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霍金:生於塵埃,回到星空

霍金:生於塵埃,回到星空

說明:本文轉載自馬恩來老師公眾號時評語文

該文同時收錄於馬老師的新書:

《時評作文之「頭腦風暴」》

1

新聞背景

//

2018年3月14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霍金的子女發表的聲明中說:「我們深愛的父親今天去世了。」聲明稱,霍金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一個非凡的人,他的工作和成就的影響將會持續多年。

霍金1942年1月8日生於英國牛津。霍金是天文學、理論物理學家,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霍金被譽為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理論物理學家。

霍金於1959年在牛津取得自然科學一級榮譽學士學位,20歲往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1963年,22歲的霍金被診斷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醫生當時認為,他只能存活2-3年。然而,醫生的預測並不準確,霍金繼續進行他的科研工作,結了兩次婚,並育有三個孩子。

霍金與第一任妻子懷爾德

1985年,霍金因肺炎而漸喪失說話能力。他只能靠右眼的肌肉移動特製眼鏡的按鈕,操作發聲器「講話」。1988年,出版《時間簡史》,解釋宇宙、黑洞和大爆炸等天文物理學理論。該書被譯成40餘種文字,出版逾2000萬冊。

即使全身癱瘓,霍金仍然積極生活:他從事科研,教書,做報告,藉助電腦語音合成器與世界交流。他的故事被改編成電影,飾演霍金的英國男星艾迪 瑞德曼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影帝。霍金還曾在美國喜劇《辛普森一家庭》和科幻影集《星際迷航記》中客串。

霍金的傳奇色彩似乎是命中注定的。他的出生日,是義大利著名物理學家伽利略的忌日(1642年1月8日),他的離去卻又是愛因斯坦的誕辰(1879年3月14日)。從1979年到2009年,霍金又擔任劍橋大學的盧卡斯數學教授,這個職位的第二任職者就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霍金的研究課題也跟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有直接的繼承關係——現代天體物理學和宇宙學。

霍金去世,全球同聲紀念,國內社交媒體一時刷屏。有人說:最接近外星人的地球人去世了,這是全人類的損失。也有人說:他屬於星辰宇宙,不過是離開了地球,掉進了蟲洞。 一代科學巨匠隕落,輪椅太小,但恰好宇宙夠大。擺脫了這副束縛他的皮囊,他終於可以遨遊宇宙了!

與此同時,也有人開始思考:大部分公眾也許難以理解霍金的研究成果,霍金為何能成為明星科學家?霍金被稱為「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科學家」,這樣的判斷是否恰當?霍金為何一直無緣諾貝爾物理學獎?如何評價《時間簡史》一書?如何看待霍金的種種預言?

尤其面對輿論的熱溫,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成就遠比霍金更高,且為華人的楊振寧,在國內的美譽度遠不及霍金?甚至有人諷刺:普羅大眾不識貨,附庸風雅。

輿論場紛爭不斷,聲譽與爭議並存。儘管如此,沒有人不尊重霍金的科研精神,霍金的存在本身超越了物理學上的意義,成為人類與不幸命運抗爭的象徵。他生於塵埃,回歸星空。他留下寶貴的思想遺產,永遠激勵世人不斷奮然前行。

2

媒體聲音

//

一、霍金科學成就及影響維度

(一)物理學貢獻

最大貢獻是奇點定理和霍金輻射

霍金最初在1970年代的研究是關於黑洞的性質,提出了奇點定理和霍金輻射。

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產物,奇點則是當物質進入黑洞之後,向中心聚集成為沒有大小的「幾何點」,具有無限大的密度和能量。

霍金和彭羅斯證明,黑洞中心的奇點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真實存在。在這樣的點上我們現有的物理定律都會失效。

霍金進一步提出,我們的宇宙起源時的大爆炸,實際上可以看成是黑洞奇點的反演。這個研究推動了早期的宇宙學理論進展。

霍金還發現黑洞面積相當於它的熵,提出了黑洞面積不減定理(這已經被引力波觀測所證實),並結合量子力學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也就是所謂的霍金輻射。

這個理論指出,由於黑洞附近的量子過程允許從真空里借出部分能量,如果負能量粒子會落到黑洞裡面去,黑洞外的正能量粒子逃逸,在我們看來,黑洞就有了輻射,也就是「黑洞不是黑的」。

——孫正凡(天體物理學博士)《霍金走了!不要忘了,他始終笑對生活》

霍金被譽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理論物理學家

霍金後期的工作,集中於弦理論,這項研究試圖解決當代物理學的一個主要矛盾,即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不能相容的問題。因為廣義相對論描述的是廣延時空和運動,而量子力學處理的對象是分立的量子現象,如何把它們統一起來吸引了霍金的研究興趣。

