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金控公司管理辦法今年落地!互金巨頭入監管

傳金控公司管理辦法今年落地!互金巨頭入監管

金融控股公司(下稱「金控公司」)的監管問題,因官員的表述和政策的醞釀,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第一財經記者從接近央行人士處獲悉,央行金融穩定局正在牽頭制定金控公司管理辦法。辦法將首次要求金控公司必須獲得央行頒發的牌照,持牌經營。如進展順利,相關政策有望今年落地實施。

值得注意的是,民營金控集團將是此次金控公司管理辦法的重點規範和整治對象。這意味著,BAT等互金巨頭也將納入監管範圍,以填補此前的監管空白。

近期,監管層多次點名金控集團,嚴厲指出了一些金控公司存在的問題。而今年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強化金融監管統籌協調,健全對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金控公司等監管,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引起市場高度關注。

「金控公司的持牌經營要求是監管的加法,多了一個監管的視角。」某大型互金集團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

防止牌照資源濫用

加強金控公司的監管,早有信號。

3月25日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央行行長易綱明確指出目前金控集團的市場亂象:「少數野蠻生長的金融控股集團存在著較大風險,抽逃資本、循環注資、虛假注資,以及通過不正當的關聯交易進行利益輸送等問題比較突出,帶來跨機構、跨市場、跨業態的傳染風險。」

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

會議強調,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強化股東資質、股權結構、投資資金、公司治理和關聯交易監管,加強實業與金融業的風險隔離,防範風險跨機構跨業態傳遞。

4月27日,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印發《意見》,要求加強對非金融企業和金融機構的穿透監管,強化部門之間的監管協調和信息共享。

野蠻生長的金控公司不僅僅是「草根」。賴小民被查事件引發對國有金控集團的風險隱憂。

4月17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顯示,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華融」)黨委書記、董事長賴小民個人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據媒體報道,賴小民主管中國華融9年,中國華融從一家資產管理公司一躍成為全牌照的金控集團。中國華融投資了十幾家上市公司,並且與「話題」公司華信、保千里、神霧環保等存在諸多交集。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華融已經設有31家分公司,服務網路遍及全國,對外提供不良資產經營、資產經營管理、銀行、證券、信託、金融租賃、投資、期貨、消費金融等多牌照、多功能、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

業內人士指出,金融在我國屬於政府嚴監管行業,金融牌照往往價值連城,但金融牌照的本質是行政權力,寄託的是政府的權威,如果牌照資源被濫用,類似政府監管權力的商業化,不僅會帶來金融市場的混亂、引發風險,還可能造成政府權威受損。

「有些公司利用多牌照玩資本遊戲,這不是金控。」光大集團董事長李曉鵬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說。

李曉鵬認為,在現行體制下,不宜快速放開對金控的准入,建議在全國範圍內選擇五家左右資本雄厚、管理規範、金融穩健、內部管理健全的金控集團進行試點,通過探索逐步推進金控公司的綜合化。

李曉鵬認為,金控集團需要把握三點:第一個是高,要通過金控運用多牌照的這種優勢,提高經營效率,減少經營成本及為客戶提供優質成本。第二就是真,要用金融多牌照的優勢,真真正正為客戶服務,為銀行、證券、保險客戶服務,而不是為自己服務。第三個是實,金控的本源是服務實體經濟,扎紮實實服務實體經濟,金控要回歸組建的本源,對實體經濟的發展做出特殊貢獻。

民營金控是監管重點

除了國有金控集團需要規範監管外,有消息人士指出,民營金控將是本輪金控公司管理辦法的重點規範和監管對象。民營金控集團是個更寬泛的概念。做資本運作的金融控股集團,例如常見的「某某系」公司等,主要以民營企業為主。

「去年很多民營金控集團問題頻發,因此民營金控持牌監管問題比較迫切,再加上強監管的大背景,將民營金控納入監管勢在必行。」一位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隨著金融創新和混業經營的逐步發展,目前我國已形成多種形式的金控公司。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髮現,目前的金控公司按控股主體大致可以分為五大類,包括金融機構控股的金控公司,銀行、保險與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是其中的主力;央企、大型國企控股的金控公司;其他三類則是民企、地方政府以及一些互聯網金融機構涉足的金控公司。

「一些大型私人企業通過併購獲得各種金融服務牌照,但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金控公司,其間可能存在關聯交易等違法行為。」去年10月,時任央行行長周小川在華盛頓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暨世界銀行年會時表示,目前中國對這種跨部門交易尚無相應監管政策,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將重點關注此類問題。

