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無為而治」說開去

從「無為而治」說開去

「無為而治」出自《道德經》,是道家的治國理念,老子告誡君王,不與民爭。前兩天比較有聊的一個朋友來青島出差,在一起喝茶閑談的時候談到了「無為而治」,正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在他看來企業管理最理想的狀態就是「無為而治」。當老闆的最高境界就是「無為而治」:沒事散散步、爬爬山,隨時都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做老闆真的這麼爽嗎?反正我的老闆,包括我平時遇見的老闆們,給我的感覺都是在跟時間賽跑。每天起得早,睡得晚,還得參加一些自己不想去但又推不掉的應酬。

差別在哪裡?轉過頭一想,似乎跟企業的規模有很大關係,越小的企業,老闆越忙,反正,越大的企業,老闆的時間越多。馬雲,阿里巴巴的總裁,幾乎每天都能看見他坐著飛機在全球各地飛的新聞,做訪問、做演講、做慈善,不亦樂乎,並且經常語出驚人。感覺這個全球500強的領導人真的好悠閑,不愁拉訂單,不用跑公關,從來沒有被瑣事纏身。

他談未來,說大話,沒有人會質疑他,因為有一群人在努力讓馬總的大話成真。在我看來,馬雲是一個深諳道家哲學的企業家,他喜歡打太極拳,還拍了一部電影《空手道》,讓一眾當紅明星給他演配角,論會玩兒,估計他說自己第二,沒人敢當第一,當然,最重要的是:有錢!

馬雲在2006年,也就是12年前錄製《贏在中國》時,就已經實現了「無為而治」。據說,在節目錄製期間他沒有接過一次電話,從未中途離場,點評階段妙語連珠,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瞬間,也成就了贏在中國。很多人看那個節目,就是因為有馬雲。

阿里巴巴從2006年的13億元人民幣,做到了現在的1582億元人民幣,12年的時間翻了121倍,可以理解成每年以10倍的速度增長。馬雲越活越瀟洒,阿里巴巴也越做越大,成為世界500強企業。馬雲在用他的哲學管理公司,就像他喜歡的太極拳一樣,看似波瀾不驚,實則蘊含著巨大的能量。

何為「無為而治」?難道撒手不管,充分授權就是「無為而治」嗎?非也,無為而治是一種管理機製成熟的終極表現。在這個組織中,每一步工作流程,每一項業務都有章可循,不按規定辦事則寸步難行。每一個崗位各司其職,每一項流程都完美銜接,水到渠成。

很多人崇拜馬雲,他活成了傳奇。有人說是「阿里十八羅漢」成就了今天的馬雲;又有人說,沒有馬雲,就沒有所謂的「阿里十八羅漢」。不管怎樣,在這支管理團隊的帶領下,阿里這艘巨輪在商海中縱橫馳騁,所向披靡,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

企業想做大,就得學會「無為而治」。在企業初創期,老闆帶著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可以事必躬親,開花結果,成績斐然。相信所有老闆們都希望自己的企業做大,最終做成中國500強,乃至世界500強。但是,真正將企業做大的為什麼少之又少?很多企業在擴張階段,都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

在企業規模較小的時候,公司的每一位員工老闆都能叫出名字來。老闆可以做到事無巨細,錄用或開除一個員工,老闆拍腦袋就可以了,這個時候是企業效率最高的時候。而隨著企業不斷壯大,老闆再什麼事都親力親為,他就制約了企業的發展。有這麼一種說法:在企業初創期,老闆要把企業當成自己的事業,像孩童一樣培養其成長,這個時候,企業最需要的是關心和愛護;在企業擴張期,老闆要把企業看成社會的事業,像培養大學生一樣助其成長,這個時候,企業最需要的是支持和理解。

無為,不是不為。無為,是不違,不惟,尊重規則,敬畏規律。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以後,人類提出了征服自然的口號,平山填海,亂砍亂伐,相信人定勝天。結果呢,時至今日,霧霾、沙塵暴、沙漠化、冰川融化,一系列自然災害,讓我們手足無措。於是乎,我們開始以百倍、萬倍的代價恢復生態。現在,我們認識到了自然的強大,還不晚。至少,現在改,還來得及。

想做「無為而治」的管理者,必須先做到「有為」;

在組織建設上——建立一支可靠的有能力的團隊;

在制度建設上——建立一套符合企業實際的運行體系;

在文化建設上——形成一種企業特有的優秀的企業文化。

無中有,有中無。做企業的不是哲學家,而是資本家,目的就是收益最大化。想要把企業做大做強,收益翻倍,就必須明白何時「有為」,何時「不為」!祝福我們中國的企業家早日擺脫無休無止的運營決策,實現「無為而治」,真正享受品質生活,像馬雲一樣瀟洒的活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行在青 的精彩文章:

TAG:知行在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