霍金參與發展了M理論,這種理論認為弦或者膜是組成物質的最基本單元,所有的基本粒子如電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都是弦或膜的不同振動激發態。

雖然霍金最主要的工作是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做出來的,但他對於科學的追求從未止步,一直在科學前沿奮鬥。到這個世紀,他仍然在嘗試深入理解黑洞和宇宙的本質,並且不憚於推翻自己早年的科學設想。比如在2014年初,他還在Nature發表論文,試圖解決黑洞理論中的「火牆悖論」,他創新性地提出黑洞的表面可能不是穩定的,從而不存在邊界悖論,也就是我們需要從理論重新去理解黑洞表面的性質。

——孫正凡(天體物理學博士)《霍金走了!不要忘了,他始終笑對生活》

(二)科普貢獻

即便僅憑在科普上的貢獻,霍金已經足以在現代科技史上佔據一席之地

很多中國人是因為《時間簡史》而熟知了霍金,也有人因為《時間簡史》而將霍金視為一名科普作家。事實上,即便僅憑在科普上的貢獻,霍金已經足以在現代科技史上佔據一席之地。自從1988年《時間簡史》出版以來,這本探索宇宙起源的小書至今累計發行量已達2500萬冊,被譯成近40種語言。這樣的普及程度,無疑會大大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可謂功德無量。有些人因為霍金熱衷科普而鄙薄斯人,本身就是我們這裡缺乏科普而導致心靈枯竭的驗證。

——斯遠《霍金去了,黑洞都束縛不了他智慧的光芒》(鳳凰評論)

推動許多年輕學生投入到了天體物理學和宇宙學的研究中

對於我們來說,霍金更是一位暢銷科普書作家,無論是他的《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我的簡史》,還是他和女兒合著的科學小說《喬治的宇宙》,都是現象級的科普書。尤其是對於中國讀者來說,1992年推出的《時間簡史》中文版把大爆炸宇宙學這種全新的宇宙觀念帶給了每個人,而在這之前我們的教科書依然停留在牛頓的無限宇宙觀念上。它的出版,推動許多中國年輕學生投入到了現代天體物理學和宇宙學的研究中。

(三)關於地球的三個預言

地球或將變成「火球」

霍金在一檔科學節目中表示,如果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地球就會重複金星的命運,氣溫會高達460攝氏度。

金星是太陽系中第二接近太陽的行星,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的研究,40億年前的金星很像地球。在大約20億年間,在金星表面有水,溫度與現在的地球相似。然而金星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破壞了海洋,把它變成了一個熾熱的行星,風速也達到每小時300公里。

霍金稱,金星的例子表明,如果地球大氣中的溫室氣體達到極限水平,地球也會發生類似的情形。他更表示,願意自掏腰包,請那些否定地球出現氣候變化的人士去金星,感受一下在氣候變化之下地球的可能下場。

人工智慧是「人類文明史上最糟事件」,如果不加控制後果不堪想像

霍金曾表示,人工智慧(AI)的崛起可能是「人類文明史上最糟事件」,除非人類社會能夠找到控制AI發展的方法,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霍金在演講中談到AI未來發展的潛力,像是協助復原人類對自然世界的破壞、根除貧窮與疾病問題,並「改造」社會每一個層面,但他也承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霍金表示:「除非我們事先做好準備並避免潛在風險,否則AI可能成為人類文明史上最糟的事件。因為它會帶來危險,像是製造致命的自主武器(autonomous weapons),或是成為少數人壓迫多數人的工具,亦可能對經濟造成巨大破壞。」

黑洞最終的面積要大於其原始總面積

關於黑洞的重大問題,在2017年11月的騰訊WE大會上,霍金教授說:「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觀測到雙黑洞併合有兩大重要意義。首先,這是第一次對廣義相對論重要預測的直接確認,即引力波存在且傳遞能量。其次,我的面積定理可以得到測試,即黑洞最終的面積要大於其原始總面積。這是將視界面積闡釋為黑洞熵的基礎。」

——民生周刊雜誌《霍金去世,這是他關於地球的三個預言》

二、霍金卓越人生及思想遺產價值維度

(一)豐富卓越的人生

霍金的子女稱他們的父親「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一個非凡的人」, 霍金自稱「我是一個樂觀的、浪漫的,並且頑固不化的人。」我們該怎麼和孩子形容霍金?一個物理學家、宇宙學家,還是夢想家、哲學家?

