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八道灣十一號》:周作人為了母親留在了北平,為了妻子趕跑了魯迅

《八道灣十一號》:周作人為了母親留在了北平,為了妻子趕跑了魯迅

《八道灣十一號》:周作人為了母親留在了北平,為了妻子趕跑了魯迅

八道灣十一號由魯迅1919年在北京購買,以供全家人包括周母、朱安、周作人、周建人的小家庭從紹興移居北京。魯迅為全家人的事務殫精竭慮,是他作為大家庭的長子、一直以來的習慣和責任感使然。

魯迅與周作人的失和,首先與羽太信子的挑撥離間有直接關係。眾所周知的事件,便是羽太信子向周作人一口咬定,稱魯迅偷窺其洗澡,此事直接導致了周作人將魯迅趕出八道灣十一號。周母魯瑞稱兄弟倆失和之前一天,還在將書抱進抱出,商量翻譯事宜。可見羽太信子之言來得頗為突然。羽太信子的各種言辭、比如窗前偷窺、或妻弟證言,都被中外學界證明是子虛烏有,偷窺洗澡一事更是因為缺乏證據而成為「懸案」。

周作人在《苦茶隨筆》的「小引」中曾寫道:「苦茶並不是好吃的,平常的茶小孩也要到十幾歲才肯喝,咽一口釅茶覺得爽快,這是大人的可憐處。人生的『苦甜』,如古希臘女詩人之稱戀愛,《詩》雲,誰謂荼苦,其甘如薺。這句老話來得恰好。」 兄弟失和,因著妻子的病幾無寧日,時局不明,大家庭生計的重擔,自我難於被理解,等等,每一樣都是苦,怕是心苦還大於身苦。

「苦住」就是亂世里的求存了,至少周作人自己如此認識。1937年北大南遷,周作人思量後,決定留北。一是迫於家中人口太多,包括魯老太太和朱安,至少有九口,無法舉家南下,二是也領受了留下保護校產的任務,便不再另作打算了,決心「苦住」。對這一決定,周作人表現出的是自己的理智,和解放後他在考慮留在新政權的北京還是南下至台灣或香港時,有著頗類似的理性,即在當時的情形下,去到哪裡都難以實現真正地安身,與其前路不明,不如存身當下。

而選擇就必然伴隨著代價。為了大家庭的生計留下來,也就為了這樣的生計逐漸在外人眼中看為越陷越深。出席東亞文化協會併當選委員,任偽北大文學院院長,這期間周作人的薪水極高,八道灣十一號也經歷了擴地重修,花費不菲。縱然周作人出席各樣活動,出任各類職務時,都顯得懶懶,但「節節高升」的現實和體面的生活水準,不可能不引起「愛國者」憤恨。

有些事當然是不做更好,但為了一家人的生活,甚至是為了留在北平的一些友人的生活,也為了「教育不偽」,在其位就要接受一些不得己的表演,這也許是違心的,但絕不是沒了人格的骯髒,甚至有可能是一種真的不俗,「忍過事堪喜」,此句詩出自杜牧,是周作人很愛的一句,還專門請人做了一件花瓶印在瓶底,放置書房。若苦是人間的本味,那麼忍便是周作人一生躬行的一種智與德。

看周作人留北的這一段,總是很複雜的心情,可嘆,但更覺可憐。魯迅說「啟孟頗昏」,胡適、郭沫若等人對他抉擇所表現出的焦慮與痛心也可理解,但站在周作人的角度來看,他所做的選擇並非頭腦糊塗,而是有自己完全的理智,且是他一以貫之的理智,外人很難去理解,他亦不強求被理解。一生多苦,晚年多辱,若未憑清晰的理智做了這些艱難的抉擇,是說不出「可是我也並不後悔」這一句的,這一點其實是十分可佩服的。

周作人所背負的罪,恐怕是無法去評論的,但是有一點是清楚的,就是他的選擇他自己承擔了後果,並未令外人牽連,更未使文化受損,頗有所謂一人做事一人當了。這其中世事的艱難,如,生計究竟如何窘迫,亂世中是閉門讀書還是以筆代伐、是苟全性命還是棄身不顧,說到底都應該是個人的情況個人選擇,不應被道德或某一種集體情感綁架。

他給魯迅的絕別信中說,「大家都是可憐的人間」,似哀絕無奈,但也因著這同樣的可憐而達至理解,只是事情只能這樣了。日光之下並無新事,人間何時不可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的精彩文章:

《我有故事 你有酒嗎》:阿蘇姑娘遇到的忘恩負義的渣男故事,卻讓我落淚
《俠客行》:武俠小說里的能耐高低,分為壯士勇士義士俠客…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