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契約精神」還是「棄約精神」

「契約精神」還是「棄約精神」

這裡是ViV光李博士帶給大家的第34期小故事

分享生活中歷史奇聞趣事、小百科、小典故

沒時間看就聽聽唄。。。

博士說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家好,我是ViV光的李博士。

想必大家這兩天都看到了這樣一條國際新聞:美國總統特朗普單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協議。此事引起軒然大波,伊朗總統魯哈尼聲稱美國這一決定會「遺恨千古」。歐盟各國這次沒有站在美國一邊,英、法、德表示會繼續履行核協議,俄羅斯則對美國發出警告。其實「契約」變成「棄約」,歷史上屢見不鮮,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盤點幾個。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退出伊核協定

要說「棄約精神」,有兩個國家堪稱一脈相承。

想當初歐盟還是創業團隊「歐共體」的時候,法國外長舒曼想拉上英國一起「組團打怪」,但英國以「侵犯英國經濟利益」為由拒絕加入。

被譽為「歐洲之父」的法國外長羅貝爾·舒曼

後來英國經濟出現疲軟,再加上殖民地紛紛「變了心」,英國開始尋求加入歐盟,希望享受歐盟內部的經濟紅利,遭到歐盟大股東戴高樂的阻撓。

英國首相愛德華·希思,

正是他的不懈努力讓英國最終加入歐盟

經過多方「忽悠」和談判,英國終於在1973年簽署協定加入歐盟。後來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了:英國發覺自己在歐盟中撈不到多少利益,要為歐盟付出大量「份子錢」、還要接收中東難民。

英國街頭一則要求脫歐的標語

英國立刻與歐盟鬧起了「婚變」,至於「契約精神」,實在是不重要。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與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簽署《限制反彈道導彈系統條約》。

1979年,時任美國總統卡特

與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簽署反導條約第二批協定

然而,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世界唯一霸主,有強大實力做支撐,美帝便可為所欲為,用「經濟制裁」這一「大殺器」四處挑釁,廣大窮國敢怒不敢言。

為了維持自己的老大位置,迫使小弟們繼續跟從和多交「保護費」。美國在2001年退出反導條約,這樣一來,政府和軍工巨頭又可以一起愉快地玩耍了。

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上的各國領導人

從巴黎協定、TPP、再到伊核協定,美國不斷「棄約」,至於保護地球環境、共同繁榮經濟、維持中東局勢穩定,要看它是否符合美國的利益,條約想入則入,想退則退,吾有霸權,汝奈我何?

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後,美國民眾舉行抗議示威

所以所謂「契約精神」,在國際政治格局中,只是國家間暫時的妥協,根本上還是實力的對比,要想讓對方履行條約,基礎就是拳頭要硬,武藝高強。

生活是智慧的源泉,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卻讓文化生生不息,點滴之水匯成江海,初心探求則成佳作。

以上就是關於「棄約精神」的故事。感謝大家收聽,也希望大家繼續關注ViV光微信公眾號,明天見。

GIF

圖片 by 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V光 的精彩文章:

一位酷愛飆車的國王,曾經差點引發戰爭

TAG:ViV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