科學界「神」一般的存在

霍金被譽為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理論物理學家,是科學界「神」一般的存在。1979至2009年霍金出任盧卡斯數學教授,是英國最崇高的教授職位。全身癱瘓的霍金,雖然大半輩子困於輪椅,卻從來沒有放棄對物理的鐘

情。攜手Roger Penrose分析廣義相對論,「奇點定理」是他寫給物理學的情書。

在被翻譯成40多種文字的《果殼中的宇宙》里,霍金探索黑洞挖掘宇宙的起源和歸宿,那是他向宇宙奉獻畢生精力的墓志銘。

「霍金輻射」早已超越科學與生活的邊界,他的樂觀、浪漫和執著甚至比科學成果更讓人敬畏。

一位有故事的「巨人」

1963年1月,霍金被查出罹患無法治癒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此後病情一直不斷惡化,1969年他被迫坐上了輪椅。但霍金並沒有因此消沉,他甚至喜歡上了「輪椅飆車」這項運動。

輪椅還是他的武器:看不慣的人,他就暗搓搓地用輪椅軋過人家的腳趾頭。被他軋過的最大的咖應該就是1976年的查爾斯王子,而霍金最遺憾的就是沒機會軋一軋撒切爾夫人的腳趾。

「身殘志堅」這種老套的雞湯在霍金身上完全不成立。雖然他的一生有超過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輪椅上保持著同一個姿勢,但這並不影響他用另外一種方式來對抗上帝安排給他的不幸。就如同他在《果殼中的宇宙》中引用哈姆雷特的一句話 :「我即使被關在果殼之中,仍自以為是無限空間之王」。

一個有趣的跨界玩家

霍金說:「媒體需要科學領域的超級英雄,正如在生活的各個領域。」不同於大多數科學家只在學界赫赫有名,霍金用他獨特的個人魅力吸粉無數。也正是因為他可愛的一面,打破了大眾和科學家的次元壁,讓他成為更為親近的對象。

公眾需要關於科學的故事,理論學界則需要在公眾中普及科學。霍金正是用這種方式,讓他的思想深深地影響著整個時代。

1992年霍金首次「觸電」是在《星際迷航:下一代》中客串自己,與扮演牛頓、愛因斯坦的演員一起打牌。在當紅美國情景喜劇《生活大爆炸》中,霍金扮演的霍金,本色演出腹黑屬性。劇中只要有他的戲份的那一集肯定都是經典。在動畫片《辛普森一家》和《飛出個未來》中,霍金也是本色出演,並親自配音。甚至在音樂創作上,霍金也有不俗的表現。雖然因為疾病已不能發聲,但在1994年,他利用電子發聲器獻聲,和英國大神級迷幻搖滾樂團Pink Floyd合作錄製了搖滾作品「Keep Talking」。

參透生命的智者

在《萬物理論》的豆瓣影評中有這麼一句話 :「霍金就像盜火種的普羅米修斯,上帝怕他獲得真相所以懲罰了他,但這並沒有限制了霍金,因為在霍金的世界中時空不是相續的。」

生活拋給他了美好和不幸,他的一生,都活在早逝的預期中,不過他沒有打算和上帝跟他開的這個玩笑妥協,他說:「我並不恐懼死亡,但我並不急著赴死」。

愛因斯坦的好友貝索離世,在給貝索家人的信中,他說到:「他比我稍微提前一些離開了這個奇異的世界,這沒什麼,像我們一樣相信物理的人都知道,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區別,只是人們堅固而持久的幻覺。」

由霍金主編的愛因斯坦的一本文集就用了《A Stubbornly Persistent Illusion》為書名。大概對他來說,時間也確不過如此,物理學家們對生死消亡的看法,已經是另一種境界。

霍金還是你我,只不過是這無際無盡的宇宙中最微不足道的一隻螻蟻。即便如此,霍金告訴我們,在這隻螻蟻沒入虛無的宇宙之前,它曾轉動過觸角,試圖留下自己存在過的痕迹。這是人類文明,一直不停重複的,最頑固不化,也是最樂觀與浪漫的事情。這也是霍金,留下的最令人著迷的思想。

——教育思想網《霍金也曾是一個讓老師絕望的學生,他比你知道的更有趣》

(二)霍金思想遺產及精神價值

霍金的存在本身超越了物理學上的意義,成為人類與不幸命運抗爭的象徵

霍金用僅剩的能活動的手指攪起一個宇宙的大漩渦。20世紀物理學的萬神殿里供奉著一長串閃光的名字,霍金不在最耀眼之列,卻很可能是最特殊的一位。他雖是輪椅的囚徒,但並不妨礙這位科學家開創時間之外的旅行,他為科幻創作、商業探險創造無限可能。霍金的存在本身也超越了物理學上的意義,成為人類與不幸命運抗爭的象徵。

——雲響月《霍金的遺願清單》(北京商報)

