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格力集團要約收購長園集團 再引與格力電器「父子之爭」猜想

格力集團要約收購長園集團 再引與格力電器「父子之爭」猜想

華夏時報網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盧曉 北京報道

格力電器(000651.SZ)大股東格力集團欲涉足智能裝備和新能源汽車相關領域。

5月10日晚間,長園集團(600525.SH)宣布,於當日收到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關於擬向貴公司全體股東發起部分要約的函》。然而,長園集團從事的電動汽車、智能裝備等相關領域也是格力電器多元化的重點方向。

這樁收購是否會引起格力電器與格力集團的「父子之爭」?主導長園集團收購的背後力量究竟是誰?這樁收購的長遠布局又是什麼?本報記者將持續關注。

大股東涉足新領域

格力集團發給長園集團的要約函稱,因看好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格力集團決定向公司全體股東發起部分要約,以要約方式收購公司部分股份。本次要約收購不以終止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為目的。格力集團並將於五個工作日內將本次要約收購的履約保證金存入中登公司上海分公司指定賬戶。

公告還顯示,由於本次收購需要獲得廣東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事前備案,格力集團將在公司公告要約收購報告書摘要後依法向上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報批。

據《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了解,總部位於深圳的長園集團成立於1986年,曾為李嘉誠旗下長和投資的子公司。但長和投資目前已經撤出。長園集團現有主營業務為電動汽車相關材料、智能工廠裝備以及智能電網設備等。此外,長園集團旗下從事自動化裝備的子公司運泰利也與格力同在珠海。

而收購方格力集團則由珠海市國資委100%持股,除格力電器代表的製造業板塊外,格力集團還擁有金融投資、產業園區運營和海島旅遊等業務。

有熟悉格力的業內人士對《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分析稱,主導這樁收購的背後力量或許與格力電器無關。她認為,國資委是格力集團的單一股東,格力電器今年又沒有分紅,收購長園集團的資金需要國資委審批下撥。而在2016年11月,董明珠已辭去格力集團董事、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職務。繼任者為原珠海市金灣區常務副區長、珠海航空產業園管委會副主任周樂偉。

但需要看到的是,智能裝備和新能源汽車相關領域也一直備受格力電器關注。在格力電器不分紅時,外界還有觀點認為其留存資金的原因之一,就是為了對產業鏈相關企業進行大的投資,以擴大其自身規模。

上述人士認為,格力集團選擇在此時進軍與格力電器相同的領域頗為微妙。此前的新聞顯示,今年3月29日,珠海市委書記郭永航到格力電器調研,考察了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等自動化設備和空調設備及系統運行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此外,他還考察了中興智能汽車總部基地和珠海銀隆新能源產業園。

格力電器董秘望靖東已經對外表示,這樁收購與上市公司無關。但截至《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發稿,關於格力集團這樁收購是否會造成與上市公司同業競爭的提問,還沒有收到他的相關回復。

與格力電器多元化方向一致

新能源和智能裝備一直是格力電器多元化的重要方向。

2016年11月,格力電器發布公告,宣布停止收購珠海銀隆。在此之前,格力電器宣布擬作價130億元人民幣收購珠海銀隆100%的股權,同時還計劃增發100億元人民幣進行配套融資。

儘管董明珠多次對外表示看重銀隆在新能源和儲能方面的技術,稱「珠海銀隆是埋在沙子里的金子」,但這樁收購從宣布起便一直遭遇質疑。10月28日,格力電器130億元收購珠海銀隆的方案在臨時股東大會上獲得通過,相關的配套融資方案卻被否定。

在格力收購珠海銀隆遇阻後,董明珠自掏腰包入股銀隆。此前工商資料顯示,董明珠對珠海銀隆的出資份額已經增至1.93億元,持股份額達17.46%,成為第二大股東。

而在智能裝備領域,格力電器早已經布局。

格力電器宣布今年不分紅的原因之一,便是計劃重點布局智能裝備、智能家電、集成電路等產業領域。據《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了解,格力電器計劃在珠海、武漢、洛陽三地建設智能裝備投資項目,格力電器同時還確認參與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的混改投資項目。

在格力大力推行多元化背後,格力電器面臨如何擴大規模的問題。作為參照,曾位列格力之後的美的和海爾,近年都通過大規模的海外併購和跨行業併購,實現了規模質變。2017年,美的集團和海爾集團的營收同時達到2419億元。

董明珠為格力電器定下了2018年營收達到2000億元的重任。而佔據格力營收主力的空調已被認為難以維繫去年爆發的行業高增長。在格力多元化的眾多項目中,智能裝備目前承載著格力電器營收突破現有規模的重任。

2017年財報顯示,生活電器在格力電器營收佔比為1.55%,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而21.26億元的智能裝備在格力電器營收佔比為1.43%,份額則是上年的近10倍。

家電產業觀察人士劉步塵對《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分析稱,格力集團進入智能裝備和新能源領域,很容易讓人產生「父子之爭」的聯想。而此前格力電器與格力集團間曾數度爆發「父子之爭」。

但家電產業觀察人士洪仕斌則認為,現在格力集團與格力電器間的事態比較清晰明朗,而且董明珠退休年限漸近,他認為這樁收購更可能是上下一起布局聯手做大,而不至於導致雙方的角力和博弈。

截至記者發稿,格力電器股價為47.36元,下滑1.76%。

編輯:黃興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時報 的精彩文章:

新能源補貼退潮 裸泳者弄潮兒立現
摺疊與協同 金融科技發展新態勢

TAG:華夏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