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胡輝平:國家圖書館藏甲骨整理札記

胡輝平:國家圖書館藏甲骨整理札記

原標題:胡輝平:國家圖書館藏甲骨整理札記



自十九世紀末在河南安陽殷墟小屯發現甲骨,至今已有一百餘年的歷史。1928年以前出土的甲骨,多是非科學發掘出土的資料,因而其出土的準確數量很難統計。據胡厚宣先生1984年的統計: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資料,在我國大陸有98個機關單位,47家私人收藏,共收藏97611片;在台灣和香港有9個機關單位,3家私人收藏,共收藏30293片;在國外,計日本、加拿大等12個國家和地區,共收藏26700片。合國內外,公私收藏共154604片,舉成數而言,即共有15萬多片。 20世紀90年代以後還陸續有甲骨出土:1991年安陽殷墟花園庄東地出土甲骨1583片,其中有刻辭的689片 ;2002年7月殷墟宮殿區又有甲骨發現。總之,到目前為止,所有出土的甲骨數量不會超過16萬片。


國家圖書館藏甲骨共有35651片,是目前我國乃至世界上收藏甲骨最多的單位。館藏甲骨是非科學發掘時代的產物,其來源多樣,多是由名家捐贈,少部分經由齋堂店號採購而來。雖然這些甲骨在未歸國家圖書館前,已經歷多年積累,多數甲骨輾轉於各收藏家之手,部分已經被反覆地整理、著錄,但均不系統。這部分的校重工作很重要,但也是一件比較複雜且費力的事情。其中刊發的情況不易統計,陳夢家先生曾統計過未刊的拓本有:「劉體智(善齋)舊藏28000片、孟定生舊藏360片、羅伯昭(沐園)舊藏388片、張珩舊藏32片、徐炳旭舊藏13片。(以上今歸文化部,考古研究所拓,後轉為北京圖書館[現名國家圖書館]藏)柳風堂舊藏292片,今歸北京圖書館藏,曾毅公(哲庵)《哲庵甲骨文存》320片。」「未發表完全之拓本中有何遂舊藏,今歸北京圖書館72片。」 從總體上來說,館藏甲骨文資料還是相當的珍貴。雖然《甲骨文合集》(以下簡稱《合集》)中收錄了館藏甲骨不少的拓片,但由於《合集》所收的拓片大多沒有核對過原骨,背拓有字者缺錄,釋文中缺漏字、錯釋字的情況時有發生。除去《合集》收錄的部分,餘下的未曾發表過的甲骨中也不乏重要的資料,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善齋舊藏28450片甲骨完全保留了其收藏的全貌。