勵志、堅強、進取等價值指標,完全符合中國人對人生的想像

作為這個世界上最負盛名的「活著的漸凍人」,霍金在輪椅上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生命歷程。儘管他只有3根手指能動,儘管他獨特的輪椅早已智能化,儘管他在輪椅里斜倚的姿勢,已成為劍橋的一道風景,他依然把自己的人生打理得活色生香、精彩絕倫。事實上,勵志、堅強、進取等價值指標,完全符合中國人對人生的想像,這也是霍金在中國圈粉無數的一個重要因素。

——斯遠《霍金去了,黑洞都束縛不了他智慧的光芒》(鳳凰評論)

霍金76年的人生,顯然是強悍的、主動的、進擊的

他一生都在致力於研究未知的宇宙,鼓勵青年人將探索的目光對準天空的星球而非我們腳下的地球。而他自己也在這個過程中,成就了有魅力的非凡人生。霍金用他的經歷告訴人們,科學家並不神秘,他們本該經常面對社會公眾,並嘗試解答人的經驗世界中揮之不去的諸多疑問和困惑。

——斯遠《霍金去了,黑洞都束縛不了他智慧的光芒》(鳳凰評論)

霍金啟示:即使被禁錮在果殼之內,人也仍然可以享有精神的自由

霍金說:「我即使被關在果殼之中,仍自以為是無限空間之王。」他的這句話,應證了帕斯卡的經典名言:「思想形成人的偉大。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會思想的葦草。」縱使宇宙毀滅了他,人卻仍然要比致他於死命的東西更高貴得多,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勢,而宇宙對此卻是一無所知。因而,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

——袁嵐峰《都誇霍金成就大可他為什麼拿不到諾貝爾獎?》(環球網)

三、有關霍金爭議維度

(一)被稱為「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科學家」是否恰當?

也許霍金並不是他那個時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但卻是宇宙學領域無可爭議的權威領導者

雖然其科學價值無法衡量,但霍金獲得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沃爾夫獎,科普利獎章和基礎物理獎等許多著名獎項。然而諾貝爾獎卻對他敬而遠之。

——英媒報道《霍金逝世:現代宇宙學中最亮的明星隕落》(網易科技報道)

單從引力方面的研究來講,他是值得這個稱呼的

丘成桐(美籍華裔數學家、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他的學問很好,在廣義相對論上有很開放性的思想,雖然年紀大了以後比不了從前,但他的貢獻很重要,絕對是一流的科學家。可是所謂的「愛因斯坦以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這要看你怎麼看,物理有很多不同的方向,單從引力方面的研究來講,他是值得這個稱呼的。

霍金在科學史上的地位還遠遠沒到能夠確定的時候

江曉原(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主任):這樣的判斷為時過早,因為他那些研究還缺乏實證。我們今天給牛頓、愛因斯坦怎樣的科學地位都建立在他們的學說獲得實證的基礎之上,霍金在科學史上的地位還遠遠沒到能夠確定的時候。也許若干年之後,人們會因為另外的事情而覺得他地位更大,比如主張不要主動找外星文明、警惕人工智慧。什麼是霍金最偉大的貢獻、最亮的地方,都可能隨著時間而改變。

——南方人物周刊《霍金被神化了嗎?》

如果要把偉大的物理學家這個頭銜送人,楊振寧更有資格

霍金成為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但他並沒有偉大的物理學成就。他在物理學家裡,論成就,跟楊振寧還差的大老遠,連個諾獎都沒有。在真實的物理學界,楊振寧的科研成就可以排到全世界前三到前五之間。這是權威的物理學雜誌,和霍金這些物理學界的同行們公認的。如果要把偉大的物理學家這個頭銜送人,楊振寧更有資格。

——沈嘉柯(作家)《霍金是怎麼偉大的?》

霍金則給大樓外牆做了一些裝飾

有人說,如果物理學是一座大樓,那麼,牛頓打下了地基,愛因斯坦做出了大樓的架構,普朗克做出了大樓的供電系統,費米、狄拉克、威騰、費曼、溫伯格、麥克斯韋、海森堡等做了樓板與牆體,楊振寧做了貫通這大樓的電梯,霍金則給大樓外牆做了一些裝飾。

——航億葦《非要拿霍金與楊振寧作比較,那就比一比》(凱迪社區貓眼看人)

(二)為何一直無緣諾貝爾物理學獎?

