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區塊鏈——你信任它建立的信任么?

區塊鏈——你信任它建立的信任么?

GIF

來源:《家族企業》雜誌

作者:廖顯

記得第一次聽到「區塊鏈」這個名稱是在2013年,在成都仁恆置地寫字樓38樓IBM辦公室,當時還是IBM西區雲計算總經理的John Lee在辦公室里悄悄地對我說:「Hi,Sammy,有個新技術可以改變這個世界,這將是我未來五年研究發展的秘密武器。」於是,他把我拽進一間會議室,關了門,在黑板上比劃著拜占庭將軍問題(Byzantine failures,是由萊斯利?蘭伯特提出的點對點通信中的基本問題)的原理。

拜占庭將軍問題:在分散式計算中,不同的計算機通過通訊交換信息達成共識而按照同一套協作策略行動。但有時候,系統中的成員計算機可能出錯而發送錯誤的信息,用於傳遞信息的通訊網路也可能導致信息損壞,使得網路中不同的成員關於全體協作的策略得出不同結論,從而破壞系統一致性。拜占庭將軍問題被認為是容錯性問題中最難的問題類型之一。

說實話,當時我還未看懂這個科技的未來價值,不過從John身上感受到的那股對這個技術的瘋狂勁,還是讓我認真地和他討論起技術細節,後來才知道他說的這個技術就是區塊鏈。

超級賬本的原理

在我們幫助政府部門設計「蓉歐+」方案的時候,我又一次想到了區塊鏈,因為這裡存在大量的貿易,而這些不同國家之間的貿易無一例外都需要建立在公共信任的網路之上,並且盡量減少信任成本。我們邀請了在區塊鏈內容分發應用技術上的先鋒瑞士公司DECENT一起構思合作的機會,希望能利用DECENT在區塊鏈技術上創新的內容分發模式來建立新的城市級創新能力,並且能夠一起孵化出本地的一些更多區塊鏈應用創新企業來支持這個概念下的貿易創新。還記得當時DECENT的創始人兼CEO Matej見到我們的場景,聽說我們都是IBM公司背景,無形當中透露出一種不屑和驕傲的神情,畢竟那個時候IBM還比較封閉、老舊、不夠年輕。

然而不久後,IBM推出了自己的區塊鏈項目Hyperledger Fabric,並且將44000行代碼開源,為區塊鏈的原理研究和推廣帶來了不小的貢獻。

Hyperledger可以理解成基於區塊鏈技術構建的一個由全社會共同維護的超級賬本,沒有中心機構擁攬權力,每一筆交易都是全網公開且安全的,信用由全社會共同見證。

可以這樣比喻,在比特幣、以太坊以後,Hyperledger的出現讓大家看到了企業級區塊鏈應用的可行性。如果說比特幣、以太坊是完全的民主主義、完全顛覆中心的開放智能合約,那麼Hyperledger就是具有隱私性的智能合約。

超級賬本(Hyperledger)區塊鏈聯盟是Linux基金會於2015年發起的推進區塊鏈數字技術和交易驗證的開源項目聯盟,成員包括以IBM為代表的技術廠商以及各大型銀行、航空等100多家公司,其中有超過1/4的成員都來自中國,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開源區塊鏈解決方案之一。

什麼是比特幣

談區塊鏈大多數人會先想到比特幣,那麼我們就先來說比特幣。首先需要清楚的是什麼是貨幣?現在社會上很多人都在努力掙錢,但是你會發現其實很少有人會去思考,為什麼你拿著一張紅色的紙可以在市場上換回等價於百元人民幣價值的東西?其實,貨幣的本質也就是一種交換權的契約,一種對於公共價值認可的契約,而這種契約大部分是建立在國家信用之上的,自從這種契約從黃金衍生為紙幣以後,國家也掌握著這種契約發行多少的「生死大權」。你可以這樣理解,貨幣是國家(中心)成立以後,用國家信用背書創建的一種中間價值產品,我們所有的其他物品都可以與這個中間價值產品進行交換,從而讓支付變得方便。

那比特幣為什麼能成為貨幣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它基於演算法的獨特性,可以確保總量固定,從而每個物品都可以與之交換,而不會質疑有誰可以增加它的發行。

就如同黃金,世界存量是一定的,因此就有了世界貨幣的屬性,只要大家認可這種中間價值代表物,那麼交易就可以發生,並且這種交易不會受到國家的影響,因此,是去中心化的貨幣。

