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貴州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陳石,國畫大氣磅礴,畫風富有時代精神

貴州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陳石,國畫大氣磅礴,畫風富有時代精神

陳石,江蘇豐縣人,管理學博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文化傳媒集團中國美術院理事,中國畫馬藝術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詩書畫研究會副會長、貴州省分會會長,貴州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貴州畫院名譽院長、貴州畫院學術委員會委員,貴州省文史館特聘研究員,貴州大學、貴州師範大學、貴陽學院客座教授,碩士生導師,政協貴州省貴陽市第十屆、十一屆委員會主席。

陳石的書畫作品造詣很深,恣意抒情,在厚厚的古意中滲透出濃濃的現代韻味。其作品多次在《中國藝術報》、《藝術市場》、《美術中國》、《中國民族報》、《畫界》、《藝術》、《藝術人生》、《中外文化交流》、《鏡報》、《香港商報》、《收藏快報》、《人民政協報》、《貴州日報》、《當代貴州》等國內外報刊上發表,被國內多家機構收藏,多次義賣善款捐贈災區。

厚積薄發 畫言心聲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貴州畫院院長、文化部優秀專家 陳 爭)

大多數人知道陳石主席,是因為他是一位口碑很好的官員。同時更由於他的為人謙遜,處世低調,待人接物保持君子之風,所以朋友之多,交遊之廣,是很令身邊的人感佩讚歎的。

這幾年來,陳石主席工作之餘,將愈來愈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書畫創作之中,見者不察,每以為如通常官員們為豐富業餘生活而偶涉丹青,結果總是被他得書畫水平所震驚。驚愕之餘,又生出許多疑問來,何以才聽說陳石主席畫畫,轉眼就具有如此的造詣。

其實我初見陳石主席的畫作,也曾大感意外,因為我第一次進他的工作室就看滿牆的馬和人物習作,而且造型之準確生動,作為專業人員,我立馬就能肯定陳石主席早年一定下過功夫有過積累,交流下來,果然屬實。所以我將陳石主席定位為回歸的畫家。

之後與陳石主席過從漸密,從畫院到我個人都大大受惠於因他對書畫執著的熱愛而對這項事業做出的傾力,為此他投入了太多的精力,投放了太多的資源。顯而易見的效果與成果贏得了書畫圈同仁們的稱道和尊敬,因此榮膺了貴州畫院名譽院長、貴州省美術家協會的名譽主席、中國美術院理事。

愛畫馬與擅畫馬,幾乎成了陳石主席書畫藝術的標誌,也為陳石主席奠定了在書畫領域的特殊一隅。馬,作為畫材,從古至今已儼然獨成一科。大師巨匠者,遠有李公麟、趙孟頫,近有任伯年、徐悲鴻,都是畫馬的高手,畫家對畫材的選擇很大層度是內心情愫的對應,畫馬就是在畫人。馬的性格與功用都決定它的審美向度直指陽剛一脈,與它鏈接的相關名詞諸如「大漠疆場」、「血色戰旗」、「寒風嘶鳴」、「蒼煙落照」等等,無不是顯示著令人神往的壯美。即使形容瘦馬老驥,也是蒼涼遲暮的感懷,總之與花好月圓、輕歌曼舞的世界南轅北轍。陳石主席多年來痴情於馬,迷戀於馬並樂此不疲地研究揮寫,實質已經將他的審美取捨、崇尚乃至性情胸懷盡顯無餘,若以詞風劃分也就是近豪放而遠婉約。在表現手法上,陳石主席走以書入畫一路,以線造型,力求在快意酣暢的書寫中完成對形象的塑造。這樣的取向使得陳石主席的畫馬一開始就有著不同凡響的格調和品位,加之重墨輕彩的基本格局,界定了其作品屬於傳統人文畫的範疇,有著遵循純正、經典的意味。尤其是在造型上力求準確生動,在章法上講究書畫合一,更突顯了陳石主席對自己藝術世界的這一認定和建構的方向。

由此而可以得知在其它方面的涉獵其中,其實陳石主席的創作實踐皆未偏離其宗。因為對「書畫同源」與「以書入畫」的觀點和法則認同,所以他同時在書法上下了大量的功夫,使其筆下的線條質量得以全面的提升,無論質感、力度、變化和控制等都透發出訓練有素意蘊,故形於書則規矩不亂,狀於物則言之有物。近來陳石主席筆下又多了奇峰峻岭,水霧山嵐,在山石樹木雲煙的勾皴點染中,這種全面修行的優勢更清晰地突顯出來,難怪觀他畫的山水,不論尺寸大小,都會有一種氣勢磅礴的感覺,著就逆向地驗證著勤奮的積累。

當然,陳石主席在藝術事業發展方面的真正優勢還在於他豐富多彩的人生閱歷和開闊拓展的胸懷視野,這些形而上的儲備資源較之形而下的筆墨技巧,是更為了強大和深厚的支撐,它們註定了陳石主席的藝術世界將擁有的廣闊和豐富,這也是及我及書畫界的同仁們期待和盼望看到的。

藝.文.人——說陳石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貴州省書法家協會原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貴州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戴明賢)

陳石嗜畫入迷。在崗時畫畫佔盡了工余時間;休致後畫畫成了生活方式。他很小就喜歡臨摹連環畫〔這些「作業」在政治運動中幾乎給父母惹了禍〕;年輕時挎著畫箱跟在一群同好大哥哥後面,畫寫生,畫素描,積累下紮實的造型基礎;後來轉攻國畫,精研筆墨、潛心文學,形成兼取中西之長的繪畫理念,探索造型準確而有筆墨情趣,水墨韻致與構圖思考融匯無間,不失傳統而富時代精神的畫風。他的畫大氣磅礴,細緻造型而豪宕運筆,構圖靈動勻稱,筆墨簡繁有致。看他的畫,有一種觀野馬無羈而循道之趣。隨著歲月磨礪、閱歷增長,畫風益趨凝練厚重,蘊涵著微妙的人生況味,折射出他對生活、對藝術、對審美品位的理解和追求;也讓觀者分明地窺見作者平和寧靜的精神世界。