研究相對論理論,沒有一個人得過諾獎

吳忠超(前浙江工業大學教授):大家都知道,讓愛因斯坦得諾獎的是「光電效應」,它對量子理論來說當然是重要貢獻,但比起愛因斯坦的狹義和廣義相對論卻相對次要得多。關於相對論理論,沒有一個人得過諾獎,馬丁·里斯是前英國皇家學會會長,1980年代初霍金在家舉行酒會時,他還對諾獎沒給相對論理論而憤憤不平。

霍金學術界最好的朋友是加州理工學院的基普·索恩,他去年因探測到引力波得到諾貝爾物理學獎。霍金70歲生日的時候他做主題講演,他認為諾獎必須給霍金,他從來都認為霍金比他偉大得多。

霍金的研究缺乏實證,這是他沒得諾獎的重要原因

江曉原(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主任):霍金的研究缺乏實證,這是他沒得諾獎的重要原因。如果研究諾獎的歷史你會發現,其實這個獎既頒給過若干不該得的人,也遺漏了若干本該得的人。不可能有絕對完美公正的事,諾獎對霍金而言只是一個遺憾,沒什麼了不起,他作為科學之神的地位早超越這個了。

——南方人物周刊《霍金被神化了嗎?》

(三)如何評價《時間簡史》

該書成為將高深的理論物理通俗化的科普範本

《時間簡史》是一部講述宇宙奧秘的科普讀物。霍金對「時間簡史」的解釋是「從大爆炸到黑洞」,意思是假定時間(和空間)是由宇宙大爆炸開始,演化到黑洞結束。

霍金在該書中用自己全新的物理理論回答了有關宇宙的基本問題。在具體寫作時,他放棄了所有數學的理論公式,將關於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首次用簡明、易懂的語言介紹給一般讀者,致力於讓更多的人去了解自己生存的宇宙,該書因此成為將高深的理論物理通俗化的科普範本。

這本書就是一種人類高級思維形成的過程圖譜

霍金的這部《時間簡史》,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他個人無限思考過程的時間簡史,其中的每一個章節,都是他多維度思考的結果,一個接著一個,前一個總是後一個的前提與台階,而後一個總會是前一個問題的深入轉換與生髮,可以說,這本書就是一種人類高級思維形成的過程圖譜,一切都在思維的世界裡完成,讓人在現實中找不到所謂的實體過程,因而,這部書也是一部關於思維形式的精神世界的書。

——馬進彪《霍金去世依然活在時間簡史里》(搜狐網)

就是一本科普著作,書暢銷完全是炒作的結果

江曉原(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主任):我評價不高,那書用國內習慣的說法就是一科普書。而且科普書的成功標尺不是暢銷,目的是讓更多讀者搞明白書中所說。但在現實中,我相信《時間簡史》的讀者十人中有九人都沒讀懂。他討論的事情本身遠離公眾生活,公眾本能的興趣幾乎是不存在的,書暢銷完全是炒作的結果。國外的營銷力度也很大,要是你說自己不知道《時間簡史》那你完蛋了,你跟不上趟了。書引進中國後,出版社也用上這樣的策略。

這本書的理解難度與關注度、銷量不完全相符

劉兵(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教授):《時間簡史》這本書的理解難度與關注度、銷量不完全相符,尤其是國內。這種現象除了霍金的科學地位對他學術的保障,還因為他談論的是很多哲學家、科學家關注的話題。同時,他的一些觀念與人們日常的想法不一定一樣。他的身體狀況也形成了一種反差。再加上營銷策略,使得這本書不只是常規意義上的科普傳播的東西,而且成為一種以此為依託的文化現象。一旦形成文化現象,它就有了某種獨立性,比如成為時尚的象徵。

——南方人物周刊《霍金被神化了嗎?》

(四)如何看待霍金的種種預測?

霍金對人工智慧和外星文明的警告,正是基於對人類未來生存危機的擔憂

江曉原(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主任):霍金對人工智慧的警告我非常贊成,我可能是目前國內對批判人工智慧最激進的人。我把人工智慧分成三個階段來看它的危害,近期階段是失業問題,中期是與人類對抗,還有更遠期的終極危害——假定它既不跟人類對抗也沒學壞,但消解整個人類的生存意義,那樣的話是人類自掘墳墓。

霍金更重要的警告在《大設計》里已經有了,就是不要主動聯繫外星文明。這我也完全贊成,我做過這類研究。這樣的警告在西方已經超過半個世紀,只不過國內對於這類東西我們都過濾掉,通常翻譯介紹進來的都是那些鼓吹要去找外星文明的。

霍金在倫理、憂患、不確定風險等方面深入考慮,在科學家中是特別獨特、有價值的

劉兵(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教授):他對於科學發展帶來負面效應的一些憂慮,外界的確對此有爭議,但這也是他很重要的影響與意義。很多科學家只關心科學、技術是否進步,缺少一種更有人文立場的考慮,包括倫理、憂患、不確定風險……霍金能有這樣的深入考慮,在科學家中是特別獨特、有價值的。

——南方人物周刊《霍金被神化了嗎?》

霍金是在警告人類永遠具有危機感

除了科學家的身份,霍金更是一位科學教育家,但是人紅是非多,步入晚年,霍金經常用聳人聽聞的預言刷存在感,比如「地球毀滅論」及「人類生存危機論」。這些言論都被打臉霍金是在亂說,但事實證明,霍金是在警告人類永遠具有危機感。

