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范仲淹、包拯、歐陽修,宋代最為著名的三位大孝子

范仲淹、包拯、歐陽修,宋代最為著名的三位大孝子

【歷史劉老師原創,非授權嚴禁轉載】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小編在這裡向天下所有偉大的母親致敬!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小編最近在讀《宋史》,從中也發現了不少對母親非常孝順的歷史名人。

比如大家所熟知的范仲淹、包拯和歐陽修。

【為母而寒窗苦讀的范仲淹】

范仲淹本是名門望族之後,他的祖先范履冰曾經擔任過唐朝的宰相——武則天掌權年間。

但在晚唐時期,因為戰亂的緣故,他們家族舉家從陝西遷往蘇州。

不幸的是,范仲淹在兩歲的時候,父親就意外去世。

由於母親沒有能力單獨撫養他長大成人,便改嫁給了一個姓朱的人,范仲淹也被改名換姓——名叫朱說。

十幾歲的時候,范仲淹意外得知了自己的身世。

但他並沒有怨恨自己的母親,因為他理解母親的難處——如果要求母親一邊照顧兒時的自己,一邊想法掙錢養家糊口,是根本就行不通的。

為了不讓母親依靠別人,范仲淹決心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母親過上幸福的生活。

於是,范仲淹淚別母親,前去投奔生父的親戚,到他們那裡寒窗苦讀了多年後,終於考中了進士。

考中進士後,范仲淹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母親從養父家中迎接回來,和自己住在一起(迎其母歸養)。

多年後,范母因病去世,范仲淹辭官回家,為母守孝三年。

【包拯為母兩次辭官】

對於包拯,大家肯定都不陌生。

但對於包拯為了父母而三次辭官的事情,相信很多人並不太清楚。

包拯考中進士後,朝廷任命他為建昌縣的知縣。

但因為父母已經年邁,包拯不忍心遠離,而選擇了辭官(以父母皆老,辭不就)。

不久之後,朝廷為了照顧包拯的心愿,安排他到附近的和州為官。

但又因為包拯父母不願離開生活了幾十年的家鄉,包拯不得不再次辭官(得監和州稅,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歸養)。

在之後的數年時間裡,包拯的父母先後去世。

為了表達自己孝心,包拯不僅堅持為父母守孝三年,而且還在父母的墳墓前建起了一座茅屋,住在了父母的墳前。

三年之後,守孝期結束,包拯才依依不捨地離開父母的墳墓,前去上任。

【四歲喪父的歐陽修】

歐陽修幼年的遭遇和范仲淹差不多——四歲喪父。

然而,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為了不讓兒子被別人歧視,而選擇了守節(四歲而孤,母鄭,守節自誓)。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歐陽修的母親鄭氏,還是一個文化修養極高的知識女性。

在之後的很多年裡,她一邊照顧兒子的生活起居,一邊教授給他文化知識。

最初的幾年中,由於家中生活實在貧困,買不起紙筆,鄭氏就在院子里鋪上一層泥土,然後用樹枝在上面寫字,教授給兒子。

歐陽修也沒用辜負母親的殷切期望,聰明好學的他,基本上一兩次就能夠學會母親所教授的內容。

之後,凡是自己所學過的文章,歐陽修都會背誦下來(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

等到他二十歲的時候,就已經在當地小有名聲了。

數年後,歐陽修在參加科舉考試中,考中了進士中的會元——初考時的第一名,之後才是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

歐陽修用實際行動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和教導,讓母親鄭氏欣慰了好多年。

多年後,母親鄭氏去世,歐陽修也選擇了辭官為母守孝三年(以母憂去)。

孝道,中華傳統美德中最值得稱讚的地方,代代相傳,永不停息!

參考史料:《宋史·范仲淹傳》、《宋史·包拯傳》、《宋史·歐陽修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劉老師 的精彩文章:

宋代這個皇帝,為了女兒的婚姻生活,也是操碎了心
宋太祖發跡,多虧一位老僧指點,稱帝後他對僧人下了這樣兩道旨意

TAG:歷史劉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