去中心化以後的代價

但是,問題來了,這樣的一個去中心化貨幣方式會顛覆國家的貨幣權么?甚至會替代國家貨幣?我的答案是要看誰來用。因為比特幣畢竟不是黃金,黃金除了有貨幣屬性以外,還有產品屬性,比如很多國家喜歡用黃金來製作裝飾品。所以,黃金本身是有產品價值的,有貴金屬的屬性,也就是黃金是不會因為國家消亡而消失。而比特幣不一樣,它僅僅擁有貨幣屬性,跟國家發行的紙幣類似,除了契約的信用以後,它將一文不值。而且隨著IBM Hyperledger這樣的區塊鏈技術的開源,人人都可以去發起一個「比特幣」,比如後來出現的萊特幣、瑞波幣、以太幣等,都是在用一些更加「先進」的演算法來確定自己總量的固定性。可以看出,在未來這些「數字貨幣」的出現就需要比拼公有信任能力了,當世界上出現很多種「黃金」的時候,到底哪種黃金才是世界通用的貨幣「黃金」呢?

另一個大家會考慮到的問題——區塊鏈本身是具有技術深度的——比特幣就是用高大上的區塊鏈技術來確保其具有唯一真實的信任,但因為它是貨幣,就必然涉及交易和市場。

比特幣在去中心化的同時也去掉了中心對其的監管責任,這樣一些公司便可以利用技術深度的認知差距,構建偽比特幣交易平台,甚至通過技術手段控制比特幣的真實交易發生。以下是兩個比較著名的案例:

Bitcoin Market(比特幣市場)該交易所於2010年2月6日由Bitcointalk的用戶 「dwdollar」創建,是世界上第一個比特幣交易所。但同年6月份,該交易所遭到Paypal的欺詐後,撤掉了Paypal支付選項,隨後交易量迅速萎縮,被之後成立的交易所MtGox超越。至今我們仍不清楚該交易所關閉的具體日期。

MtGox(門頭溝)門頭溝可能是最著名的比特幣交易所。該交易所由現任恆星幣CTO的傑德?麥凱萊布(Jed McCaleb)於2010年7月份成立,後於2011年3月6日出售給了馬克?卡普勒斯(Mark Karpelès)。在交易高峰期的時候,該交易所處理的比特幣交易量占所有比特幣交易所總額的70%。開始出現衰退趨勢是從2014年2月份開始,該交易所暫停交易,關閉其網站,並申請了破產保護,而85萬個比特幣(當時估值約4.5億美元)從用戶賬戶中憑空消失了。

CEO馬克已被日本警方多次逮捕拘留,至今仍身陷囹圄,而消失的資金大部分仍然下落不明。(東京街頭的抗議者。)

貨幣的本質是信任,在我們為基於區塊鏈技術產生的「比特幣」歡呼雀躍的時候,我們也需要衡量下這種信任自由背後的代價。金融的本質也是信任,但是金融機構的作用就是控制和管理這種信任上產生的風險,當這個世界上都沒有了銀行,沒有了監管機構,甚至都沒有了國家這些中心,誰來為你可能遭遇的風險負責?

構建局部社會的可能性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區塊鏈是什麼。區塊鏈代表著一種新的網路協議和連接方式,雖然比特幣是否能成為世界貨幣有待時日,但是催生其誕生的基礎技術——區塊鏈——是可以帶來新的行業技術革命的。你可以簡單地理解成TCP/IP協議帶來了互聯網,而區塊鏈技術將帶來新一代的信任網路,無論這種網路是私有的(隱私),還是共有的(開放),都將顛覆我們現有的生活方式。

特別是在私有信任網路的構建需求上,我個人認為是完全可行,並且可以快速落地的。就如同「你要掀起一場世界性的革命不太容易,但是在局部建立一個社區還是容易的」,而這樣的信任網路的構建,將使得我們的交易和生活變得高效,下面舉例說明。

醫療保健在醫療領域的區塊鏈應用將首先在四個領域有所收益:醫療/健康記錄、醫療設備數據集成、不良事件安全性監測以及臨床試驗記錄。

由於區塊鏈技術的不可篡改特性,在醫療領域區塊鏈技術可以用於解決一些現有的醫療問題,比如藥品的信任問題,整個藥品的供應鏈做到統一、透明,讓違規藥品沒有辦法在醫療機構或者藥店生存。