「告訴大家什麼是金控集團、規範金控集團,可以把監管勾勒得更加清晰。專業化經營是中國金融未來監管的大趨勢,持牌經營後,主體獲得資格,下面的板塊也要獲得不同資格。但目前情況是主體沒有持牌,下面板塊雖然持牌經營,但會涉及關聯企業之間的利益輸送問題。」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從「一行兩會」的監管動作來看,除了央行的金控公司監管箭在弦上外,銀保監會與證監會也在分別收緊民企「金控集團」之路。

例如,銀保監會方面,今年年初,原銀監會下發1號主席令《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此後,又有兩個配套文件如期而至,分別是《關於做好〈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相關工作的通知》和《關於規範商業銀行股東報告事項的通知》,對整改期限做出要求。

證監會方面,《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對券商大股東的資格提出了「史上最嚴」要求,例如,在控股股東要求上,「證券公司的控股股東凈資產不低於1000億元、最近5年連續盈利、最近3年主營業務收入累計不低於人民幣1000億元」。

互金巨頭也要持牌經營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一些金控公司的業務板塊涉及小貸、保險、融資租賃、保理、網貸、證券、銀行等。

以BAT為例,阿里巴巴布局銀行、保險、基金、證券、小貸等多個金融板塊,已經有第三方支付、保險、小貸等多張金融牌照;騰訊的金融版圖則橫跨了第三方支付、保險、證券、銀行、基金、小貸等多個領域;百度方面則與中信銀行聯合成立百信銀行,並正在申請百安保險牌照等。

業內認為,當前金融監管格局存在一定監管漏洞,部分互聯網金融機構以及大型貨幣基金、金控集團並沒有納入央行系統性風險的金融監管框架,例如螞蟻金服、天弘基金等。

根據市場消息,此次正在起草的金控公司管理辦法擬將部分旗下擁有跨兩個金融行業的機構納入監管,按照這個標準,BAT等互金巨頭均須適應新的要求。

此前在強監管的背景下,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等互金巨頭紛紛宣布未來淡出金融業務,不參與金融業務競爭。

山東國承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畢研廣表示,金融監管應實行「牌照制」,互聯網金融公司如果涉足金融行業,必須要取得相應的資質、牌照。但監管部門對申請牌照的公司設置了較高的門檻。

「不做金融是回歸本源的體現,但對於部分『不做金融業務』依舊去申請金融牌照的互金公司而言,監管層對『科技+金融』的監管不會太松。」他表示。

牌照化穿透監管

「早幾年中國金控公司較少,近年來不同類型的金控公司越來越多,受到的監管各不相同,一些處於監管灰色地帶,甚至存在逃避金融監管的隱患。」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記者稱。

「民營企業金融機構種類較多,之前也存在關聯業務比較複雜、不太透明的情況。例如,之前數據報表都是以下面單一主體申報,但從監管的角度來看很難還原成一張表。從整個金融控股集團去看,裡面的嵌套關係並不是特別清晰,這在業務上是看不出來的。」上述互金集團內部人士稱。

他表示,要求金控公司持牌經營後,是把整個金控集團按一張牌照去監管,以穿透性的方式監管,可以看清資產、資金投向,使監管更加清晰。

上海國際金融學院院長陸紅軍表示,目前金控集團有三個特徵:一是集團總部不做經營只是控股,這造成有些產業集團迷失了方向;二是,子公司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這給監管造成漏洞;三是,金融資產在整個公司中占絕對主體。這三個特徵是把雙刃劍,如果不懂得運作、超越運作規則,就會醞釀風險。

針對目前部分金控集團存在的槓桿率較高、公司治理不健全、經營異化、關聯交易、助長資金脫實向虛等亂象,周小川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表示,對於金控公司的監管將有三方面側重點:一是強調資本的真實性、充足性和資本質量;二是要強調股權結構的透明度;三是加強對關聯交易的管理。

根據市場消息,金控公司管理辦法將從多個方面著手,比如設置市場准入門檻、嚴格規範金控公司內部子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資本充足率、規範公司股權結構、大股東與高管任職要求等。

其中,資本充足率強化資本真實性和充足性要求。「資本充足率反映的是槓桿水平。體現為資本占公司的風險資產比例,以此來反映公司槓桿的高低。此前,互聯網金融不受這個限制,導致了競爭上的不公平。

通過資本充足率去控制民營資本的槓桿也是控制風險的一個手段。這已經在商業銀行做了證明,現在是把這個成熟的辦法運用於金融控股公司。」 上述互金集團內部人士表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信字投資 的精彩文章:

TAG:信字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