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奮不顧身,大愛無邊

奮不顧身,大愛無邊

原標題:奮不顧身,大愛無邊



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現場。


資料圖片


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現場。


資料圖片



2018年,程強(右一)在空降訓練中。


賈光輝攝



2018年,楊志與汶川小朋友在一起。


王 建攝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突發強震,一時間山河破碎、滿目瘡痍、蒼天嗚咽,成千上萬的受災群眾在泥塊瓦礫、殘垣斷壁中掙扎求生,在深深的恐懼中伸出雙手、發出求救的呼喚……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災害,解放軍和武警官兵不懼艱險,第一時間奔赴災區,展開生命大營救,在那片倒塌的廢墟上到處都留下了官兵忘我奮戰的足跡,一個個故事感人肺腑。


10年後的今天,記者沿著龍門山地震帶重訪當年的重災區,昔日的廢墟上早已鋪滿生命的綠色,當初在救災一線湧現出的抗震救災精神,在一茬茬官兵身上接續傳承,迸發出了強大生命力。

楊志:陪伴犧牲的戰友,見證汶川的巨變


「5·12」地震10年前夕,武警阿壩支隊汶川中隊中隊長楊志帶領官兵又一次來到映秀鎮「5·12」地震遇難者公墓,這裡埋葬著數千名遇難者,也長眠著地震和餘震中為轉移群眾犧牲的8名武警戰士。


這次祭奠,對楊志來說有著特別的意義。他曾經與犧牲的烈士們一起戰鬥,10年過去,他即將告別這個曾經戰鬥的地方,昔日的場景一一浮現腦海。


汶川縣是「5·12」地震的震中和重災區,10年前,大地就是在這裡被一陣劇烈的搖晃撕開傷口。震後的汶川,餘震頻繁,作為災區內的屬地部隊,中隊除了擔負執勤任務的哨兵以外,所有官兵迅速投入救災工作。在中隊僅有的一面國旗上,楊志作為剛分下連隊的學員排長,與28名官兵莊嚴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大家知道,這一份軍令狀在當時意味著奉獻和犧牲。


震中的汶川縣城,與外界失去了聯繫,成為「孤島」,中隊官兵兵分4路組織群眾開展自救互救。救援官兵蹚過冰冷的河水、鑽進殘垣斷壁,肩扛手扒,全力探索生命跡象,手、腳磨出了血泡,血泡破了又起、起了又破,每走一步都鑽心地痛,但卻沒有一人臨陣退縮,在增援部隊到達前搶救出600多名受困群眾,安全轉移3萬多人。


震後的汶川並不寧靜,在災後重建的過程中,這裡經受著次生災害的嚴峻考驗。2013年7月10日,受強降雨影響,汶川暴發大規模泥石流,泥漿裹挾著巨石侵佔道路堵塞河道。桃關隧道里,約有2000人被困。


當時,路面已經完全被洪水淹沒,橋面隨時有坍塌的危險,楊志臨危受命,帶武警突擊組進入隧道了解情況。「子弟兵來了!」被困群眾看到楊志的隊伍後,激動地大喊起來,他們看到了生的希望。當天傍晚,突擊組協助2000多名群眾全部轉移至安全地帶。


如今,草坡鄉的百姓已經搬遷到水磨鎮郭家壩村吉祥社區,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家。這個被譽為「5·12」災後重建第一鎮、全球災後重建最佳範例的川西小鎮,每天都會迎來全國各地的遊客。


陸葦:「抗震先鋒」一直爭做「邱少雲」式的戰士


5月的北川老縣城,在煙霧的籠罩下若隱若現。10年前被大地震撕裂的一棟建築物,依舊遍體鱗傷,搖搖欲墜,似乎還在向人們傾訴著內心的悲痛。

「這就是我親人之前住的樓房。」武警綿陽支隊保障大隊供應保障中隊中隊長陸葦低沉的話語,將記者的思緒拉到眼前。順著他手指方向,記者看到在地震遺址入口左側街道矗立著一棟4層建築。陸葦介紹,這棟建築之前應該是5層。那場地震,陸葦家中8名親人遇難,他卻堅守在自己崗位上救援其他群眾,人們稱他是「邱少雲」式的偉大戰士。


據該支隊政委趙武勛介紹,地震發生當日,部隊就立即赴北川縣城搶險,陸葦作為救援部隊中唯一的一名通信兵,就在這支隊伍的行列。在明知8個親人被埋在附近的廢墟中,陸葦強忍心中的悲痛緊張展開工作,當天晚上就完成了超短波基地台和單邊電台的搭建,保證了無線通信聯絡的暢通。5月23日,根據任務需要,部隊要從北川縣城開赴擂鼓鎮展開救援。臨走前,支隊時任政委徐超特別命令陸葦到親人被埋的地方去看看。到了那裡,戰友們哽咽著告訴他,他的親人由於被埋得太深,部隊雖還在全力營救,但估計生還的希望已經不大。聽到這個消息,陸葦一下子跪倒在地,悲痛不已地哭道:外公、外婆,舅舅、舅媽……你們原諒我吧!