早在2014年12月,霍金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時就明確表示:「製造能夠思考的機器無疑是對人類自身存在的巨大威脅。當人工智慧發展完全,就將是人類的末日。」

霍金也許對人類和科技的未來是悲觀的,他並不信任人類真的能控制科技這個怪物,但令人諷刺的是,一旦人類用科技毀掉了這個星球,他所能仰賴的也只有科技能幫這個種族在外星球繼續繁衍。讓我們別忘記霍金的預言和警告。

——雲響月《霍金的遺願清單》(北京商報)

一大半是媒體胡編亂造的,有一些確實是霍金說的,需客觀冷靜地看待

那些所謂的霍金不靠譜言論,一大半是媒體胡編亂造的,還有一些確實是霍金說的,即使不見得完全正確,至少也是嚴肅的發言。有些人不贊同這些發言,這很正常,但認為跟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就是神棍或者傀儡,這也腦補得太厲害。

對於霍金或者對於任何的著名科學家,都應該既不要神化,也不要醜化,客觀冷靜地看待就是了。他說的觀點,如果你覺得有道理,就參考一下。如果你覺得沒道理,不聽就是了,何必要腦補一通陰謀論呢?畢竟,一個偉大人物之所以成為偉大人物,不是因為他做錯了什麼,而是因為他做對了什麼。毫無疑問,霍金已經成為了當代的一位偉大人物。

——袁嵐峰《都誇霍金成就大可他為什麼拿不到諾貝爾獎?》(環球網)

四、紀念霍金反思維度

(一)紀念霍金的目的

我們紀念霍金不能只有勵志的維度,更要有科學的維度

繼愛因斯坦之後,霍金是又一名具有搖滾明星般知名度的科學家。在自傳《我的簡史》里,霍金將自己成名部分歸結於「我切合殘疾人天才的定型」。身殘志堅也是貼在霍金身上最常見的標籤。但我們紀念霍金不能只有勵志的維度,更要有科學的維度。

不管我們是讀過還是假裝讀過《時間簡史》,今天都應該用真誠的態度紀念作為科學家的霍金,而不是作為名人的霍金。

科學是人類探索宇宙、改造環境的工具,也可以引申出特定的思維方式、人生態度以及社會治理模式。霍金之所以寫面向大眾的科普讀物,是因為他相信,「人們對科學的基本理解是很重要的,這樣他們在不斷發展的科技世界中就能做出有根據的決定。」

科學意味著對理性的最大信任。科學「把月神拖下了天車」,「把山林仙子逐出了林莽」,科學家相信一切謎題都可以在自己和同類的頭腦中尋獲答案。

——西坡《與其背誦霍金語錄,不如體會科學精神》(澎湃新聞)

與其背誦霍金語錄,不如體會科學精神

霍金說:「如果你理解宇宙如何運行,在某種程度上,你就控制了它。」他還說:「如果說我曾經為理解宇宙添磚加瓦的話,我會因此而感到快樂。」這是何等的雄心和浪漫!真正的科學探索比《生活大爆炸》更有趣,真正的科學家也比謝爾頓們更可愛。阿基米德說,只要有一個支點就能撬起地球,每個科學家都在尋找自己的支點來撬動世界。

我們今天整體上處於相信科學、尊重科學的氛圍,所以人們為霍金刷屏,為獵鷹重型火箭升空而歡欣鼓舞。這個時代也不乏一些諷刺的現象,比如有人拿著最先進的手機卻用來傳播謠言和偽科學。與其背誦霍金語錄,不如體會科學精神。

NASA哀悼霍金時說,「他的理論解鎖了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宇宙」,而正因為不斷有霍金這樣的先驅湧現,人類才得以擁抱一個越來越廣闊的宇宙。霍金用他的一生告訴世人,只要頭腦可以飛翔,任何人都不會被困在地面上。

——西坡《與其背誦霍金語錄,不如體會科學精神》(澎湃新聞)

(二)駁「庸眾不識貨」論

縱然對他的讚美有一些附庸風雅,但比起這個時代充斥著的虛假歌頌,並不更壞

霍金去世引發了社交媒體上的紀念, 也出現了一些偏激的聲音。一些人認為,普羅大眾不識貨,很多比霍金科學成就更大的科學家,知名度、美譽度還不如霍金。基於「庸眾不識貨」的觀念,一些人諷刺朋友圈刷屏紀念霍金的現象,說這是附庸風雅,裝熟。更有好事者編了幾個「物理學家」的名字,說霍金不如他們,引來粉絲反駁,然後擺出一副智商優越感的樣子,盛氣凌人地駁斥:你看你,物理學家都不認識幾個,你還敢這麼投入地紀念霍金?

