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談及「死亡」時,我們在害怕什麼

當談及「死亡」時,我們在害怕什麼

前不久和朋友聊天,其中一段對話如下:

我說:"如果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不發朋友圈,qq不再上線,發消息也不回復,打電話也不接的話,可能我已經死在某個地方了。"

朋友說:"大白天,說什麼不吉利的。"

我說:"沒開玩笑,只是想讓你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他開始翻白眼,扯開話題。

那時我才意識到,關於的死亡認知,似乎很久以前就不曾被重視過,反倒是提到死亡我們就露出一臉忌諱的神色,閉口不談。

想來,

人類是真一種奇怪的生物,忌諱著死亡的同時,不斷提及死亡。

平日里,我們總會說"好吃死了","愛死你了","累死了",一邊不斷在話里加上"死"來深化程度,表達情緒,另一邊又總下意識抗拒死亡的話題。

仔細想想,中國人似乎從很久以前就一直在排斥著死亡的話題。

久到可以追溯至幾千年前,孔子的弟子季路請教孔子:"請問死是怎麼回事?"

而孔子回道:"還不知道活著的道理,怎麼知道死呢?」

又回道:"未能事人,焉能知鬼神?"

按照孔老夫子的看法,他認為生是怎麼一回事都還沒有弄明白就思考死亡,似乎是本末倒置。

而今我們二十一世紀的新青年們也還在貫徹著孔老人家的精神觀念,認為人生苦短,連怎麼活著都沒有好好思考過,提死亡未免操之過急。

殊不知,一味探討生的魅力的我們往往忽視了死的深度,更忽略了只有好好地處理好死亡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當前生活這一點。

有人說:"當你茫然困苦的時候,去墓地走一遭就能明白你想知道的東西。"

當生活甚至生存壓的我們透不過氣的時候,不妨反向思考死亡是怎麼一回事。

就像前陣子網上有個很火的測試,說是如果只剩最後一天你會做什麼?

看到題目的一瞬間很多人開始沉默,思考過後才反應過來,原來自己的願望那麼多,甚至有些是自己一輩子都不捨得花時間去實現的。

那時才恍然大悟:只有當死亡碰到鼻尖的時候才知道該怎麼好好地活下去。

其實,人是一種很堅強的生物,有時候往往經歷了死亡的考驗才能更好地絕地反擊。

最近很火的一部日劇《unnatural》裡邊有句台詞:"已逝之人也不分好壞,只不過不巧沒了性命而已,而我們只是一時幸運活在這個世上,恰巧活著的我們,是不應該忌諱死亡的。"

死亡是很正常的現象,可我們似乎從出生開始,腦子裡就一直灌輸著一種思想:死亡是個沉重的話題,沉重到我們從沒有正確面對過它,以至於影響了我們對死者的態度。

我們通常認為:死者為大,談及死者、涉及死亡回冒犯甚至褻瀆亡靈,所以很多人沒有機會好好地和逝者說再見,更不知道其實好好說再見才是對逝者的尊重。

◆◆◆◆◆

《奇葩說》第三季有個大膽的辯題:痛苦的絕症病人想要放棄自己的生命,我該不該鼓勵他撐下去?

主持人馬東的對此坦露父親馬季去世的心境,父親去世三年後他夢到父親:「我父親跟我說我今天才真正地走了,很高興跟你做一世父子,有緣再聚。我不信,我不信那是我父親跟我說的……我覺得是我自己跟我自己說,我自己的一個潛意思放掉我自己,然後從那天開始我也可能就真的放下了。」

很多時候離去總是那麼突然,在你完全沒有做好準備的時候它就降臨了,以至於你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不知道怎麼去面對逝者,甚至套在與他相關的記憶里出不來。

而這時,好好和逝者說再見的釋然才是最需要的。

就像童話繪本《爺爺變成了幽靈》裡邊所講的那樣:爺爺離去後,爸爸說爺爺變成泥土,媽媽說爺爺變成天使,可哪一種說法都不能讓小艾斯本信服。

後來爺爺變成幽靈回來和小艾斯本整夜遊戲,小艾斯本覺得爺爺應該是忘記了什麼,只是想不起來。

直到最後爺爺對他說:"對了,我忘記了和你說再見。"然後爺爺就真的走了,而小艾斯本對自己說:"明天我就能去幼兒園了。"

好好說再見不光是對逝者的尊重,更是對過去的一種釋然,而在世者會抱著這份釋然去生活,去探索,因為只有我們整理好過去的記憶才能更好地出發。

死亡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事,而正確面對死亡則是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程。

當我們把死和生看得一樣重要的時候,才能真正明白生命的偉大。

希望下一次談及死亡的時候,我們不會再故作嚴肅說上一句"噓,這不吉利。"

喜歡記得分享關注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哎呀雲懶懶 的精彩文章:

TAG:哎呀雲懶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