近年國家圖書館立項開發甲骨資源,正在以館藏為依託建立甲骨文數據影像資源庫,筆者有幸參加其中。現將初步整理階段的一些所得記於筆端,以求教於各學界前輩。


在國家圖書館藏甲骨中,劉體智的善齋舊藏是主體,約佔館藏甲骨總量的80%。劉體智 (1879—1963)是海內外著名的文物收藏大家,尤其以收藏甲骨和青銅器見長。其收藏的甲骨在抗戰前就達28000餘片,是私人收藏甲骨的最大的一宗。1936年,劉體智將自己歷年所收集的甲骨請人拓出文字,集為《書契叢編》,分裝成20冊,托上海中國書店的金祖同送予尚旅居日本的郭沫若,供其研究、著書。郭沫若據此拓本選錄1595片精美的甲骨進行研讀、考釋,著成了甲骨學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巨著《殷契粹編》,在日本出版。郭沫若在書序中一再感嘆道:「劉氏體智所藏甲骨之多而且精,殆為海內外之冠。氏已盡拓出其文字,集為《書契叢編》,冊凡二十,去歲夏間,蒙托金祖同君遠道齎示,更允其選輯若干,先行景布,如此高誼,世所罕遘。余即深受感發,不揣譾陋,取其1595片而成茲編,視諸原著雖僅略當十之一,然其精華大率已萃於是矣。」「……然此均賴劉氏搜集椎拓之力得以倖存。余僅坐享其成者,自無待論。」 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館藏甲骨拓本中有《書契叢編》共18冊,(此18冊是在20冊的基礎上改裝,原先20冊中的前18冊是拓片,後2冊為釋文)每冊後附簡單釋文,拓本與木盒內的甲骨實物先後次序正相對照,這正是當年劉體智請人手拓的拓本中的一份。胡厚宣先生曾查《書契叢編》的甲骨拓片實數,「甲骨也有未拓的,有的偽片未拓,有的反面未拓,有的骨臼未拓。有拓片的共計28192片。」 胡厚宣先生還提到:「劉體智善齋所藏甲骨,今歸北京圖書館。除了偽品和可拼合歸拼的以外,實有28147片。1937年著錄在郭沫若的《殷契粹編》一書的才1595片。1954年著錄在我所編的《戰後京津新獲甲骨集》一書的也不到1000片。總計已著錄的甲骨,不過二三千片,才有全部甲骨的十分之一。」 而在館藏排架號中,無論偽刻或是無字甲骨,一律都有編號,故得館藏善齋舊藏甲骨共有28450片。陳夢家先生還考證過,善齋28000餘片甲骨中有300餘片為徐乃昌隨庵的舊藏。 但隨庵所藏的甲骨在劉體智收藏時就已經歸入善齋,目前尚無法分辨哪300餘片原屬隨庵所藏,我們寄希望於今後的整理工作會對此有所收穫。《書契叢編》拓本中的善齋藏品並不完整,如:大片他只拓有字部分,並非全拓本,背面有字的也多有漏拓。1953年,劉氏甲骨出讓國家,由文化部文物局接收,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現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將其又重新傳拓了一遍,拓本題名《善齋所藏甲骨拓本》,後來編纂《合集》時所錄善齋舊藏中的拓片即是從《善齋所藏甲骨拓本》中挑選的。但是《合集》只收錄了善齋甲骨中少部分相對精美的拓片,而善齋舊藏28450片甲骨的收藏全貌至今尚未公之於眾,這也正是館藏甲骨值得發掘的魅力之一。



館藏甲骨大體是依原收藏家為主線進行連續編號,自1號至5403號依次為沐園、慶雲堂、孟定生、羅振玉、胡厚宣等各家小批量的舊藏甲骨,5404號至33853號為善齋舊藏甲骨。按順序號依次裝盒存放,甲骨片有大有小,因而每盒存放數量有多有少。基於甲骨的特性,針對每片甲骨無法做出明確的標籤索引。為方便檢索,在每個甲骨盒中都用紙板描出盒中所裝每片甲骨的輪廓,註明原收藏家,並標上相應的編號。


依據館藏品的記錄檔案——《甲骨裝箱目錄》統計,有劉體智(善齋)舊藏28450片,胡厚宣舊藏1985片,郭若愚舊藏587片,羅振玉舊藏461片,孟定生舊藏400片,羅伯昭沐園舊藏365片,曾毅公舊藏302片,以及張珩69片、徐炳昶24片等舊藏;古玩店收購的包括有:慶雲堂382片,通古齋315片,尊古齋73片,柳風堂281片,及粹雅堂33片等。


從館藏品記錄檔案與陳夢家先生的統計對比可看出,部分館藏甲骨的流傳歷史已有些模糊,這是由於藏品數量之多,來源多樣,加上入庫之久,而最原始的來源登記早就無從查對。另外,由於甲骨藏品的易碎特性,經過多年擱置、搬弄,多數甲骨入藏時在裂痕處就已斷裂,致使一片分為多片,入藏後每片又分別編號,所以從記錄檔案上看,各家所藏的數量會有變化。甲骨藏品的來源、流傳經過,也是藏品歷史價值的一部分。關於其中一些流傳歷史模糊的藏品的考證,還有待下一步整理中逐步地進行。


在整理甲骨實物的過程中,我發現部分盒中紙板上所註明的原藏家與《甲骨裝箱目錄》登記的原藏家有出入。例如,見表一:


