺,對他格外信任。不僅大小事都會與他一起商量,甚至在張廷玉回老家省親的時候,雍正帝,還特地給他寫了封信。


這封信,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大意是,在我登基的這11年來,你是所有大臣中,與我最親密的人。我和你的情誼,已經超越了君臣關係,可以說,更像是摯友關係。如今你回老家了,我對你這位老朋友十分思念。

相信無論是誰,讀到摯友給自己寫的這樣的信,都會感動不已吧!更何況,寫信的這個人,還是萬人之上的君主,可見張廷玉的人格魅力有多大了。小妹我覺得,其實皇帝這個職業,雖然表面風光,但實際上,也是十分孤獨寂寞的。誰不希望自己身邊有個可以說話,值得信任的摯友呢?我想這樣的真情誼早就超越了滿漢民族的界限。



所以,雍正帝,在將死之時,還惦記著這位老朋友,希望能讓他享受到太廟的待遇。而張廷玉,是整個清朝,所有的漢臣之中,唯一享受了這個待遇的人。


三朝元老張廷玉,為何雍正帝如此賞識呢?小妹我覺得,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點,他對於朝政,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而且此人平時為人處世十分沉穩,分寸拿捏得當。他不僅僅只是內閣首輔或者軍機大臣而已,還是一個嚴謹的史官。《明史》、《大清會典》、《清聖祖實錄》等史書,都是他主持修訂的。所以,他不僅學識淵博,而且政治才能卓越,為人正直,對雍正忠心耿耿,得到重用是很自然的事情。


而第二點,小妹我覺得,與家庭對他的影響密不可分。其父親張英亦是康熙時期的重臣,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大家應該很熟悉關於張英的六尺巷的故事,那首著名的打油詩「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這詩這故事,都體現了其父親的氣量和風度,讓小妹我不禁感慨這張家的好家風。俗話說,虎父無犬子,張家父子二人,在當地都是出了名的漢臣。可見,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還是十分重要的。



康熙和雍正後,再換老闆時,好運就沒能一直延續了。乾隆可不吃長輩們這一套,先是讓張廷玉的內閣首輔位子讓其他人取而代之,再是收了他的伯爵位置,甚至還要廢除他的太廟資格。張廷玉早就感受到了危機,乾脆就告老還鄉,過舒心的退休日子去。不知道是不是幸運,乾隆最後還是聽了老爹的遺囑,讓他入了太廟。


為何乾隆不喜歡他呢?但為何又讓他能配享太廟呢?小妹我認為,首先,乾隆並不是一個氣量很大的人。從我文章開頭提到的一個例子中,就可窺見一斑。其次,那時候的張廷玉,再怎麼說,還是上一輩的臣子,新皇帝多少有些介懷。再加上,年齡大了,對於朝堂之上的規矩,也就不是那麼恪守。而這新皇帝,就受不了老臣子的這點,總覺得是對自己的一種不尊重。


而之所以最後還是保留了他的太廟資格,小妹我猜想,多半還是出於面子。畢竟他老爹的遺言擺在那兒,他要是不遵守,從孝道上,還是說不過去。雖然貴為天子,但在封建時代,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也還是要遵守的。


回顧他一生,小妹我不由得發出這樣的感嘆:仕途之路,險之又險。畢竟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能歷經三代皇帝,還是一個漢人,身在滿族政權統治中,還能保全自己,小妹我覺得,此人身上必有非凡魅力,是常人所不能及也。大家怎麼看待張廷玉這個人呢?


參考史料:《清史稿·本紀九·世宗本紀》《清史列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妹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女是慈禧最大情敵,16歲成皇后,若不是離奇逝世,清史將改寫

TAG:小妹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