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問:你打算怎麼搞外交?李鴻章答:我打痞子腔就行了

曾國藩問:你打算怎麼搞外交?李鴻章答:我打痞子腔就行了

近代史學家唐德剛曾說,近代以來,中國稱得上外交家的人,一共有「兩個半」。一個是晚清的名臣李鴻章,一個是總理周恩來,還有半個,是參加巴黎和會的民國外交官顧維鈞。

作為中國近代以來的外交官,李鴻章算不上第一個,但作為掌握實權並且與西方國家廣泛進行外交活動的,李鴻章確實是近代以來第一人,而這也是中國歷史進程與李鴻章的個人機遇所共同決定的。

在同治九年(1870年)天津教案之後,疆臣之首的曾國藩引咎辭職,由學生李鴻章繼承了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的衣缽。尤其是北洋大臣的職務,推行洋務運動,尤其是「外交第一衝要的關鍵」。因而,李鴻章就這樣被推上了中國近代外交舞台的中央。

在李鴻章之前,清廷的外交事務主要由曾國藩辦理。但曾國藩的性格,以及當時大清的國力,決定了曾國藩的保守外交路線——與洋人發生衝突時,能讓則讓,遵循韜光養晦的原則,力圖避免事態擴大化。

而曾國藩這種外交理念的缺點,也在處理天津教案一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為了安撫洋人,不惜對自己的老百姓痛下殺手,以致遭受漢奸的罵名。

李鴻章在到任前,專門前往拜會老師曾國藩,向他請教為官辦事之道。曾國藩最為重視外交,開口就問:「少荃,你現在到了此地,是外交第一衝要的關鍵。我今國勢消弱,外人方協以謀我,小有錯誤,即貽害大局。你與洋人交涉,打配作何主意呢?」

當時李鴻章新官上任,意氣風發,有些得意忘形的樣子,回答曾國藩道,門生也沒什麼主意,以後外交不管洋人說啥,學生都和他們打「痞子腔」就是了。

「痞子腔」是安徽的土話,有油腔滑調、胡攪蠻纏的意思。曾國藩聽後,過了一會才正色道,我不懂這痞子腔如何打法,要不你打給我聽聽?李鴻章一聽,感覺老師口風不對,連忙改口說:「門生信口胡說,錯了,還求老師指教。」

曾國藩於是教導李鴻章:「依我看來,還是用一個誠字。」

為何要用「誠」字?曾國藩解釋說,我們現在國力太弱,任憑你如何打「痞子腔」,洋人是看得明明白白的。既然如此,不如與他們以誠相見,這樣雖占不到便宜,但也不會太過吃虧。腳踏實地,總比你打「痞子腔」被人識破,得不償失好。

李鴻章聽後,當即表示受教。但曾國藩作為李鴻章老師,知道這個學生雖然能辦事,但做事總是流里流氣,行事又太過自傲。所以這次見面之後,還不斷寫信提醒李鴻章,辦外交是一件大事,不能輕忽。

比如其中有一封信,勸諫李鴻章道:

「閣下向與敵以下交接,頗近傲慢,一居高位,則宜時時檢點。與外國人相交際,尤宜和順,不可誤認簡傲為風骨。風骨者,內足自立,外無所求之謂,非傲慢之謂也。」

李鴻章剛上任時,尚能銘記老師的教誨,以「誠」字來對待洋人、處理洋務。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時間一長,李鴻章又漸漸露出了本性,覺得還是他「痞子腔」那一套有用,跟洋人裝腔作勢,試圖搞拉一派打一派的「以夷制夷」。

正如曾國藩所言,任你「痞子腔」打得再天花亂墜,但大清國力貧弱的事實擺在眼前,容易弄巧成拙。

比如甲午戰爭之後,李鴻章想拉攏俄國來對抗日本,卻不知自己在與虎謀皮,讓俄國趁機在東三省擴張勢力。後來日俄戰爭在我國東北爆發,便是李鴻章與俄國簽訂《中俄密約》,外交策略失誤留下的後患。

參考資料:

《庚子西狩叢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李鴻章替老鄉寫了篇文章 感動哭皇帝 卻坑哭了老鄉
李鴻章看上美國總統一寶物 十七年後訪美 終於將此物帶回中國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