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媽媽的媽媽養育了11個孩子

我媽媽的媽媽養育了11個孩子

祝各位的媽媽母親節快樂,各位媽媽的媽媽母親節快樂

小北出生於1991年,距離改革開放已有13年,但她出生的那個內地小鎮在九十年代初,依然落後閉塞,重男輕女的觀念異常盛行。許多年輕夫婦背井離鄉,去外地打拚並不是為了賺錢,僅僅只是為了躲避當地嚴格的計劃生育,去外地討一個男孩子。家中的女孩兒都交給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看管。可能很多人並不理解,為什麼非要千辛萬苦跑到外地去生孩子?

1

首先,給大家普及一下二十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河南農村的社會背景。

第一,在九十年代初落後的農村,家裡是否有男丁不僅關乎到一個女人在家庭的地位,更是上升到一個家庭在整個家族的地位,乃至一個家族在整個村子裡的顏面問題。世代依靠人力勞作生存的農民,始終信奉「人多力量大」,更是堅信「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女兒不能稱為「後」),所以一個家庭必須要有一個兒子,更多家庭的標配是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很多家庭多年產不下男丁,就會被整個村子裡的人看不起,女人在家裡更是沒有地位可言,所以很多家庭為了不被同村人笑話,都會選擇去異地打工生活。生下男丁,再回鄉光宗耀祖,當然也有很多一直留在異地的人。想想那個時候的農村人還真是愚昧,不僅把女人當生育機器,還天真地認為女性是決定後代性別的唯一因素。

第二,八九十年代當時是河南計劃生育最嚴格的時候,小時候經常能在村子裡能到廣播,讓村裡的女性去結紮。河南作為人口大省,算是當時國家推進計劃生育的「重災區」。後來聽村子裡的老人講起對超生的懲罰,也是很恐怖,農村人一般都不會主動繳納超生罰款,一些政府人員就會直接闖進村民家裡,看見什麼拿走什麼,電視機、縫紉機、沙發等一些值錢的東西統統搬走。有一些村民偷偷自己在家生孩子,也有一些半夜帶著值錢家當逃走的。當時的我沒有什麼印象,因為年紀太小。有些家庭生了兩個、三個、甚至更多孩子以後,還是沒有成功生下男孩子,加之當地計劃生育對超生的處罰嚴重,不甘心的父輩就會選擇去外地繼續生育。

2

認識小北的人都知道,小北家裡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算是當時的超生家庭(兩個以上判定為超生)。自己和姐姐都在姥姥家寄養了很多年,算上我媽媽這一代,姥姥這一生養活了11個孩子。

我媽媽的媽媽,也就是我姥姥,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女人。從小沒讀過書,但是養活了三個研究生。不怎麼識字,家裡陳舊的聖經是她僅有的讀物,但是她能背下來好多篇經文。收入不多,但都攢下來給孩子。姥爺生前脾氣乖張,官宦氣息濃厚,很少做農活兒,一生擅長領導指揮和排兵布陣,姥姥除了要照顧一群孩子,還要對性情乖張的姥爺惟命是從,小心伺候著。

鎮上一條街,所到之處,都是對姥姥的誇獎,她一生與人為善,積善行德,不貪圖小便宜,也不得罪任何人,別人家有困難,也都會第一時間尋求她的幫助,不管是金錢上還是物質上的,她都會盡自己所能去幫助別人。猶記得姥爺前年生病住院,她依然不主動去向別人討要欠她多年的債,借條在手,卻張不了口,總覺得別人不困難的時候自然就會還回來。

印象最深,姥姥最喜歡的東西就是魚頭、雞皮、肥肉,小時候真的以為她就是喜歡吃這種東西,長大後才知道,因為大家都不喜歡吃,所以她就喜歡吃。到現在,我都不知道她真正喜歡什麼,想必她的四個子女也並不了解。因為她從來不會為自己去爭取什麼,也不會為自己去做什麼。真的希望她能自私一些,吝嗇一些,多一些私心,少一些付出。

姥姥一生有五個子女,其中有一個在幼年時得病去世,現在有兩個女兒在身邊,一個兒子和女兒紮根在異地。姥爺去世後,只有她一人住在老宅子里,媽媽和二姨會經常住她那邊,平時生病她也不會打擾外地的小姨和舅舅。

這就是我媽媽的媽媽,一個只會奉獻,不會索取的農村女人。

我天生不會表達,只能記錄下來,不讓自己忘記,這就是我愛她的方式,在以後的生活中給她更多的物質照顧,也是我能想到的最直接的表達方式。

《尋夢環遊記》里說,一個人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沒有人再記得他。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我能做得到就是記得每個親人,健在的每個人和去世的姥爺、爺爺,這樣他們就一直都在,從未離開!

小北寫於2018年母親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你認識小北嗎 的精彩文章:

TAG:你認識小北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