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論中西神話

淺論中西神話

微光書社第三期優秀書評

分/享/時/間

淺論中西神話

/ 作者 /

陳美靜

要說中國古神話源頭書籍首推《山海經》,而希臘神話首推《神譜》,這兩本書能很好地幫助我們理清中西方神話文化特色的不同。

說起《山海經》大家都不陌生,這是一部記載中國古代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藥、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了古代中國的多彩博大的文化。

《山海經》最重要的價值也許在於它保存了大量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傳說除了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如夸父逐日、精衛填海、鯀禹治水等之外,還有許多是人們不大熟悉的。

如瑤姬的故事,《山海經》道:又東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屍,化為瑤草,其葉胥成,其華黃,其實如菟丘,服之媚於人。

瑤姬

或許許多人對這個故事不熟悉,但是關於瑤姬的文學作品則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比如說宋玉《神女賦》里講到的「襄王有夢,神女無心」的神女便是指瑤姬。唐朝李賀有詩《巫山高》:「瑤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山海經》中保存著豐富的神話資料,還有後世許多神話故事都取材於此,例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的青丘狐傳說,迷轂不惑等等。《山海經》中的奇珍異獸,被後世人化成不同的神話傳說。

從《山海經》的一個個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它的神話價值。但是《山海經》中蘊含著更多、更深,更凸顯中華文化色彩的內涵。

《山海經》的目錄,主要分為「山經」、「海經」、「大荒經」;在「山經」中又劃分出「東西南北中」五經,「海經」又分為「海內經」與「海外經」,且再各細分出「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大荒經」也是是從「東西南北」四個方位敘述。

所以,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人思維想像中創造中十分重視空間結構。在後世許多文學作品中也可以發現類似於這樣的特點。

例如漢朝最重要的文體——賦,其特點是「鋪采摛文,體物寫志」,就是從物的各個方位進行鋪陳敘述。再者,詩詞歌賦也大多是以物景方位,經行描寫,然後融情於景。

小說也講究手尾呼應,中國的許多文學創作都內含一個環形結構。連人情世故也多講究圓滿,例如元宵節吃湯圓、中秋吃月餅等,皆有圓滿之意。

「周而復始,因果輪迴」已經成為深入我們生命一切活動的一種精神意識,從古時的八卦到今天的一脈相傳的風水論,都蘊含著方位,環繞之意。

反觀《神譜》,則是一個完整的神話體系。隨著時間得發展,一個個神的誕生,一切都那麼有條不絮,正如書本背後清晰整齊的神譜圖,我們可以從中看到每一個神的由來,每一個神之間的關係,每一個神的職位,而且神的形象也很明確的像一個人的形象。

「這是與中國神話模糊的神性職位、半人半獸的神性形象所不同的。」

這就很容易看出西方的神話創作是以時間為主,富含著西方的人文精神。

《神譜》重視時間性這樣的創作特色,在西方的其他文學作品中也體現出來。例如:《堂吉訶德》就是按照他從出門當騎士遊歷到最後回家的時間線來寫的,按照時間的發展,寫他所遇,所見,所做的事情。還有西方早期的小說,大多是以時間線貫穿整個故事,我們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很容易地找出它的時間線。

「西方神話與中國神話最大的不同,還體現在神的個性上。」

中國神話里的神是沒有七情六慾的,大多是心繫天下、德高望重的,例如女媧補天、伏羲創八卦、神農嘗百草、后羿射日等等。

而西方神話里的神是富含人的一切性情的,例如:暴躁、嫉妒、愛美、自私等等,例如宙斯以貪花好色著名,赫拉以善嫉著名,波塞脾氣暴躁,貪婪,哈得斯殘忍、可怕,但很守信等等。

總的來說,中國神話起源於各個部族的圖騰崇拜歷史悠久,始祖神和天神合一,每個部族都有自己的始祖神,所以在中國無法找到一個統治神界的至高無上的神

而西方神話產生較晚,而且不同於中國的農耕文化的海洋文化,各氏族融合較好,形成一個完整統一的神界體系

中國神話強調團體意識奉獻精神,而西方神話個性張揚強調原欲

中國神話更注重實用性,西方神話更注重靈魂救贖

神話是每個民族精神與文化的融合,體現著每個民族文化與精神。

作者 | 陳美靜

編輯 | 辛娜

排版 | 陳威宏 李全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