表一

北圖號

《甲骨裝箱目錄》中的「原收藏家」

甲骨盒中軟紙板上的

「原收藏家」

968——1004

張珩

慶雲堂

1005——1036

張珩

張珩

1474——1506

智庵(郭若愚)

哲庵(曾毅公)

1507——1539

智庵

哲庵

1540——1559

智庵

哲庵

1560——1593

智庵

哲庵

從表四中可見,在《甲骨裝箱目錄》上登記 「968——1004」 號為「張珩舊藏」,而在相應的甲骨實物盒中的紙板上卻註明是「慶雲堂舊藏」。在《甲骨裝箱目錄》上登記「1474——1593」 號均為智庵(郭若愚)舊藏,而相應的甲骨實物盒中的紙版上卻都註明是「哲庵(曾毅公)」舊藏。在甲骨實物盒中有軟、硬兩個紙板,時間早晚上軟紙板應在先。我以實物盒中的軟紙板為準,其理由有三:①甲骨實物盒中兩個紙板,一個軟薄,一個硬厚。35651片甲骨的傳拓工作自20世紀50年代一直延續至今,現已接近尾聲。為了方便日後整理,一式三份的拓片有一份已貼裝成冊。1至5000號甲骨的拓本在20世紀50年代時就已完成,當實物盒中的兩個紙板標號不一致時,拓片本中的標號是依軟紙板而定的,這正說明軟紙板在先。做成硬紙板具體時間已不可查,但肯定在5000號甲骨傳拓完之後才有,是為了避免軟紙板易破損而後來做的備份。②20世紀初期就陸續有甲骨入館藏,《甲骨裝箱目錄》的登記時間為1965年,因此《甲骨裝箱目錄》非最原始的登帳記錄。③《甲骨裝箱目錄》與甲骨盒中軟紙板都標明「1005——1036」 號(共32片)為「張珩舊藏」,這與陳夢家先生曾統計的張珩舊藏32片 正好吻合,說明陳夢家先生當年的統計是可信的。館藏「968——1004」號(共37片),並非張珩舊藏甲骨,而應以甲骨盒中軟紙板上註明的「慶雲堂舊藏」為準。通過以上考證,我們得出國家圖書館收藏有張珩舊藏甲骨應是32片,而非69片。



對於《合集》已經收錄部分,我們可以利用原骨實物對其進行校勘,從而糾正《合集》遺漏、錯誤之處。此項工作正在逐步地展開,而且初見成效。從目前按館藏順序號依次正在整理的1號至3000號甲骨的情況看,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從總量上看,據《甲骨文合集材料來源表》(以下簡稱《來源表》)中的「原骨拓藏」項的初步統計, 《來源表》中按《合集》的編號統計共有8722片的「原骨拓藏」項註明為「北圖」;按國家圖書館館藏號統計共收館藏甲骨8770片,其中收有善齋的舊藏甲骨6798片。館藏號之所以多於《合集》編號,是由於《合集》拓本原為一片,而在館藏中分為幾片的情況多有存在,如:北圖154+179+384=《合集》22269,北圖1332+1337=《合集》28905等。但是,在逐步的整理當中我發現,實際上《合集》所收館藏甲骨要比8770片多。因為《合集》中還有一些是原骨拓藏處不明,或是只知拓片所藏處,而不知實物所藏處,其實部分甲骨實物就藏在國家圖書館。如《合集》10619在《來源表》中的「原骨拓藏」項註明是「無」,經核對即是北圖511;《合集》30050在《來源表》中的「原骨拓藏」項註明是「原藏清華」,經核對即是北圖1353。諸如此類情況,於3000片中我們現已核對出44片(見表二)。顯然,《合集》實際所收錄國家圖書館藏甲骨數量要超出《來源表》所統計之數。


表二

北圖號

合集號

其他著錄號(簡稱見文後附表)

《來源表》中的「原骨拓藏」項(簡稱見文後附表)