說完,陸葦擦乾眼淚,就奔赴下一場救援工作中,在那一場戰鬥中,陸葦和戰友在北川縣救出群眾156人,安全轉移群眾5300餘人,成為北川救援中的「抗震先鋒」。


「從普通戰士到武警軍官轉變的是身份,不變的是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地震結束,陸葦被保送軍校就學,畢業之後,陸葦主動申請到距綿陽市區最遠的平武縣中隊擔任排長,工作環境從機關到基層,從繁華市區到偏遠山區,陸葦積極投身到了同樣是極重災區平武縣的災後重建工作當中。


2013年,時任三中隊副中隊長的陸葦帶領執勤點的戰士在高川「7·9」特大泥石流災害中成功緊急避險,其緊急避險案例被總隊推廣。


10年來,在一次次的大小戰鬥中,陸葦永遠是衝鋒在前的那一個,用他的話說就是:「作為軍人,我要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要做像邱少雲一樣的戰士!」


陳洪亮:發揚抗震救災精神,盡一名軍人應盡的職責


「我只是做了一名軍人應該做的事,盡了一名軍人應該盡的責。」在武警成都支隊都江堰中隊採訪時,執勤七大隊大隊長陳洪亮顯得平實無華,談起那段過去10年的戰鬥故事時,他心情顯得有幾分沉重。


震後10年,陳洪亮從一名基層中隊主官成長到了大隊主官,他告訴記者,這些年來,一直激勵著他成長的正是那段刻骨銘心的戰鬥經歷。


2008年5月12日那一刻,時任武警郫縣中隊中隊長的陳洪亮,剛請假離開部隊回家,正和父母親及女朋友商量籌辦5月17日的婚禮。突然間房倒屋塌,撲面而來的粉塵籠罩四周……也是在這一刻,「快救孩子!」呼救聲和小孩的啼哭聲從對面的明珠幼兒園傳了出來。危急關頭,陳洪亮簡單安置好女朋友和年邁的父母,就毅然沖向了明珠幼兒園。

幼兒園已面目全非,70多名師生危在旦夕,強烈餘震還在發生,房屋隨時可能大面積垮塌。陳洪亮顧不得多想,立刻投入到搶救被困孩子的戰鬥中。50米、100米,一個來回;又一個50米、100米,一個來回……在他和老師們的共同努力下,明珠幼兒園的10名教師員工和60名孩子被成功營救出,沒有一個傷亡,陳洪亮一人就救出了22個孩子。


2012年6月,陳洪亮調任三大隊副大隊長,主要負責押運勤務。長途押運條件差、安全風險高、押運頻次多,陳洪亮加班加點分析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和中隊一道研究應對措施,完善押運方案,開展專勤專訓,做細所有準備工作,沒有發生任何問題。2015年2月,陳洪亮升任執勤七大隊大隊長。陳洪亮住中隊、摸情況、搞調研,把所有重心放在了中隊支部和幹部骨幹的幫帶上,經過三年努力,全面提升了所屬中隊按綱抓建水平,解決了多年未解決的問題,所屬中隊先後均創先進。


10年來,無論在哪個崗位,無論什麼角色,陳洪亮始終默默在本職崗位上將工作干出彩,當初的抗震救災精神,融入了他的一言一行中,伴隨著他一起成長。「作為一名軍人,我時刻準備著為祖國和人民獻身!」陳洪亮說。


(姜永安、洪福樂參與采寫)


這裡不僅寫著緬懷,寫著傷痛和淚水,也寫著希望與大愛。10年後的汶川,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整個社會的開放意識、創業意識、文明意識得到增強,汶川人民展現出自立自強、奮發有為的良好精神風貌。


10年過去,楊志就要離開這裡了,陸葦從普通戰士到武警軍官,陳洪亮調整了多個崗位……但是那些奮不顧身的救援,那些眾志成城的故事,一點點升華成了官兵們奮勇前進之「魂」,在這片土地上茁壯成長,無數個抗震英雄們用自身的實際行動續寫著那段感人的故事,守護著駐地百姓的安康。


——編 後

《 人民日報 》( 2018年05月13日 06 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軍事頻道 的精彩文章:

殲-20總師:殲-20將系列化發展 實現彎道超車
8架F22重回韓國為哪般?專家:中國可驗證反隱身手段

TAG:人民網-軍事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