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德經》里,是怎麼看待死亡的?來看看

《道德經》里,是怎麼看待死亡的?來看看

老子在第七章中說:「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老子雖然沒有直白的描寫人的生死,但是他把萬事萬物的生死總規律揭示了出來,人也屬於萬物之一分子。這裡有萬事和萬物的兩種狀況,看著萬事萬物都在生機勃勃的發展著,但本質都是在回歸到以前本來最初的樣子。

道家是尊重生命的——這個是道家思想對於生死命題的根本,認為生命重於一切,而不是像儒家所提倡的「捨身取義」。但是,這可不是貪生怕死哦!第十三章「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只有愛惜自己生命的人,才能把天下託付給他。

「天下由來輕兩臂,世間何故重連城」,說有人問君主,把你的兩隻手臂砍下來,就送你兩座城池,君主說那不行。可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確是不把生命當回事,「我拿青春賭明天」,命都沒了,明天有鳥用?

死亡是可以逃離的,可以長生不老。「能嬰兒乎」「物壯則老」……好多章節提到「歸根」「復命」,道家思想中的靜,以及後世道教更是把這些思想做了更深的闡述,發展到「丹藥」「修鍊」,認為人通過修行可以做到長生不老。這個話題我不懂,所以點到為止。

楚昭王和漢文帝,是道家此思想的實踐者。昭王見天有異象,問於史官。史官稱,大王將有大難。可通過祭祀把災禍轉嫁給令尹,被昭王拒絕。轉嫁給百姓,更被昭王拒絕。楚昭王稱,君主就是要一心為民,現在為除君之疾,而禍害百姓,這是本末倒置。自己不能違背自然法則和客觀規律。

楚昭王被儒家譽為楚國之堯舜。漢文帝臨終前,也坦然面對死亡。漢文帝也被儒家公認為漢代堯舜。

道家與儒家思想異曲同工。是天然的同盟。

生以不生生為生義。如何是生以不生生為生義:若能明知地水火風四緣,未嘗自得,有所和合,而能隨其所宜,是為生義。死以不死死為死義。如何是死以不死死為死義:若能明知地水火風四緣,未嘗自得,有所離散,而能隨其所宜,是為死義。大德當知,本無生死,為什麼要執著這個名相? 究竟講來,根本沒有生死。我們的本性本來就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增不減、不垢不凈、不動不搖的,根本沒有生死。執著於生死就是我們妄心亂動,取境著物。所以一切放下,不就自在得很嗎?這是大自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番茄飛天 的精彩文章:

戴笠為什麼人稱戴老闆,戴笠的軍銜是什麼等級的?來看看
歷史上和珅、紀曉嵐、劉墉的官職分別是什麼品級?來看看

TAG:番茄飛天 |