511

10619

鐵39.1

532

7326

續5.13.7(正)、續5.25.3(反),文捃526

本所藏拓

1083

14068

歷拓2461

清雙

1117

29712

歷拓6345

1333

34712

寧1.593+寧1.594,掇一429

清華

1353

30050

寧1.22+寧1.64+1.66+1.71+1.72+1.75+1.540,掇一395

清華

1370

30957

寧1.167+寧1.648,掇一400

清華

1372

33399

寧1.409,掇一451+清華拓片

清華

1374

32202

寧1.290+寧1.337,掇一388

清華

1379

34256

寧1.238+寧1.599,掇一408

清華

1381

27615

寧1.213+寧1.268,掇一422+清華拓片

清華

1383

32935

寧1.165+寧1.307+1.432+1.5769,掇一415

清華

1384

34289

寧1.158+寧1.215,掇一407

清華

1385

32498

寧1.176+寧1.304,掇一416

清華

1389

33020

寧1.429+寧1.433,掇一450

清華

1540

33404

寧1.399+1.666,掇一445

清華

2085

10167

綜述21.4,北大藏拓

2153

36417

續3.32.4

2167

356

後上28.2(不全),文捃813,通167

本所藏拓

2183

1506

簠帝5+(正)+簠人19(續1.1.4)+續1.15.1,簠拓102(正),續1.1.4

津博

2199

11503

後下9.1(正),文捃946正、反,通432(正)

本所藏拓

2231

6813

前5.77+前6.9.6+前6.51.6,通538,

2249

20676

前8.11.4

2264

37460

前2.24.1+前2.26.7,通624

2265

21482

後下35.5(不全)

2298

10903

綜述21.3,文捃415

本所藏拓

2356

5606

前4.28.5

2443

6338

文捃944

本所藏拓

2444

23070

佚912

商氏藏拓

2495

4580

考精85

中考藏拓

2563

32408

京3987,簠拓126

津博

2579

2703

鐵229.1,京1984

2597

29378

鄴三下44.8,簠拓615,京4581

津博

2615

26961

京3874,哲4

北大藏拓

2627

7495

京1396

2675

20760

鄴二下35.9,哲21,鄴三下34.12,京2911

北師大

2737

27216

佚410,四編17,鄴初下34.9,京4008

本所藏拓

2762

19895

京3039,四編331

本所藏拓

2766

35517

京5006,四編9

本所藏拓

2864

14731

京611,簠拓104,哲7

津博

2937

1724

京702正、703反

2946

28442

京4520,宸2.8.2

在以往發表過的甲骨資料中,對國家圖書館藏甲骨一直習慣以「北圖××號」相稱。為保持一致,我們仍沿用「北圖××號」對其進行整理。


(二)、在《來源表》中註明原骨藏於「北圖」者,存在部分拓片的著錄有誤的現象。《合集》收錄館藏甲骨中,部分已有明確的「北圖××號」。按此「北圖××號」查找館藏,發現館藏中此號甲骨並非《合集》所收錄拓片的實物,即《合集》拓片與館藏實物不符。如拓片《合集》38198,在《來源表》中註明是「北圖2221」。實際在館藏中,與北圖2221實物對應的拓片應是《合集》38199。類似的現象在整理館藏1——3000號甲骨時,已糾正了其中的一些錯誤(見表三)。


表三

北圖號

合集號

其他著錄號(簡稱見文後附表)

備註(#表示錯誤,尚未找到相應的拓片和實物)

1

650

14175

考孟53

合集有誤#

2

2221

38198

合集有誤

2221

38199

正確

3

2514

4818

文捃1162

合集有誤#

4

2682

19030

京1086(不全),[京2557]

合集有誤#

5

2748

35539

京5012,四編13

正確

2708

35539

京5012,四編13

合集有誤

6

2822

18722

掇二 10,京2178

正確

2922

18722

掇二 10,京2178

合集有誤

7

2828

17196

鄴二下39.12,京1928

合集有誤#

8

2854

26947

京4117

合集有誤#

(三)、《合集》所著錄國家圖書館藏甲骨拓片存在圖像不全,以及甲骨背面有字卻缺拓或是非實物的全形墨拓的現象(見表四)。如《合集》7319,與之相對應的實物北圖724面、背均有字,而《合集》7319僅是正面拓片;又如《合集》20676(見圖一),即北圖2249(見圖二),而《合集》20676隻是有字部分的墨拓,並非實物的全形墨拓圖像。


