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穿越千年詩國》連載(第三十四章)

《穿越千年詩國》連載(第三十四章)

楊慎,字用修,號升庵,謚號文憲。四川新都人,祖籍廬陵。明代著名文學家,三才子之首,東閣大學士楊廷和之子。著有《江陵別內》、《寶井篇》、《滇池涸》等。

楊慎自幼聰明好學,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二十四歲時,殿試第一,考中狀元,授翰林修撰,從此正式登上明朝政治舞台。楊慎的政治生涯坎坷艱辛,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於雲南永昌衛。在滇南漫長的三十多年流放生活中,他並未因環境惡劣而消極頹廢,仍然關心人民疾苦,不忘國事。臨終時,還以「臨利不敢先人,見義不敢後身」勉勵後人。

楊慎存詩約2300首,所寫的內容極為廣泛。因居滇30餘年,所以「思鄉」、「懷歸」之詩所佔比重很大。寫景詩也不少,他敘寫雲南風光,描繪祖國山河,頗有特色。楊慎在前七子倡導「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復古風氣較為流行的時候,能廣泛吸收六朝、初唐詩歌的一些長處,形成他「濃麗婉至」的詩歌風格。

第三十四章

責編:張馨元

我是師傅門下最小的弟子,除夕夜的前一天,我也聽到了這個傳說。我偷偷地收拾好了行裝,帶上了神獸麒麟,等待著除夕夜到來。

除夕的晚上12時,我迅速拿出了師傅傳下來的《給孩子的古詩詞》,大聲誦讀起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鐘聲中,一道白光籠罩全身,耀眼的光芒使我閉上了眼睛……

過了一會,周邊嘈雜的聲音使我睜開眼睛。周圍人來人往,凈是一些穿著奇裝異服的人們。男的頭上戴著頭巾,身上穿著青布直身的寬大長衣;女的頭上梳著髮髻,穿著各種樣式的短衫長裙,煞是好看。難道我真的穿越回了明朝!我瞪大眼睛看著四周,心裡興奮極了。我邊走邊看,周圍的一切都讓我感到新鮮。看了半天,我突然想起了這次穿越的任務:我是來找楊慎的,怎麼忘了呢!「麒麟麒麟,我們去江陵!」說完飛身上了麒麟,直奔目的地。

麒麟(qí lín):中國傳統瑞獸,性情溫和,傳說能活兩千年。

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有時用來比喻才能傑出、德才兼備的人。

我來到了湖北江陵,這裡正靠著長江邊。遠遠望去,長江就如同一條黃色的巨龍,由西向東卷著浪花奔湧向前。我找了一個茶攤坐了下來,點了一壺茶,一邊喝,一邊等待楊慎的到來。過了一會兒,遠遠看見三個人向這裡走來。走在前面的一人戴著枷鎖,步履蹣跚,艱難地走著;後面兩人官兵模樣,不耐煩地催促著前面的人快走。到了茶攤,他們也進來歇腳,這時我才近距離地觀察楊慎。只見他衣衫襤褸,鞋子也磨出了洞。由於流放途中環境惡劣,他還患了重病,臉色憔悴。作為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楊慎竟淪落到如此地步,我不禁感到深深的痛惜。

這時,一個漁夫和一個柴夫正在江邊煮魚喝酒,談笑風生。他們那泰然自若的模樣,那淡泊超脫的襟懷,令楊慎深有感觸:普通人竟也能如此洒脫!楊慎聯想到自己的遭遇,一時感慨萬千,覺得是非成敗都像過眼煙雲,不必耿耿於懷:「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我趕緊遞上紙筆,楊慎見了大喜,寫下了《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

我很敬佩楊慎,便決定跟隨他。在流放充軍的道路上,我看到了楊慎所遇到的坎坷;到了雲南,楊慎也沒有因為環境而消極,反而奮發有為,堅決不向惡勢力屈服;更讓我驚訝的是,他仍然關心著老百姓們的勞苦,關心國家大事,儘力為國家服務。

我問楊慎:「你已經被流放到雲南了,為什麼還要關心其他人的事情呢?」楊慎笑了笑,回答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雖然我不被皇帝賞識,但我要盡自己的力量來為國家做貢獻。」

楊慎發現昆明一帶的豪紳以修治海口為名,勾結地方官吏強佔民田、化公為私、斂財肥己、坑害百姓,便寫了許多詩來抨擊,還專門寫信給當時的雲南巡撫,請求制止如此勞民傷財的「水利工程」;他聽說尋甸的安銓,武定的鳳朝文作亂,便帶著家童和步兵一百多人,與副將張巍用計謀擊破叛軍,平定叛亂。我目睹了這一切,十分佩服楊慎。

插畫創作:樓奕伽

正當我跟隨著楊慎經歷各種艱難困苦時,白光又一次籠罩下來,我不得不又閉上了眼睛……

再次睜開眼,我又回到了熟悉的雲之谷。我所看到的一切,都深深印在了腦海里。

第二天,琅琅的讀書聲又響起了……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小作者:費揚

責編點評:

這篇文章中費揚分別寫了詩人的幾段坎坷經歷。整篇文章都圍繞著《臨江仙》這首詞,讓讀者感到悲壯的同時又體現了詩人豁達的胸襟,意味無窮。文章對人物的描寫非常具體,語言流暢,讀來讓人感概萬千。逝者如斯,人生有限,青山常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8旬老人翻出明朝聖旨,專家500塊加錦旗就想拿走,被老人一口回絕
比康乾盛世還多的耕地面積的王朝,為何還被農民軍攻破京師王城?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