這種說法是偏頗的。霍金是帶領人類仰望星空的人,縱然對他的讚美有一些虛假與附庸風雅,縱然大眾不了解霍金的科研成果,僅僅是把他當做一個明星,但比起這個時代充斥著的虛假讚美與歌頌,並不更壞,甚至能夠反映出藏在人們心裡的對於科學與真理之嚮往的星星之火,為何很多人卻盯著不放呢?其實,這種行為並不顯示他們本以為的智力優越,反而暴露出其智識不足。

人性是有缺陷的,人的理性也是有限的,但卻是人類文明的必然

人性是有缺陷的,人短視、貪圖眼前,人的理性也是有限的,而人組成了市場,於是,人類有了有缺陷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中,大多數科學家註定沒有歌星賺錢。人們願意為歌星支付上千元的門票,認識很多明星,但願意為科學研究捐贈的人很少,被大眾熟稔的科學家更少。市場的缺陷,是人類社會的缺陷,更深層次的,也是人性的缺陷,但卻是人類文明的必然。反過來說,大眾不用了解霍金的具體成果,也不用認識別的物理學家,仍然可以談論、讚揚、紀念霍金,哪怕他們僅僅把他當做一個明星看待。這沒有任何值得羞愧的地方。這也是人類社會的必然。

所以,那些看起來很理性、清醒地去嘲諷大眾紀念霍金的人,其實根本上還是理性不足,對社會與現象缺乏真正的理解,自然也不會具有一種建立在理解基礎之上的寬容。

——劉遠舉《不懂物理學的人為何也喜歡談論霍金》(南方都市報)

悼念霍金,更是對他身上的堅毅精神表達崇仰

《時間簡史》,又或者完全看不懂他的著作,不明白他創立的無邊界宇宙理論。但是,這些並不重要,因為這並不妨礙我們悼念霍金。我們很多人悼念霍金,在朋友圈中刷屏霍金,並不只是對他在科研領域取得的成就和所作的貢獻表示敬意,也不只是對黑洞研究取得突破表示崇敬,更是對他身上的堅毅精神表達崇仰,這也是這些年來社會上出現「霍金熱」的主要原因所在。

——張立美《刷屏紀念霍金,是在紀念什麼?》(皖北晨刊)

(三)霍金PK楊振寧:為何厚此薄彼

質疑楊振寧「每個歷史關頭的正確選擇」

霍金去世,全球同聲紀念,國內社交媒體一時刷屏。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成就遠比霍金更高,且為華人的楊振寧,在國內的美譽度遠不及霍金?

這個問題的答案,牽涉很多因素,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很多人的對楊先加入美國國籍,後恢復中國國籍的行為嗤之以鼻,視之為「在美國做貢獻,在中國養老」,楊自我評價:「自己在每個歷史關頭都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也被視為厚顏無恥之說辭。

對知識分子的評價,價值觀的基底應該如何設定?

楊振寧與霍金,他們的貢獻,都是提升人類對宇宙的終極認識,其成果對全人類都是開放的,是人類的全球普惠性結果。退一步說,改革開放後,楊也為中國物理學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是,他在歷史關頭的選擇,始終影響中國人對他的評價。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祖國,在家國情懷這個層面上,楊在「每個歷史關頭的正確選擇」受到質疑。

——劉遠舉《霍金、楊振寧與陳鵬——論中國知識分子的家國迷思》

楊振寧的人生故事,一點也不討大眾喜歡

八十高齡娶了一個年輕的太太,讓很多男人不高興,鋪天蓋地冷嘲熱諷。

因為楊振寧的公開場合演講,特別典型的理工男發言特徵,嚴謹、認真、深刻,投身科學,報效國家。這都是特別具有積極意義的優點。但對於社交網路和大眾來說,這些優點又特別無趣,沒有傳播的優勢。

——沈嘉柯《霍金是怎麼偉大的?》

人們對楊振寧要求太高,稍不小心就很容易放在道德烤架上被人烤

霍金之所以有這麼高評價,大概是身殘志堅又比較時髦,骨子裡有點搖滾精神,做事情精神抖擻,很有開拓精神,願意在前沿發聲。這讓年輕人更有好感,覺得他做什麼事情都很自然。

楊振寧更像一個做事嚴謹的老一輩科學家,人們不了解他們做了什麼,公眾對他們的印象是成就卓越,應該高風亮節。人們對楊振寧要求太高了,並用這種高標準要求他,無論工作、生活,都不允許做得不好,稍不小心,就很容易放在道德烤架上被人烤。

