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湟水河的八相成道

湟水河的八相成道

在西寧,頂著斜風細雨,反正不須歸去,我們索性直奔塔爾寺。可厭的是大抵由於管理力度不夠,叫車軟體在這邊似乎沒什麼約束力,議價之類的麻煩事時有發生。

人總是難以分清究竟是環境影響人心,還是人心感染環境。陰沉的天混同人心沉沉,如臨深淵。鉛灰色的厚雲足以擱淺光線的美,像是一條奔向毀滅的近道。塔爾寺在湟中縣,比西寧的市區更冷,也似乎更陰沉。我的照相技術遠不足以把一切還原成本來的光與熱,於是鏡頭中總是灰濛濛一片。就像下車時簡直哆嗦的自己,緩也緩不過來。

(陰雨中的塔爾寺八塔)

塔爾寺緣起於宗喀巴大師,那位成為傳說又隨處可見的格魯派創始人。而今幾乎凡有藏傳佛教之處,便有宗喀巴大師的塑像。據說『宗喀巴』意為『湟水河渡口的人』,正是生於塔爾寺此地。他十六歲離開青海,前往西藏學佛便一去不返,再沒有回到青海。據說他的母親生他以後,將胞衣埋在此處,竟生長出菩提樹來。

作為塔爾寺標誌的是寺門口並排的八座小白塔,象徵『八相成道』,足見其境界。作為藏傳佛教的聖地之一,許多佛殿前都有虔誠的藏民信徒,磕著長頭,匍匐不起。

(塔爾寺門樓)

可除了這些,或許還有另外一面。王堯在《走近藏傳佛教》中曾講到這樣一段歷史:

宗喀巴當時已經聲名大振,這時明永樂皇帝派人到西藏請佛教領袖人物到南京去……宗喀巴給皇帝寫了一封信,現在還保存下來了,在於道泉教授著的《宗喀巴大師與明永樂皇帝來往書信》中有。宗喀巴說他年老了,身體不好,所以就派他的弟子釋迦也失代表他去。實際上主要原因是他不想放棄1409年的傳召大會。

當時他五十二歲,他派去的學生釋迦也失比他還大三歲。還有一種解釋,皇帝邀請得銀協巴,答應給他封王——大寶法王;封薩迦派貢嘎扎西為大乘法王,當時朝廷並不知道他的實力,皇帝原先沒有安排,使臣不敢貿然許願。宗喀巴想:不能去。為什麼呢?皇帝沒有答應要封王,那兩位是要封王的,明顯的地位下降。假如我不去,徒弟去了,你們兩個封王,我徒弟也封王,我是徒弟的老師,地位就比王更高了。

(塔爾寺僧人)

儘管是推測之語,也足以讓人心有戚戚。背著行囊從青海徒步至西藏創立格魯派的人是他,濟濟於富貴名利不願意前往南京的或許也是他。學者式的冷峻目光,在於遊離於信仰之外的冷靜剖析,客觀而把溫度都埋藏了起來。真正的學者骨子裡的堅韌執拗,遠非常人所能想像。看到一切也看透一切,不近人情便極易失去虔誠的信力,墮入虛空而無所適從。

有的人註定無法依靠漫天神佛,只能自我支撐,日復一日在故紙堆中尋覓天地,與他人無涉,與內心有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故紙與山河 的精彩文章:

靈魂伴侶了解一下?
今日 別讀中國書?

TAG:故紙與山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