表四

北圖號

合集號

備註

724

7319

合集缺背拓

2152

9862

合集缺背拓

2249

20676

合集僅拓其有字部分

(四)、《合集》著錄拓片多有重見,已是眾知,有不少學者已對其進行了校勘。用本館所藏甲骨實物校勘《合集》,今又得一例。在《來源表》中,《合集》34197 「原骨拓藏」為「北圖」,經核對即北圖1390(見圖三);《合集》34198「原骨拓藏」為「清華」,經核對《合集》34198的下部分即北圖1375(見圖四)。北圖1375和北圖1390均為獸骨,兩片獸骨可以拼合,綴合即是《合集》34198(見圖五)。可是《合集》卻將其整體(《合集》34198),與其上部的小片(《合集》34197)著錄作二條。


(五)、館藏甲骨雖經歷多年的收藏,原貌保存卻相當好,大多數龜骨上還帶有出土時的泥土,有的甚至幾片甲骨粘連成一塊。由於泥土干固,輕易分離不開。先前整理時未將所粘的泥土處理就直接墨拓,導致有字部分沒有被拓出,甚至誤為無字龜骨而缺拓。試舉幾例說明之,如北圖2044為龜甲,2.8×2.1cm,龜甲的正面「辰」字上方粘有小點泥土,只顯露半個字,從拓片上看以為是「 (壬)」字。將泥土去掉後發現竟然是「 (戊)」字。另有北圖2050,從尊古齋採購得來,是一片3.3×1.6cm的龜甲。以前僅拓了正面,反面漏拓。龜甲反面有泥,隱約可見有字的刀筆,用酒精將泥土擦拭乾凈後,可以清楚的見到是一個較大的「 (女)」字。還有北圖2051,2.4×3.2cm, 龜甲正面隱約可見有字被泥土蓋住,去泥後,一個典型的五期 「貞」字清晰呈現,因而,此片龜甲的分期斷代就很明確了。此類狀況的甲骨,其缺拓或漏拓者,在以後逐步的整理過程中我們將及時的補上。由此可想,《合集》所收錄的拓片,存在有背拓有字者缺錄,釋文中缺漏字、錯釋字的情況也是在所難免。


以上的諸種事實,說明雖然《合集》已經著錄了館藏甲骨中部分較為完善的甲骨拓片, 但是館藏甲骨仍是一個值得開發、研究的寶藏。



自殷墟甲骨出土以來,古董商們受利益驅使,開始大肆將偽刻甲骨混於真品中出售,給後來的甲骨研究帶來不便。館藏甲骨中也不乏偽刻,有的偽刻一望而知,但有些偽刻問題還是值得重視。如有學者認為甲骨粹146(即《合集》27110)是偽刻。 粹146在館藏中編號為北圖6132,即是善729,是一片獸骨,11.5×2.5cm。從骨質特徵上看,骨版是真的。仔細檢視原骨,刻字處的骨面有用刀剷平過的痕迹,所刻文字的字口清晰,刀法相當嫻熟,卜辭文法也講得通,似乎不是偽刻。若此版刻辭(北圖6132)是偽刻,大概是出自一位鐫刻技術較高的刻工之手。為了進一步確認其真偽,我們另外又提取了北圖6135(善732、粹610、《合集》32954)及北圖5908(善505、粹145、《合集》27099)兩片實物進行對比。北圖6135為獸骨,7.5×2.1cm;北圖5908也是獸骨,7.2×2.2cm。我們找出北圖6132上的「 」、「大」、「 」三字分別與北圖6135和北圖5908上相同的字進行比照。在顯微鏡下,觀察、對比三塊獸骨上相同的字,我們驚奇的發現他們之間存在的差別。我們將單字的放大照片拍下,如照片所示,北圖6132(見圖七、九)所刻字的刀功不如北圖6135(見圖十)和北圖5908(見圖六、八)的嫻熟,刀痕的邊角輪廓不清晰、不整齊;字口的起刀、收刀處的刀鋒不明顯,而且刀筆明顯粗鈍,一個筆劃似乎不是一刀完成。而且,北圖6132上的「 」字下方 「口」字的右邊的豎筆外側可見一道重複的豎筆,顯然是錯刻使然,類似現象在甲骨刻辭中實屬少見。由此,我們發現利用顯微鏡來觀察甲骨,不失為一個可以幫助辨別甲骨刻辭細微特徵的好方法。