——余勝良《從霍金到楊振寧》

楊振寧被一股勢力成功抹黑,也是中國當前的反智主義與碎片化思維帶來的惡果

好多人對刻意攻擊、誹謗他的文章與謠言不加分辨,不去求證事情的來龍去脈,就輕信了,討厭起他來了。而楊振寧本人也不當回事,任由他們胡言亂語和惡言毒語。一邊在不停地叫罵,一邊就當沒聽見。誰高誰低,就沖這一點也很清晰了。如果有人不停的罵你,對你下種種惡毒的詛咒,你能平靜地不動怒嗎?但是,楊振寧從不對此作任何回應。

——航億葦《非要拿霍金與楊振寧作比較,那就比一比》(凱迪社區貓眼看人)

(四)我們紀念霍金,也應尊重敬仰楊振寧

楊振寧的規範場,代表20世紀下半葉物理學領域最高成就

楊振寧有13項諾貝爾獎級別的研究,特別是和R.L.米爾斯合作提出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是現代規範場論的基礎。現代規範場是基礎理論物理學的集大成。已經有50多個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得獎與楊振寧的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有關。

丁肇中曾這樣說:提到20世紀的物理學的里程碑,我們首先想到三件事,一是相對論(愛因斯坦),二是量子力學(狄拉克),三是規範場(楊振寧)。

科學史專家的論文持類似觀點:在人類科學發展史上,20世紀堪稱物理學世紀,物理學家繁若群星。如果說20世紀上半葉愛因斯坦是物理學的旗手,那麼下半葉當推楊振寧。正像相對論於愛因斯坦一樣,規範場是楊振寧在物理學領域的最高成就。」

——高策:《楊振寧與規範場》(《科學與中國人》1995年第3期)

楊振寧是物理封神榜上唯一在世大師並且也是唯一的華人

在2000年的時候,《自然》評選了人類過去千年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全人類總共只有20多人上榜(人類物理學終極封神榜單),楊振寧先生在這個評選中名列18位,並且他還是這個榜單里唯一一個活著的物理學家。與他一同登上這個榜單的其他人全部都是已作古的大牛,包括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薛定諤、波爾、海森堡等等。

——鳳凰網《楊振寧真實身份終於曝光,全世界感到害怕!》

他給我們國家帶來的貢獻也同樣是巨大的,其中很多都是改變中國明天的寶貴資源

楊振寧以物理學第一人的身份,用「面子」為中國請回多少人才?為中國科學家打開了怎樣的視野?與世界科技前沿拉近了多少距離?

他如今儘管已經90多歲,卻依然會給本科生上課,用自己豐富的人生閱歷啟髮指引著這些中國科學界的未來人才。

所以,楊振寧不僅科學成績令世界矚目,他給我們國家帶來的貢獻也同樣是巨大的,其中很多都是改變中國明天的寶貴資源。

——鳳凰網《楊振寧真實身份終於曝光,全世界感到害怕!》

4

多維思考

//

1.霍金在物理學上主要貢獻是什麼?霍金被神化了嗎?稱他為「愛因斯坦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是否恰當?

2.《時間簡史》是怎樣一本書?它有怎樣的價值與影響?如何看待霍金關於地球的種種預測?

3.霍金是怎樣一個傳奇?他留給世人寶貴的思想遺產有哪些?我們紀念霍金,是在紀念什麼?

4. 紀念霍金去世,網上許多精彩留言,如:「霍金去了,黑洞都束縛不了他智慧的光芒」「霍金去世依然活在時間簡史里」「生於塵土,歸於星空」「最接近外星人的地球人去世了,這是全人類的損失」,請對此類留言進行點評。

5.霍金去世,全球同聲紀念,國內社交媒體一時刷屏。卻有人說:庸眾不識貨,附庸風雅,裝熟。對此你有何評判?

6. 有時評人說「我們紀念霍金不能只有勵志的維度,更要有科學的維度」「與其背誦霍金語錄,不如體會科學精神」。你是如何理解這兩句話的含義的?

7. 有人拿楊振寧與霍金作比較,認為楊振寧的物理學成就超過霍金,卻沒有霍金那樣的知名度、美譽度。你是如何看待這一現象的?

5

適切話題

//

帶著有趣的靈魂飛向真正的自由

生活在時間簡史里

來自塵土,回歸星辰

弘揚科學之光,探索宇宙之謎

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

繼承思想遺產

懷念與敬仰

學會紀念

仰望星空

智慧的光芒

偉大與平凡

追求卓越人生

堅韌是我追求的品質

樂觀進取

做一個有趣的人

輪椅上的舞者

束縛不了自由的靈魂

人是有思想的蘆葦

我思故我在

人可以被毀滅,卻不可以被打敗

智者預言 科學啟示

增強憂患意識

熱愛科學,尊敬大師

也談「附庸風雅」

關於知名度與美譽度

若喜歡,可關注馬老師公號

以下為馬老師新書的目錄與代序截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67高中學習 的精彩文章:

高分學姐談英語應試技巧

TAG:67高中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