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平安科技加碼智慧醫療,賦能基層醫院成效漸顯

平安科技加碼智慧醫療,賦能基層醫院成效漸顯

掀開變革的帷幕

據了解,常規X光胸片對早期肺癌篩查作用有限,漏診率較高。低劑量肺部CT掃描在醫學上已經被證明為是行之有效的篩查手段,但是因為每個病人的肺部CT含上百幅圖像,醫生的閱片負擔較重,在精力不濟的情況下往往發生誤診漏診現象。如何降低醫生的誤診漏診率,對很多醫院尤其是基層醫院而言已迫在眉睫。

2018年初,平安科技智能影像組學輔助診斷醫療AI平台正式入駐龍里縣人民醫院,患者李某就是醫療AI平台輔助診斷的其中一位病人。醫療AI平台是平安集團旗下平安科技研發的人工智慧醫療平台,集合了疾病篩查、疾病輔助診療以及醫療影像質量控制等多個功能。龍里縣人民醫院是醫療AI平台落地的其中一站。據了解,醫療AI平台入駐龍里2個月,掃描超過1000份患者肺部影像報告,輔助發現60多名肺結節病例,並發現一例可疑重症病例轉診至上級三甲醫院。

對於龍里醫院的階段性成果,平安科技智能醫療中心負責人高孟軒(Geoff Kau)早有預料,自信來自於他對醫療AI平台技術的篤定:「肺結節檢測」和「假陽性篩查」兩項,平安科技刷新並保持了LUNA世界第一的記錄;在國際IDRiD眼底圖競賽上,平安科技分獲硬性滲出物、出血、微動脈瘤第一、第二、第三的成績。

值得一提的是,過硬技術的背後是一支由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肖京博士,以及在醫療AI領域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謝國彤帶領的「精銳部隊」。前者是平安集團的首席科學家,也是平安科技一系列明星產品,包括智能閃賠、平安聲紋、安博士機器人、平安眾包、企業知識圖譜歐拉圖譜等的「幕後推手」;後者原任職於IBM中國研究院,IBM打造的Watson系統是業界公認的智能醫療代表之一。

當這樣一支技術團隊和有著長期美國生活經歷的高孟軒相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在高孟軒回國的這幾年,中美醫療之間的差距,頗有體驗。而面對平安科技的「硬實力「,改變國內醫療現狀的抓手變得清晰起來。

平安科技智能醫療中心負責人高孟軒(Geoff Kau)

平安的「打法」

「圍繞金融和醫療,根據市場的痛點,通過技術的手段去解決這些痛點,藉此打造我們自己的業務模式」。高孟軒一言道出平安的打法。用技術手段瓦解醫療痛點,一直是平安專註在做的事。在線問診會診平台平安好醫生、醫保商保一體化平台平安醫保科技,儼然已經成長為獨角獸企業。

而平安下一個瞄準的醫療痛點,便是市場一直在攻佔,仍一片藍圖的診療環節。「正是鑒於現狀的巨大痛點,阿里健康、春雨醫生、好大夫在線、丁香醫生等重量級選手悉數登場,共同攪動起傳統醫療變革的前奏。

然而不同於正面「酣戰」,平安科技選擇「攻其後方」——基層醫院。「全世界都缺好醫生,為什麼中國格外缺?」根據公開資料,只佔醫院總數7.7%的三甲醫院吸引了約50%的門診火力。醫療資源稀缺的背後劍指中國缺失的分級診療制度。

據衛生部提供的數據,目前全國80%的醫療資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醫院。每年到大醫院就診的人群,有80%左右的是在基層醫院即可解決的常見病、多發病。事實上,醫生的行醫經驗是一種資源,為了能夠實現醫療資源的最優配置,應該將那些最疑難、最棘手的病留給最有經驗的醫生。從這個意義而言,分級診療是利用好現有醫療資源的必經途徑,但現實卻不容樂觀。

中國的分級診療怎麼了?

「因為患者對基層醫療水平的不信任。」據高孟軒的了解,基層醫院普遍面臨三缺:缺輔助科室醫生,如放射科醫生;缺高學歷、高能力醫生,導致業務能力弱;缺高新技術、先進設備,限制診療水平。正是基於此,居民就診流向進一步向上級醫院集中,不合理的病人流向繼續降低基層醫院資源利用率和技術水平。

2011-2021 中國醫療服務支出規模及預測

數據來源:智研諮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醫療服務市場行情動態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這是個惡性循環,也造成了市場的巨大痛點。」高孟軒介紹,平安科技開出的藥方是運用醫療AI平台降低基層醫院的誤診、漏診率,從而提升醫生和患者對診斷的信心。在龍里縣李姓患者的確診過程中,醫療AI平台的最初提示,避免了人為可能造成的漏診。而一旦漏診對於患者而言,「結局可能非常不同」。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經濟危機時的這句名言,用在中國分級診療建設中,也毫不為過。一旦更多人的重拾對基層醫療機構的信心,病人的流向將趨向合理,讓80%基層醫院可以解決的常見病、多發病回歸基層醫院;讓那些最有經驗的醫生去解決最疑難、最棘手的病症。如此,有限的醫療資源才能實現最大程度優化配置。目前在疾病輔助篩查方面,平安科技已經形成涵蓋胃癌檢測、肝癌識別、骨齡預測以及糖網病篩查等疾病篩查矩陣。然而平安科技帶給中國分級診療的想像遠不止這些。

解放醫生

如果說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益在發現基層醫生的價值,那麼大數據+人工智慧疾病預測模型的價值則在於解放醫生。分級診療雖美,擺在現實面前的還有重重阻礙。比如中國正在跑步進入的老齡化社會。據新華社的報道,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41億人,佔總人口17.3%,我國已成為世界上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面對日益龐大的「銀髮族」,醫療成為最急迫的需求。

不同年齡組年均醫療費用

數據來源:智研諮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醫療服務市場行情動態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面對即將到來的高峰,政府也開始加緊「扎籬笆」。比如從2016年就開始全面推行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高孟軒做了個推演:「假設一個家庭醫生要覆蓋2000人,每年要探訪4次,加起來是8000次,假設他一年工作250天,他一天要跑多少個地方?所以這不現實。」 而大數據+人工智慧疾病預測模型為這個問題提供了解決思路。疾病預測模型可以幫助家庭醫生篩選出高危人群,而家庭醫生是分級診療的第一步。

目前由平安科技研發的大數據+人工智慧疾病預測模型已經投入應用。在全國最近一次流感爆發中,深圳市依靠流感預測模型,實現了提前一周預測流感趨勢,在有效防控的前提下,期間深圳市未發生1例因流感去世的重症病例。技術不可見,但技術一旦落地則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實際影響。

高孟軒很清楚這一點,從平安科技近期的實踐來看,平安科技已經成為攪動市場的新晉成員。而下一步要如何翻起更大的浪花?他手握著的人工智慧之劍,以及背後站著的平安,給了他最好的答案。

2018年初,患者李某順利出院,77歲的年齡繼續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2018年初,高孟軒繼續在擁擠的醫療沙灘,搶佔遍地礁石的藍海市場。

不同的人生軌跡,卻在AI技術的裹挾中,完成了一次難以置信的交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Chome電腦之家 的精彩文章:

華碩ROG發布GL503/GL703新款遊戲本 升級八代酷睿
高通將推出新一代智能穿戴晶元 今秋髮布

TAG:PChome電腦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