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行孝之法: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滿足

行孝之法: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滿足

母親,是天底下最偉大的名字。

有一個故事,令人熱淚盈眶。

兒子養不起年邁的母親,決定把她背上山丟棄。一天傍晚,兒子說要背母親上山走走,母親吃力地爬上兒子的背。一路上母親偷偷往地上灑豆子,兒子很生氣地問:「你灑豆子幹什麼?」

母親回答:「傻兒子,我怕你等會兒一個人下山會迷路。」天底下還有什麼比母親更加寬廣的胸懷,更加無私的愛?

一家跨國公司許下重金招聘人才,一名畢業於名校的青年表現傑出,受到了總經理的青睞。簽約之前,總經理問了最後一個問題,你為母親洗過一次腳嗎?

青年懵了,二十幾年來他確實沒有為母親洗過一次腳。當晚回到家,他執意要為母親洗腳,他發現母親的雙腳滿是皺紋和老人斑,顯得非常無力和僵硬。

回想起母親的萬般艱辛和無限關愛,他不禁摟著母親的雙腳潸然淚下。第二天,這個青年找到總經理,深鞠一躬說:「貴公司聘不聘我並不重要,但我要感謝您,您給我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課。」

人不能忘本,感恩是人生的第一步;感恩的第一步,請從孝敬母親開始。而有許多先賢,早就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孔子的弟子子路,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充饑,卻從百里之外背米回家侍奉雙親。

孔子另一名弟子閔子騫,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有一年冬天,閔子騫駕車,因寒冷連轡頭都拿不住,掉落了下來。

父親很生氣,一鞭子打過來,把他的衣服打破了,露出了裡面的蘆花。父親摸摸他的手,冷冰冰的。回到家,摸摸另外兩個孩子的手,暖暖的。原來後母給兩個弟弟用棉花做冬衣,卻給閔子騫用蘆花做「棉衣」。

父親大怒,當場要休妻。閔子騫急忙跪在父親面前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後母大為感動,也很慚愧,以後對閔子騫比對親生兒子還好。

漢文帝劉恆,以仁孝聞名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侍候母親,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孝敬雙親,不僅是物質的奉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安養。

春秋時楚國的隱士老萊子,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心。

有一次,他為父母取水上堂的時候,不小心跌了一跤。他為了不讓父母傷心,索性裝著像嬰兒一樣,放聲大哭,博得二老大笑。

孝敬雙親,千萬不要以為父母年紀大了,只管物質享受就好了。而應該體會父母的心意,讓父母干點力所能及的事,順其自然就好。

《論語與算盤》一書中,記載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有兩個著名的孝子,一個住在近江,一個住在信濃。近江的孝子長途跋涉,來到信濃的孝子家,想向信濃孝子學習孝道。信濃孝子上山去了,只有母親在家,安排近江孝子先到裡屋休息。

天近傍晚,信濃孝子背著一捆柴回來了。他對母親說,幫忙卸一下吧。於是母親幫他把柴卸下來。他又說,腳上都是泥,打點凈水來。

母親又幫他打水。信濃孝子任意支使母親幹活,母親卻很高興,近江孝子感到又驚奇又難以置信。

信農孝子洗凈了腳,又讓母親給他揉,母親沒有絲毫不快,給兒子揉起腳來,一邊揉一邊告訴兒子,有客人在裡屋等候。聞聽此言,信濃孝子起身來到近江的房間。二人交談之際,信濃孝子叫母親準備晚飯。

飯菜上桌之後,信農孝子坦然的讓母親在一旁侍侯吃飯,並埋怨說:「哎呀,湯咸了。」又說:「糟糕,飯怎能做成這樣。」

這時候,近江孝子再也忍不住了,他大聲的呵斥信濃孝子:「你不體貼呵護母親也就罷了,還膽敢訓斥母親,成何體統,您算得上孝子嗎?真是不孝透頂。」

信濃孝子解釋說:「刻意的孝行不能稱之為真實的孝行,自然而為的孝行才是真實的孝行。我這樣做是有原因的。

母親見我從山裡回來,感到心疼,急切的問一定累壞了吧。為了使她了解我知道她的心思,於是我伸出腳,讓母親給我揉。招待客人的時候,母親擔憂有不周之處,為了讓她知道我對這種關心的感激,於是發表對飯菜的看法。

這一切都是自然的流露,是順應母親的想法而做的,或許這也是我獲得孝子之名的原因吧。」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又是一年母親節,這是天下最偉大的節日。祝願天下的母親,幸福安康。

願天下的孝子,理解母親的心,寬慰母親的心,讓母親永遠生活在快樂的海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鐵面無私包青天:將名字銘刻在百姓心中的人
曾國藩:學習要求速、求熟、有恆、苦思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