但北圖6132的「偽」與常見的偽刻不同。館藏甲骨中有少量是偽刻,有的甚至真偽同見一版,例如北圖892,(見圖十一)是一片牛肩胛骨,12.5×6.7cm。上半部分的大量的文字是偽刻,而左下方的「三令我」,「貞」四字不是偽刻。仔細觀察骨面上兩處文字的區別有:①兩處字體風格不一,不是出自一人之手,②兩處字口的顏色不一,偽刻部分的字口明顯偏白、乾淨,且字口較骨面顏色新,是出土後刻上去的,真的刻辭部分的字口偏黑,是經過千年埋藏所形成的,③偽刻的卜辭不成文,是胡亂拼湊的幾個字,不成句,不符合卜辭的文法和句式。④偽刻部分文字的方向與真的刻辭部分的方向是顛倒的。以上特徵在北圖6132上均不體現,與北圖6132上刻辭的文法、句式相同的還有《合集》27111,此骨原藏拓單位在「北師大」 。蔡哲茂先生依拓片判斷,北圖6132是仿《合集》27111的偽刻 。雖然北圖6132刻字處的骨面有用刀剷平過的痕迹,但剷平處骨面的顏色與未處理處無異,不像是出土後才處理的;字口呈黑色,也不像是出土後所刻。另外,整版卜辭的字體風格一致,相似風格的字體在無名組卜辭中也有存在。我們還注意到,北圖6132的下端刻有半個「 」字,這顯然不符合偽刻的常規。若此片為出土後仿刻,則此偽刻手果真是高明,能用心至此。或假設此骨偽刻後又從「 」字半截處斷去,那斷口面勢必要新於原骨面,可它們之間顏色無異。因而,我們覺得北圖6132不偽。關於館藏甲骨中類似北圖6132的偽刻問題的研究將在另文中專門討論,在此從略。


附簡稱表


(參見《甲骨文合集材料來源表》附錄)


鐵: 《鐵雲藏龜》 續:《殷墟書契續編》


文捃:甲骨文捃(曾毅公) 掇一:《殷契拾掇》


寧: 《戰後寧滬新獲甲骨集》 佚:《殷契佚存》


後上:《殷墟書契後編》(上) 通:《卜辭通纂》


簠拓:簠室甲骨拓本(王襄) 後下:《殷墟書契後編》(下)


前: 《殷契書契》 綜述:《殷墟卜辭綜述》


京: 《戰後京津新獲甲骨集》 掇二:《殷契拾掇二編》


哲: 北京大學原哲庵 鄴二下:《鄴中片羽二集》(下)


鄴三下:《鄴中片羽三集》(下) 鄴初下:《鄴中片羽初集》(下)


四編:契虛書契四編(羅福頤) 宸:宸翰樓藏龜甲文字(羅振玉)


考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原孟定生藏


歷拓: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藏拓本


考郭: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原郭若愚藏


考精: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原精拓殷契文


本所:指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清雙:清華大學原雙劍誃(於省吾)


慶: 慶雲堂 清華:清華大學


津博:天津歷史博物館 商氏藏拓:商承祚藏甲骨拓本


中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北大:北京大學


北師大:北京師範大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張晨怡:古籍的分類與投資
張大千到底有沒有破壞過敦煌壁畫?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