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米赴港上市:雷軍終於還是等不及了

小米赴港上市:雷軍終於還是等不及了

作者 | 庾里| 來源:老闆手記 laobanshouji

「小米赴港上市」邁出實質性一步

5月3日,小米公司正式向港交所提交IPO招股書,最快將於6月獲批上市。

儘管在此之前小米從未確認過上市的傳言,現在「小米赴港上市」終於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想當初,阿里斷然拒絕港股、遠赴美國,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港股不能接受阿里的A股B股持股方案。

一周前,港股做出25年來最大的變革:允許同股不同權結構公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海外上市的創新產業企業赴港上市。

小米有望成為港交所新政後首家「同股不同權」的企業。

「同股不同權」也就是AB股模式。小米股票分為 A 類股份及 B 類股份。對於提呈公司股東大會的任何議案,A 類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 10 票,而 B 類股份持有人則每股可投 1 票。

在股權結構上,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雷軍持股比例為 31.4%,如計入總股本 ESOP 員工持股計劃的期權池,則雷軍持股比例為 28%。通過雙重股權架構,雷軍表決權比例超過 50%,為小米集團控股股東。

當小米赴港上市的消息公布後,很多人都說:雷軍撒謊了。

因為從2014年到2016年的三年時間裡,雷軍再三地在公開場合表示:5年內小米不會上市。

在2016年的達沃斯論壇上,他還隱晦地表示小米上市的節點會在2025年。但在2017年11月份,雷軍卻改口表示:小米會在一個業務「比較舒服」的時候上市。

雷軍把小米定義為「創業公司」,但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一樣有耐心,老員工手裡握著期權難以變現,又經歷了那兩年的低潮期,焦慮在所難免。

內部的需求加上外部的競爭,雷軍終於還是等不及了。

在最佳時機創了業

回首過去,2011年小米手機橫空出世,小米公司估值從數百億美元到今天的千億級美元,才不過短短8年。

取得這樣的成績,很大原因在於:小米乘上了智能手機發展的風口,在最佳時機創了業。

2007年,蘋果正式進入手機市場,2009年iPhone增長翻番,同年,三星、摩托羅拉的安卓手機也陸續發售,威脅到諾基亞、黑莓等老牌手機。

2009年,從金山軟體辭職兩年的雷軍,找到 Google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林斌、微軟中國工程院開發總監黃江吉、Google 中國高級產品經理洪峰、摩托羅拉研發中心高級總監周光平、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劉德、金山詞霸總經理黎萬強,一共 7 人組建小米公司。

圖為小米創始人團隊。現黃江吉、周光平已經以「個人原因」離職。

小米的第一步不是通過互聯網賣手機,而是通過互聯網及時反饋,每周一次改進 Android 系統,實現快速迭代。

在當時沒有公司像小米這樣做,魅族通過論壇獲取反饋,但它的迭代速度和系統選擇讓它錯過了最好的時機。

2010 年年底,小米完成 4100 萬美元 A 輪融資,次年夏天第一款小米手機上市——價格只有 2000 元左右,卻可以得到主要規格配置不亞於三星、HTC等等高價產品的 Android 手機。

低價來自銷售渠道的變化,小米完全用線上銷售的方式,把銷售的成本控制在 3% 以內。同時小米通過搶購預估銷量,向工廠每周提供生產需求。

價格差異化的產品,軟體迭代、硬體生產、銷售渠道的互聯網化讓小米很快成功,之後三年小米模式快速增長,到 2014 年已經遠遠超過成立之初的樣子。

小米飛速長大的過程中,雷軍留下過一句名言: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後來,覺得這話太俗氣,又換成了:形勢比人強

小米在普及智能手機方面是功不可沒的,正是因為這些高性價比國產機的崛起,帶動了國內手機行業的發展。

全力布局各種生態鏈

2014 年也是全世界智能手機的增長高峰,當年出貨量超過 13 億部,相比上一年增長率近 30%,是 2012 年出貨量的幾乎兩倍。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人口紅利逐漸見頂,中國智能手機的市場慢慢飽和了,銷售增長大大放緩。加上同行都在學習小米,小米的優勢越來越小。

2014 年年底,雷軍預計小米在 2015 年將會賣出 1 億部手機,最終完成的銷量是 7000 萬部。2016年,小米市場遭遇滑鐵盧,並未公布當年的出貨量。

小米和整個行業一起沖向天花板,整個行業逐漸回歸到最傳統的競爭。

進入低谷後雷軍開始了調整,包括:

1. 開拓海外市場,重點是印度市場,打開了新的業務增長點。

2. 斥巨資搞自主研發,開發出自己的晶元,補齊小米的短腿。

3. 沿著 「手機周邊—智能硬體—生活耗材」三大圈層進行產品生態拓展,滲透到了生活的各個領域。

「小米是手機公司,也是移動互聯網公司,更是新零售公司。」這是雷軍給小米的新定義。

手機依然是小米的核心業務,但小米更願意被看做是互聯網公司。

在經過重新調整,小米在 2017 年第二季度重新回到第 5 的位置,年度增長率達到 58%。

根據招股書,小米 2017 年收入達到 1146 億元,經營利潤 122 億元。但它利潤表顯示有年度 439 億元凈虧損。

小米即將出現大批富翁

隨著小米的即將上市,坊間多了很多猜測,比如:

「雷軍很可能成為中國首富」「小米員工將誕生100個億萬富翁、1000個千萬富翁」。

也就是「1個中國首富+100個億萬富翁+1000個千萬富翁

科技公司上市的造富能力不容小覷。畢竟這有前車之鑒:

2005年,百度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一夜之間造就了7個億萬富翁、51個千萬富翁、240多個百萬富翁。當時百度的員工只有750人,多數剛剛走出校門不過數年。

阿里巴巴更加誇張。阿里上市,不但造就了日本首富孫正義、大陸首富馬雲,還至少造就了30個億萬富翁、1000+個百萬和千萬富豪。

然而,沒有哪一片「江山」是好打的。

雖然小米的上市讓不少追隨雷軍的人獲得了豐厚回報,但在此前,小米的薪資在手機業內並不算高,而且加班多、壓力大。

曾有媒體將小米和以「狼性、加班文化」著稱的華為進行比較,小米有過之而無不及。

小米的員工算是熬出頭了,上市致富還直接帶動了房地產的發展。

上市是福還是禍?

作為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靠智能手機上市的公司,上市只是小米的第一步,接下來,還將面臨許多挑戰。

比如:如何突破手機行業的瓶頸;上市以後如何抵禦資本逐利的短視,繼續長期的追求等等。

畢竟上市和圈錢是某種意義上就是孿生兄弟,小米通過上市獲得巨大資本,前方是傳統而殘酷的競爭。

圖片來源:財看見-騰訊財經(qqckj2017)

小米提交招股書當天下午,李嘉誠創辦的長和集團宣布和小米合作,將在線下渠道銷售小米設備。

最初將在奧地利、丹麥、香港、愛爾蘭、義大利、瑞典和英國的店鋪出售。

長和集團聯席董事總經理霍建寧還表示:對入股小米有興趣。

小米的發展前景如何?懷著雄心壯志的雷軍又將如何繼續乘風破浪?我們拭目以待。

- THE END -

轉載聲明 :轉載附帶作者 、公眾號昵稱 :老闆手記 ID(laobanshouj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闆手記 的精彩文章:

工作生活兩不誤的大佬們,才是真的酷!

TAG:老闆手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