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滴滴:獨角獸不要變為獨角禽獸

滴滴:獨角獸不要變為獨角禽獸

文/Logan

共享經濟不等於共享個人隱私。

1

近日,一名空姐搭乘滴滴順風車遇害的新聞,引起廣泛關注。在這一悲劇中,滴滴雖不是兇手,但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對司機准入標準審核不到位,導致「高風險司機」魚龍混雜。

對乘客隱私信息缺乏足夠的保護,為罪犯提供了信息便利。

雖然滴滴在悲劇發生後表示會對傷害者家屬進行補償,但是生命是無價的。有多少錢可以對得起這位 21 歲的年輕空姐生命和父母的悲痛?

2

這種疏漏不是孤例:

2016 年 5 月,深圳 24 歲女教師鍾某深夜搭乘滴滴後,被司機帶至偏僻處搶劫殺害。警方查明,涉案殺人司機案發車輛的牌照系臨時偽造;

中國交通部也發聲不點名地進行批評:一些網約車平台公司在發展壯大之後.....將網約車作為增加「流量」和「估值」的工具......只顧看投資人的臉色,不考慮乘客的感受與體驗,也不考慮司機的客觀需要;

2016 年 3 月,深圳官方通報,在深圳網約車駕駛員群體中發現吸毒前科人員1425 名、肇事肇禍精神病人1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員 1661 名。

筆者在觀察滴滴順風車系統後發現,乘客性別、職業等個人信息在順風車司機平台中一覽無餘。滴滴設置的司機間評價共享機制,甚至可以非常直接地判斷乘客的顏值。

換句話說,只要你使用過滴滴順風車出行,並被司機評價,

這個評價的信息就是公開的。

上圖這些對順風車乘客個人信息的露骨評價,不僅泄漏了個人信息、違法了《網路安全法》,同時助漲了那些別有用心的順風車司機的作案機會和動機。

轉一個朋友圈的段子:你在打車,滴滴在記載你的信息並在順風車司機間分享,這些信息幾年內都不會消失。在一個封閉空間傳播社交信息,無異於幫犯罪嫌疑人物色獵物,這不是獨角獸,是獨角禽獸。

這起惡性事件不僅給受害者家庭帶來了毀滅性打擊,讓我們這些滴滴用戶感覺背後有絲絲涼意。而且,這類事件並非孤例,近年來,互聯網/電商行業數據泄漏事件頻頻:

5173 中國網路服務網數次被「盜錢」;

噹噹網多次用戶賬戶遭盜刷;

「 1號店」員工內外勾結泄露客戶信息;

騰訊 7000 多萬 QQ 群遭泄露;

微信朋友圈小遊戲竊取用戶信息;

快遞單販賣成「灰色產業鏈」;

小米「泄密門」800 萬用戶信息泄露;

13 萬 12306 用戶信息外泄事件;

個人信息泄漏引發電信詐騙並導致受害人自殺;

Facebook 與劍橋分析公司的「數據門」事件等等。

3

2017 年 6 月 1 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正式施行,作為我國網路安全治理領域的基礎性立法,首次在法律層面規定了個人信息保護的基本原則。該法明確指出:

收集適用信息應經用戶明示同意,不得收集無關信息,不得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經過處理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復原的除外,不得非法出售個人信息。

所謂個人信息,包括個人姓名、個人肖像信息、聯繫方式、住址等基本信息。

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普及和人們對互聯網的依賴,互聯網的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各類機構對個人數據違法倒買倒賣事件頻發,個人信息泄漏渠道五花八門,給互聯網用戶造成各類財產甚至生命威脅。

其實,中國頒布的《網路安全法》在如何更好的對個人信息進行保護這一問題上有了相當大的突破。問題在於能否被落實。

4

2016 年 4 月 14 日,歐洲議會投票通過了商討四年的《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DataProtectionRegulation),新條例的通過意味著歐盟對個人信息保護機器監管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堪稱史上最嚴格的數據保護條例:

1. 合法、正當、透明;

2. 處理數據的目的是有限的;

3. 僅處理為達到目的的最少數據;

4. 儲存數據的期限不得長於為達到目的所需的時間;

5. 採取技術和管理措施以保護數據的安全;

6. 數據控制著有責任並應該能夠證明其做到了以上幾點。

同時,機構如需被認定是合法處理數據的話,需要數據主體同意了特定目的處理;為追求數據控制者的合理利益,不得損害數據主體的利益。

但是,即便有如此嚴格的法律法規,為什麼公民因為個人信息泄漏而受到生命財產損失的案件仍然頻頻發生呢?

5

知易行難,對於個人信息保護,需要從神經末梢做起,需要在個人信息保護的公民意識提升上進一步引導,需要有更多落地解決方案來進一步形成全社會的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文化。

個人信息泄漏已經成為了我們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我們需要挖掘該社會問題背後的經濟學原理,並配以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加以解決。

滴滴在數據保護方面的問題,社會呼籲早已有之,為何遲遲不見改進?一個重要原因是滴滴的壟斷地位。在滴滴-uber 中國合併後,已經是一家獨大。對於這樣的合併,顯然是「消除競爭」,反壟斷執法部門應該果斷亮劍。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本文來自創事記,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人工智慧具有學科滲透力,AI人才缺口是一個偽命題
馬雲最新演講:中國需要一大批超越BAT的大公司和一部數字經濟法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