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命無形的使命

生命無形的使命

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生命的意義在於什麼?

《自私的基因》告訴我們,人活著是為了基因能傳遞下去,人,是基因的生存機器 。

書中寫到,很多父母會催著子女結婚生子,這是基因在作祟 。因為基因本性自私 ,它的目的就是一代一代不斷複製 ,然後長存下去 。所以父母會在基因的控制下,表現出傳承後代的意願和行為,而且希望自己的後代也這樣。

這時可能會出現不一樣的聲音,中國自古就有「養兒防老」的觀念,希望子女晚年不會孤獨無依無靠,這是道德的驅使。那麼,為什麼對其他的孩子不這麼期盼呢,為什麼相比於經常來往的鄰居,你會更關心兄弟姐妹呢?從另一方面來看,中國自古家國情懷就很濃重,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家裡面一個人出息了,全家人都挺直了腰桿,說話語調都不一樣了,相反就是一顆老鼠屎攪壞一鍋湯。這種觀念相較於更注重個人發展的國家是截然不同的。

既然基因這麼自私 ,人類社會的前途是否很令人失望?道金斯認為,人是唯一認識到基因自私性動物,也是唯一能擺脫基因控制的物種,比如計劃生育 。

「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蘆葦」

——帕斯卡

人為什麼能夠一步步戰勝獅子老虎,最終走向食物鏈的頂端,成為世界的主宰,原因就在於此。

由此,想到了中國遠古社會的「生殖崇拜」,古人在最早的時候就意識到了繁衍的重要,用現在的語言來表達也就是基因傳遞的重要,半坡時期出土的陶器上為什麼會出現很多的魚紋圖案,難道是因為他們喜歡吃魚,還是因為用魚做裝飾會更容易畫?而實際上只是因為魚是他們生殖崇拜的一種寄託。

如果說動物是理性和感性,世間所有感情的獨有者,那麼植物,這一類不會流出紅色血液,無法感受到心跳的未知存在又置於什麼樣的位置?

「青藏高原的一種草莓葉子很小,枝條很細很矮,但是它開出來的花很大,母株把全部的養分都聚集到了這朵花上。」

在我們「存在即合理」的隨性中,花兒為什麼會這樣紅?答案也只能是「它就是這麼紅!」然而,如果用細思極恐來形容植物的生存法則,我覺得並不是虛張聲勢。

花散發的香味吸引了鳥類,而蜜腺卻在花朵的深處,鳥在吸食的同時卻沒有發現已經滿頭都是花粉,沒有嘚瑟,沒有欣喜,一株無言的生命得到了延續。

為了讓子代得以散播、延續,母株做出引誘:將種子包裹在中間,用果實作為引誘物,在種子還沒有發育成熟,不具備獨自生長能力的時候,果實產出大量酸澀的丹寧,阻止被過早採摘,浪費種子。

在不具有引誘條件的時候,只有自己想辦法:

楓樹長出翅膀型的果實,藉助風力飛到更遠的地方。

噴瓜內部形成氣囊,種子成熟時氣囊形成的衝力將種子噴到遠方。

很顯然,生命體們已達成共識:為了基因的傳遞而生生不息!

(思想並不成熟,不一樣的聲音請多指教)

————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廢柴and夢想 的精彩文章:

TAG:廢柴and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