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媽媽老去,記得讓她們取節育環 約1/4中老年婦女未及時取;若超期不取危害健康

當媽媽老去,記得讓她們取節育環 約1/4中老年婦女未及時取;若超期不取危害健康

母親節近在眼前,兒女們送上鮮花與陪伴、歡樂與祝福來表達對媽媽的感恩之情。同樣,我們也為無私奉獻了大半生的母親們準備了一份特別的「禮物」——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人口快速增長的壓力下,我國開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數以億計的中國女性採取了長效節育措施——來自原國家計生委的全國生育節育抽樣調查顯示:87%的長效節育措施被用在了婦女身上;而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伯華的研究則指出:「我國女性節育避孕措施中,一孩放置宮內節育器的比例相當高,而另一項比例高的措施,是生育二孩之後的輸卵管結紮。」所謂「一孩上環,二孩結紮」,正是來源於此。

宮內節育器,即俗稱的「節育環」。三十多年過去,當年「上環」的母親們都已老去,且大多數人進入了絕經期。醫學界的共識是:在絕經後半年到一年內應取出節育環,若超期不取,可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我們也在母親節之際,送給多年前曾上過節育環的媽媽們一個「特別提醒」——別讓子宮裡的這位「住客」待太久,是時候與它說「再見」了。

A太晚說「再見」,

媽媽們遭遇「取環歷險記」

絕大多數情況下,作為一項常規手術,取環是安全的;同時也可通過麻醉的方式來實現無痛取環。但對於進入絕經期的婦女——年齡大多在50歲以上,有的已70多歲,給她們取環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可如果放任自流,讓節育環在子宮內長時間「安營紮寨」,媽媽們同樣可能面臨風險。

剖宮產發現「V」形節育環異位

孝感市中心醫院產科副主任醫師熊瓊英至今仍記和幾年前給一名病人取環的情形。

當時,38歲患者李女士因為生二胎在中心醫院進行剖宮產。

熊瓊英說,當時,在取出胎兒後發現李女士的「V」形節育環出現了異位的情況。「孩子拿出來後, 我們發現,她上的「V」形節育環出現了環異位的情況,就是環從宮腔里穿透子宮肌層到了腹腔(即經歷了嵌頓、穿孔,然後異位的過程),貼近腸管,如果不及時取出就可能損傷腸管,引起一系列如腸梗阻、腸穿孔、甚至敗血症等併發症,嚴重時有生命危險。」

之後,熊瓊英取出了李女士斷裂的節育環。

市民王女士,60歲,因為在之前的醫院在取出已經嵌頓的節育環時處置不當,導致她的子宮穿孔。

熊瓊英說,當天,王女士到某私立醫院求診,希望取出34年前放置的金屬圓形節育器。上午10時多,該醫院為她實施了「B超引導下行可視取環術」,「取了約半小時,沒能取出來」。

放棄取環回到病房後,王女士忽然感到下腹作痛,且頭暈、噁心。於是她立即轉院到了中心醫院,結合之前王女士的取環經歷和眼前的診斷,熊瓊英考慮王女士「取環導致子宮穿孔」的可能性比較大。

熊瓊英和同事快速清理,迅速查找出血點,很快就找到了子宮的破口和殘留的節育環。「我們幫她實施了子宮修補和嵌頓節育器取出手術,病人最終轉危為安。」熊瓊英說。

「嵌頓,顧名思義,就是節育環已經長到了子宮肌層里。」熊瓊英告訴記者,節育環的大小是不變的,但女性絕經以後,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宮開始萎縮變小,子宮口也會變緊。此時,節育環容易與子宮內壁產生摩擦,便可能導致出血、腹痛等現象,甚至會發生「嵌頓」。王女士正是因為絕經之後節育環沒有及時取出,以致節育環嵌頓較深,「在之前的醫院取環時,醫院可能對手術的風險與難度認識不夠,導致出現了後來的危急情況」。

「所以取環的最佳時間是在絕經的半年至一年內。這段時間內取環,對身體的損傷最小,取環者所受的痛苦也最少。」熊瓊英說。

時間,讓老年女性與節育環難以「相安無事」

市中心醫院產科副主任醫師熊瓊英也說,「圍絕經期和絕經後婦女體內的節育環如果不及時取出,會在萎縮的宮腔內變形、嵌頓、刺激子宮,造成腹痛、出血及炎症,嚴重損害婦女的身心健康。」熊瓊英說,圍絕經期婦女取環「不只是個小手術」,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子宮穿孔或者生殖系統損傷。

對於圍絕經期和絕經後婦女該注意哪些問題,熊瓊英表示:首先,關於生活,圍絕經期的婦女,容易情緒不穩定,要注意調節自己的情緒。其次,要定期到正規醫院進行體檢,在絕經後的前幾年,骨量流失速度是最快的,當骨量流失速度快於正常的骨骼重塑速度時,就會出現骨質疏鬆。堅持體育鍛煉可以幫助保持骨骼和肌肉的強壯。最後,要注意生活質量,由於內分泌的變化,圍絕經期的婦女會出現心慌、心悶的癥狀,要及時補充營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年 的精彩文章:

想要預防老年痴呆,從現在開始 這樣做
日本2045年全部一級行政區老年人口比例將超三成

TAG: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