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寵物 > 日本人培育出了一種長尾雞,尾巴長度能有兩三米

日本人培育出了一種長尾雞,尾巴長度能有兩三米

我們日常所見的家雞其實是屬於雉科的。作為肉、蛋用的家禽,人類對家雞的培育方向總是能夠產更多的蛋,或者是更快地長肉。然而從上世紀七八十年開始,日本人也培育出了一些用於觀賞的雉科雞類。這些雞的長相與家雞非常相似,但是卻有著異乎尋常的尾羽,成年之後的雄性尾羽長度可達兩到三米,因而這種雞又被稱為長尾雞。

從血統關係上來說,長尾雞是原雞的後代之一。此前我們曾科普過原雞,今天的大多數家雞品種也都是野生原雞的後代。而原雞屬的直系後代目前尚有四種,分別是紅原雞、灰原雞、綠原雞以及黑尾原雞。野生的原雞是屬於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它們常棲息活躍與海拔兩千米高左右的山地區域。

儘管野生原雞的飛行能力在鳥綱中不算突出,但是它們的速度和敏捷值都很高。尤其是在灌叢地帶,憑藉著有利地形的保護,幾乎沒有什麼獵食者能夠獵殺到它們。同時它們也是少數人共培育與野生並行繁衍並且都比較成功的物種。今天包括長尾雞在內的各種各樣的家雞,其原始基因都來自於原雞屬。

但是作為觀賞用的雞類,長尾雞的產蛋能力是遠不如普通的家雞的。因為尾羽過長的原因,長尾雞的飛行能力也遠遠不如家雞。農村的家雞在不剪翅膀的情況下,一展翅飛個十多米高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而長尾雞受到尾羽的拖累,不僅飛不高,耐力也非常差。

事實上長尾雞不僅僅是飛行能力差,它們的體質也是非常弱的,在溫度不適宜的情況下就很容易出現傷亡的情況。再加上長尾雞的繁育能力低下(不止是對比家禽而言,在整個鳥綱之中都是屬於比較差的),所以長尾雞的育成數量並不多。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儘管只是人工選擇培育的結果,但是長尾雞也曾有過很高的身價。

但是飼養長尾雞也並不容易,除了溫控以外,它們也不能像養普通的雞類那樣籠養。因為尾羽比較長的原因,需要定製比較高的棲息架才行,這樣才不至於因為尾羽長期拖地而導致脫落。

不過長尾雞畢竟不是正常的基因選擇,早些年的時候因為人們的獵奇心理或許有一定的市場,現如今培育飼養長尾雞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面壁思過:

長尾雞應該算是典型的中看不中用的鳥類了,不僅無法提供肉和蛋,飼養成本和飼養難度也很高。長長的尾羽看似奇特,實則只是拖累,就像很多外表光鮮卻活得很累的人一樣,他們慕的虛名,處的卻是實禍。

生命的第一需求是生存,每一個物種都有保障自己生存的權利,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從自己做起,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類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動物世界 的精彩文章:

成為藝術家的前提是-自我欣賞
動物界的築巢大師,這水平怕是土木工程的高材生也比不上

TAG:動物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