英國的Blockverify是開展藥品來源試點項目的組織之一,支持醫療專業人員和消費者通過掃描藥品來驗證真偽。

另一個值得參考的方向是醫保、醫院以及病人之間的計費和理賠方面,區塊鏈技術的引入,可以很好地確定和共享患者的真實醫療健康記錄,並且作為信用提供給醫保機構進行評估,同時由於信息真實可信並且共享,也解決了異地醫保問題,提升了醫療賠付效率。PokitDok、Capital One和Gem提出了一種新穎的方法,推出一種由區塊鏈支持的平台,旨在幫助患者在選擇醫療服務提供者或接受治療之前,提前確定自付費用金額。這種平台還可以幫助提供預付款選項以及其他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患者可以避免意料之外的成本,而醫療機構也可以減少未收款項。

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如同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革命一樣,在金融行業里逐步用區塊鏈技術建立高效率的認證和操作也是大勢所趨,在這些流程當中,收益最大的應該是如下三個部分:清算和結算、大額支付、股票和證券發行。

雖然金融機構都是「中心」的代表,但是他們同樣都希望能利用區塊鏈技術來壯大自己的信任,甚至提高運營效率,減少在信任上花去太多成本。

證券交易巨頭納斯達克率先進行改革創新,2015年納斯達克在拉斯維加斯的Money20/20大會上,正式公布了其區塊鏈產品——Nasdaq Linq,旨在為私募股權市場提供更加可信、便利的記錄和分析。

2017年納斯達克與花旗聯合推出了一個整合的區塊鏈支付解決方案,這將是一個里程碑,標誌著銀行與交易市場之間的信任通過區塊鏈無縫打通。另一方面是清算成本,2016年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ASX)開始面向投資者開展區塊鏈試點,大幅簡化和加快交易後處理,結果能夠在當天甚至近乎實時完成結算,大大降低了客戶面臨的風險和成本。可見區塊鏈正在成為金融參與者加強自己信用優勢的重要秘密武器。

政府服務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徵,開始的時候確實給各地政府帶來不小的「恐慌」,但我要說的是,其實它在幫助政府建立公信力上的價值遠遠超越了這個「恐慌」的成本。有遠見的政府一定會利用區塊鏈來構建更加可信、高效的政府服務,從而更好地建立信任。全球來看在區塊鏈的創新探索上也有先行的開拓者給出了三個應用價值方向創新的參考:合同管理、身份管理和財務事務管理。

區塊鏈能夠幫助政府很好地管理基於中央和地方的財務事務以及合規管理的工作,大量減少後期高昂的公務審計的成本,避免出錯和欺詐成本。

2015年倫敦市長的選舉中,一位候選人認識到透明度的重要性,他提出如果自己當選,將會通過區塊鏈管理倫敦市的財務系統,允許市民實時查看和審計每筆支出,通過向市民保證負責任地使用資金,可以幫助政府建立更好的公信力。

另外,政府可以大量使用區塊鏈的領域就是身份管理,網路上流傳的如何證明「你媽是你媽」的問題,在區塊鏈技術下就可以很好地解決。比如建立統一公民身份識別和管理能力,形成唯一真實可信的公民身份,無論你到政府任何部門辦事還是去郵寄快遞,公民的身份都可以快速地被認證,這就去除了大量的公共認證成本,可以提高政府效率和市民的滿意度。

結語

事實上,區塊鏈技術的背後其實就是信任的建立,這種信任可以是公共的,也可以是私有的,但是在建立過程中,如果缺少專業機構的指導,很有可能你建立的那個區塊鏈並非真的區塊鏈,信任也就無從談起了。在市場上,信任的價值是非常巨大的,很多行業都依賴於信任而生,因此蛋糕足夠誘人,但是在信任建立的過程中如果動機不純、不小心、非專業,天使也會很快變成惡魔,萬念俱灰。

(作者是華為全球技術服務人工智慧轉型主任架構師、資深數據創新顧問,曾任 IBM 大中華區雲與認知技術生態首席技術架構師。本文詳見於【《家族企業》雜誌2018年5月刊】 未經本刊授權,不得轉載;經本刊授權轉載的,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族企業雜誌 的精彩文章:

侯毅:零售新變革,「嘴大吃天下」
融貫中西,興教傳家

TAG:家族企業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