陳石最喜愛的題材是山水和馬。山水和馬,在中國繪畫中並非單純的客觀形象,而是負載著作者感情和理想的意象。畫中物是意象而非形象,這是中西繪畫最根本的區別;寫意或寫實還只是表現手段上的異同。古人把山水置於畫中最崇高的地位,是因為千山萬壑、飛瀑鳴泉的畫面,最能體現仁人高士的志趣和抱負,以「筆下丘壑」寫「胸中丘壑」。蘇軾贊王維的山水畫「畫中有詩」,這句話遂成了中國畫的最高境界,而也只有山水畫最能蘊藏和體現更多的「詩」。李可染先生的巨作《層林盡染》,將具象的山巒樹石,畫出了形上的莊嚴、崇高和神聖感,就是一例。

但畫家要將心中之「意」變為紙上之「境」,還須有足夠的表現手段。不但要「想得出」,還要「畫得出」。因此山水畫的技法又是豐富複雜、最具難度的。陳石筆下的山水,有動感、有變化,手法多樣,呈現出比較豐富的文化功底和繪畫語言。象與意、虛與實、筆墨與留白的和諧映襯,營造出可供玩味和想像的空間。有評者說陳石的山水畫「再小也是大畫」,足證他得到了山水畫以氣、勢、意境為魂的要義。

駿馬在西方是「勻稱之美」的典範;在中國則是神秀、勇氣和忠誠的意象。杜甫《房兵曹胡馬》詩:「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寫盡了以畫馬寄託人生理想的思想感情。陳石多年情鍾於馬,樂此不疲地觀察、研究、揮寫,將他的審美取捨乃至性情胸懷盡寄於斯。他之畫馬,取以書入畫一路,以線造型,力求在快意酣暢的書寫中完成形象塑造;然後施之以重墨淡彩,顯示出不凡的格調和品位。愛畫馬、擅畫馬,成為陳石繪事的標誌,為他奠定了在國畫領域的特殊一隅。

書法與國畫同以筆墨〔線條與墨漬〕為藝出手段。即所謂「書畫同源」。優秀的國畫家無不深研書法,甚至自詡其畫「筆筆是書法」。細讀吳昌碩、黃賓虹、林散之,當知此言絕非欺人之談。陳石深諳此理,對書法非常認真。他喜歡楷書行書,遍臨名碑名帖,對顏真卿、王羲之、黃庭堅用功尤篤;自謂「我創作中,努力學習中國古代書法的精髓,學習顏體的端莊、深厚,王羲之的高雅韻致,王鐸的造型美和米芾的乾淨利落、瀟洒和明朗清晰。」識者評陳石所作楷書端莊流麗,剛健婀娜,有縱橫開闊之趣;以行書入行草,體方筆圓,遒勁峭拔,雄健靈動;體勢沉著,追求「重、拙、剛、大、靈」之美。

中國的國粹藝術〔書畫、戲曲、古琴等〕還有一個獨特之處,就是都與文學〔尤其是詩詞〕密不可分;都是飽涵文化含量的藝術,都極其重視「外功」即綜合文化修養。「畫中有詩,詩中有畫」、「詩是有聲畫,畫是無字詩」、「畫無書卷氣即俗即匠」等等觀點深入人心,成為衡量畫品高下雅俗的標尺;沒有文學修養、只知寫字畫畫者是為藝匠,作品缺乏書卷氣韻,上不了審美品位。書畫家的文化〔特別是文學、詩詞〕素養是至關緊要的。陳石書畫之所以能遠俗避匠,在於他認真從廣泛學習中國古典詩文中潛移默化、涵養自己的性情和趣味。他以攝影家眼光取象,以書法家筆意作畫,使作品具有書法金石篆刻的意味。在文人畫傳統中尋找自己位置的陳石,自述著力於尋覓畫里的美善合一。「美」是畫工表現;「善」是人格投射;筆墨中流淌著畫者的真性真情。

陳石其人與陳石其畫十分統一。他任事幹練而處世平和,洞達人情而應對從容,對藝事精益求精而生活簡樸淡泊,很符合孔夫子「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的理念。深邃的山谷和奔騰的駿馬在他心裡和諧共處,豐富的人生歷練讓它們在筆下各得其所。山水是棲居寧靜致遠之心境;駿馬是憧憬超脫大氣之人生。他認為,藝術天地和現實世界血脈相通:眼中所見自成萬千氣象,腕下揮寫乃為生命律動。畫面布局是心中天地的具體而微:留白容觀者寥廊遠引;層次讓畫家與筆墨相契相通。他說,在恣意揮灑中實現心靈世界與畫中世界的交融共鳴,是為人生的莫大樂事!他追求 「有真」「有情」和「有局」:真情懷,真感受,真功夫;愛自然,愛大地,愛生命;大氣象,大志向,大格局。

陳石是我老來結交的良友,我欽佩他的才幹和為人,也喜愛他的藝事,多次在他的畫室天南地北聊天。為他的新畫冊,我理應寫一點讀後之感。但我對於繪畫只是一個行外的愛好者,所見者淺,所說者陋,茲參以別的朋友和畫家本人的一些論述草成小文,略表欣賀之忱。

二零一八年元月十二日草於適齋燈下

陳石國畫作品欣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家書畫 的精彩文章:

TAG:名家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